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中國俗文學史 | 上頁 下頁
第三章 漢代的俗文學 三


  五言詩在什麼時候代替楚歌而起的呢?起于枚乘或李陵、蘇武之說是不可靠的。最早的五言詩都是童謠民歌一類的東西。《漢書·五行志》載漢武帝時童謠云:

  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巢其顛。

  昔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

  又《漢書》載承始、元延間(漢成帝時)長安人歌尹賞云:

  安所求子死?桓東少年場。

  生時諒不謹,枯骨後何葬?

  可靠的五言詩沒有更早于漢成帝(公元前32至前7年)時候的。

  後漢的時代,五言詩的主體還是民歌民謠。《後漢書》載光武時,樊曄為天水太守,政嚴猛。人有犯其禁者,率不生出獄。涼州為之歌道:

  遊子常苦貧,力子天所富。寧見乳虎穴,不入冀府寺。

  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見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

  光武(前6-57),即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刺陽南)人。諡號「光武」。好儒任文,以重治國,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形成漢王朝的中興局面。

  《後漢書》又載童謠歌云: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這些都可見出是民歌、民謠的本來面目。五言詩在這個時候,似還未為學士大夫們所注意。

  但班固卻很早的便注意到她。固在《漢書》裡已引五言,當然會受到影響。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這是詠歌漢文帝時少女緹縈上書救父的事的。雖是「詠史」,卻已開了以五言詩體來寫「敘事詩」的大路了。

  緹縈(生卒不詳),即淳於緹縈,西漢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漢代著名醫學家淳於意(倉公)女。漢文帝時,其父為齊太倉令,因被人所告下獄。緹縈上書請做官婢,以救其父。

  張衡也有《同聲歌》:「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後房。情好所交接,恐傈若探湯」,頗富於民歌的趣味。

  漢末,五言詩始大行於世,但還未盡脫民歌的作風,有許多還是帶著很濃厚的口語的成分。

  「青青河邊草」的一首《飲馬長城窟行》,相傳為蔡邕作,惟《文選》以此首為無名氏作。但「青青河邊草」如非邕作,他實際上也曾作著五言詩的,像《翠鳥》:「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形容。」托物見志,也有民歌的餘意。

  蔡邕(132-192),東漢辭賦家、散文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圍(今河南杞縣)人。博學多識,擅長辭章,精通音律。辭賦以《述行賦》最為知名。

  酈炎的《見志詩》二首詩,也明白如話:

  大道修且長,窘路狹且促。修翼無卑棲,遠趾不步局。

  舒吾淩霄羽,奮此千里足。超邁絕塵驅,倏忽誰能逐?

  賢愚豈常類,稟性在清濁。富貴有人籍,貧賤無天錄。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陳平教裡社,韓信釣河曲。

  終居天下宰,食此萬鐘祿。德音流千載,功名重山嶽。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方草,不植泰山阿!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酈炎(150-177),東漢詩人,字文勝,范陽(今河北定興)人。曾為郡吏。有文才,通音律,善於說理。鐘嶸《詩品》把他和班固、趙壹並列。

  趙壹的《疾邪詩》二首,最近於口語;他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後屢抵罪,幾至死,友人救得免。「散憤蘭蕙,指斥囊錢」(《詩品》語),這是他處困境的呼號: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

  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伊優北堂上,肮髒倚門邊。

  勢家多所宜,欬唾自成珠,被褐懷金玉,蘭蕙化為芻。

  賢者雖獨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爾分,勿複空馳驅!

  哀哉複哀哉,此是命矣夫!

  趙壹(生卒不詳),東漢辭賦家。字元叔,漢陽西縣(今甘肅天水)人。代表作《刺世疾邪賦》,揭露社會現實,議論透闢。《後漢書》本傳載其有賦、文等作品16篇,原有集,已佚。

  孔融在漢末,清名令望,著於天下,曹操最忌他。後來,竟令路粹誣奏他,下獄棄市。二子也俱死。他遭著這樣不可言說的冤苦,在獄中,寫有《雜詩》一篇:

  遠送新行客,歲暮乃來歸。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

  生時不識父,死後知我誰?孤魂游窮暮,飄搖安所依!

  人生圖孠息,爾死我念追。俯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這是披肝瀝膽的哀音,和劉友具有同樣的情懷的。又臨終時,有詩一首,那是更近於口語的;他原是頗敏感的人,對於俗諺方言,故能脫口即出:

  劉友(生卒不詳),漢高帝庶子。高帝十一年(前196)立為淮陽王,孝惠元年(前194)徙為趙王。王后為呂氏女,因不愛其妻而移情他姬,遭讒被幽禁致死。《漢書·藝文志》有其賦一篇,今不傳,惟作歌尚存於《漢書·高五王傳》中。

  臨終詩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涓涓江漢流,天窗通冥室。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人有兩三心,安能合為一。

  三人成市虎,浸漬解膠漆。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秦嘉為郡上計,其妻徐淑寢疾還家,不獲面別,乃作詩三首贈她,這三首詩顯然也是受有當時流行的民歌的影響的: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憂艱常早至,歡會常苦晚。

  念當奉時役,去爾日遙遠。遣車迎子還,空往復空返。

  省書情悽愴,臨食不能飯。獨坐空房中,誰與相勸勉?

  長夜不能眠,伏枕獨展轉。憂來如循環,匪席不可卷。

  秦嘉(生卒不詳),東漢詩人。字士會,隴西(今屬甘肅)人。桓帝時,為郡吏(上計),遷任黃門郎。與其妻徐淑恩愛,均能詩文。

  皇靈無私親,為善荷天祿。傷我與爾身,少小罹煢獨。

  既得結大義,歡樂苦不足。念當遠別離,思念敘款曲。

  河廣無舟梁,道近隔丘陸。臨路懷惆悵,中駕正躑躅。

  浮雲起高山,悲風激深谷。良馬不回鞍,輕車不轉轂。

  針藥可屢進,愁思難為數。貞士篤終始,恩義不可促。

  肅肅僕夫征,鏘鏘揚和鈴。清晨當引邁,束帶待雞鳴。

  顧看空房中,仿佛想姿形。一別懷萬恨,起坐為不寧。

  何用敘我心,遺思致款誠。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鑒形。

  芳香去垢穢,素琴有清聲。詩人感木瓜,乃欲答瑤瓊。

  愧彼贈我厚,慚此往物輕。雖知未足報,貴用敘我情。

  建安諸子所寫樂府及五言詩都多少地受有民歌的影響。應場的《鬥雞詩》、《別詩》都很近於白話。應璩的《百一詩》,就今所存者觀之,甚為淺顯通俗,極似民間流行的格言詩。已為王梵志、寒山、拾得們導其先路,像:

  細微可不慎!堤潰有蟻穴。腠理早從事,安複勞針石?……

  子弟可不慎!慎在選師友。師友必長德,中才可進誘。……

  史稱其「雖頗諧,然多切時要」。

  這種模擬民歌之作或受民歌影響的東西,至晉初而未絕,我們且引程曉的《嘲熱客》為結束。這雖不是漢詩,但可見五言詩在這時還未完全成為古典的。

  程曉(生卒不詳),字季明。魏黃初中封列侯,嘉平中為黃門侍郎,後為汝南太守。入晉後官職不明。

  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

  謂當起行去,安坐正諮嗟。所說無一急,𠴲唅一何多?

  疲倦向之久,甫問君極那。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

  莫謂為小事,亦是一大瑕。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呵。

  這是一首開玩笑的詩,不僅明白如話,且簡直引進了許多方言俗語,像「𠴲唅一何多」、「甫問君極那」之類。這是俗文學史裡極可珍貴的材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