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鄭振鐸 > 民間文學研究 | 上頁 下頁 |
五 啟蒙運動的進行 |
|
那末,別有一條大路,是展開在我們的面前。改良主義的「為大眾的文學」運動既然行不通,便不得不另外找。在今日托爾斯泰式的農村的啟蒙運動正為一般人所注意。像定縣的某一機構便是費了很大的力量在「為大眾文學」的創作之上的。他們明白舊形式的不可採用,所以他們便採用了新形式。他們的刊物,都是以嶄新的姿態,出現於大眾之間的;詩歌,小說,故事,戲曲,圖畫,講演等等都是大眾所不曾熟悉的文體。(間亦採用鼓詞,但只有寥寥數本。)這些新文體如炸彈,如巨石似的投入大眾之間,立刻便被引起充分的注意。這是一種新的刺激,也許有大多數的讀者,感到不合適,感到不慣,感到惶惑與拒絕,也許讀者們還不能越出他們所指導的大眾以外,但至少是給他們一種新的刺激,一種新的波動;反倒要比改良主義之無聲無臭的投入大眾之間,不久便自己消滅了的來得好些。 那種「為大眾的文學」的創作,出版已有三百餘本,因為是在試驗中,所以外間不大有人知道。他們在封皮、裝訂等等的式樣上,和舊式刊物都是完全不同的。在九一八的國難之後,他們也出版了一套《國難教育叢刊》,從第二〇一號到第二二四號,共二十四冊,這一套叢刊是: 二〇一 國難教育歌(詩歌) 二〇二 中日關係 二〇三 東三省熱河與全中國的關係(講演詞) 二〇四 東三省 二〇五 熱河 二〇六 九一八以後 二〇七 國難鼓詞(鼓詞) 二〇八 國難總帳 二〇九 團結救國 二一〇 偉大的中華 二一一 長城和運河 二一二 拒毒 二一三 健康 二一四 嶽飛(故事) 二一五 班超(故事) 二一六 田單(故事) 二一七 趙武靈王(故事) 二一八 文天祥(故事) 二一九 胡阿毛(鼓詞) 二二〇 無名小卒(獨幕劇) 二二一 刀下留人(獨幕劇) 因為這些是他們特種的刊物,故頗偏重於論文,談話,講演詞的一類,他們平日的刊物是以小說、故事類為最多的。 他們的成績,據報告,並不壞。他們常在定縣演戲;演的戲可不是昆腔,也不是皮黃戲,更不是梆子調,卻是嶄新的近代的話劇。演員是農民們,聽眾也是農民們,每次聽眾都擠得滿滿的,無不裝載得滿意而歸。可見大眾並不怎樣拒絕新的東西,他們所不歡迎的只是似是而非,「掛羊頭賣狗肉」的改良主義的「大眾的文學」。 不要以為農村裡的大眾和小市民、學生、教員們是不同的人物,小市民們和知識階級感覺到怪不合式的改良主義的讀物,在農村裡的大眾們,也不會有什麼很好的印象的。不調和、不嚴肅的惡劇、怪戲,到處都要被嫌棄。 從餘治以來的改良主義的「為大眾的文學」往往自然淘汰的消聲匿跡了,當不是沒有緣故的罷。 假如我們相信今日未受教育的大眾有需求文學的必要,假如我們相信「為大眾的文學」的創作,為今日啟蒙運動所必需,而且,假如我們也是獻身於這個運動的話,那末,我們應該走的路,是很明白的。 大眾並不絕對的拒絕、排斥新的文體和新的形式;大眾肯接受現代的話劇,肯接受電影,便不會拒絕什麼新的小說、詩歌的。他們並不是什麼頑固者的集團。他們是像一張白紙似的潔白無瑕。寫上什麼,便是什麼顏色,什麼花式。 舊形式、舊文體是永遠黏膠著舊思想、舊的社會意識的,就使滲合了新題材進去,那新題材便會被扭曲而成為不倫不類的東西——大眾天然是不會欣賞這一類不倫不類的東西的。 所以,問題還是一個,正像文學革命的初期的情形一樣,我們應該確切的認識:舊形式是絕對裝載不了新題材的;新的「為大眾的文學」也正像一般的文學一樣,需要一個徹底的革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