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此次出師與人民的自由


  (一九二六年八月一日)

  此次廣東出師,不論他是站在防禦廣東,或保衛與擴大革命基礎,或討吳的意義上面,都應是為人民的利益的。為什麼要防禦廣東?因為怕吳佩孚的討赤軍打到廣東來,把他在北方現在所賜給北方人民的——姦淫擄掠,強用軍用鈔票,剝奪人民自由,等等賜給廣東的人民,把廣東擾得稀糟,使廣東人民已得的和平完全喪失。所以此次出師為防禦廣東就是為保護廣東人民的和平與自由。為什麼要保衛與擴大革命基礎?革命基礎與別的地方有什麼分別?他的分別就是:在革命基礎上,人民是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等自由,因為人民有了這種自由,然後能發展自己的組織,使人民自己成為一偉大的勢力,以與人民之敵對抗,因此所謂革命基礎就是人民勢力發展的地盤。所以保衛革命基礎,就是保衛人民的自由與其勢力的發展,擴大革命基礎,就是要擴大人民有自由的地域範圍及使中國人民的勢力更為雄厚。為什麼要討吳?因為吳佩孚在北方蹂躪人民,壓迫人民,剝削人民,並且他還要來蹂躪、壓迫與剝削南方的人民,所以討吳的目的就是要除去現在擾害北方人民與將來擾害南方人民的仇敵。

  革命軍與軍閥軍隊一般不同之點及此次出師與其他軍閥用兵特別不同之點,就是為人民的利益。革命軍此次出師是為保護廣東人民的利益,是為謀全國人民利益。革命軍既然為人民利益而出師,那麼他一切的行動都要證明給人民看確實是為人民的利益。不然,人民就很容易誤會出師的目的,而因此對之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或甚至表示不滿。革命軍到一地即把軍閥軍隊趕走,這在消極方面可以說對人民已經做了一件好事,但是這還不能滿足人民目前的要求,目前人民所要求的就是給他們一種擔保,可擔保軍閥政治不再加到他們頭上去,這擔保是什麼呢?這擔保就是人民自己勢力的發展。農工商學各界人民一定要有自己的組織才能成為一種政治勢力,以抵抗及撲滅軍閥,以建立人民自己的政府。如果農工商學要把自己組成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勢力,他們一定要先有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罷工等自由。因為有了這些自由權,人民才能宣傳組織以集合他們的勢力。在歷史上各民族為了獲得這些自由,曾經流了不知多少血,法國大革命就是爭人權自由。所以革命軍既以人民利益為前提,在他勢力所及的地方一定要讓人民有各種的自由權。不然如只驅逐了兇暴的軍閥而人民仍舊沒有一切自由,那末,這不過是開明軍閥的保育政治[1],而不是發展人民勢力的民權主義[2]。革命軍能維持秩序和平,開明軍閥的軍隊亦能維持地方秩序與和平,革命軍與開明軍閥軍隊的區別就在一能給人民以自由,一不給人民以自由。開明軍閥所以成為開明軍閥就是因為他不願意發展人民的勢力,人民勢力不發展就不能變軍閥政治為人民的政治,所以他是保護軍閥制度,因此仍不失其為軍閥。革命軍所以成為革命軍就是因為他是幫助人民發展他們的勢力以建立真正人民的政治,所以他是要消火軍閥政治的,因此他是革命的。廣東革命軍在過去統一廣東的戰爭中都是能給廣東人民以各種自由,因此廣東人民的勢力一天一天的發展起來,廣東人民對於革命軍及革命政府完全擁護,並且全國的民眾亦以自由的廣東認作他們自己的寶貝一樣。國民政府此次出師當然亦應繼續以前的功業,非特應保存後方人民已得的自由,並且要給前方佔有地人民以各種自由。那末,佔有地的人民將愈愛戴革命軍,而未佔有地的人民將簞食壺漿[3]以迎王師了。革命軍在武器上講並不比軍閥軍隊的武器好,而革命軍所以能戰勝軍閥軍隊者就在有民眾勢力為其後援。民眾所以為革命軍之後援是因革命軍能給人民以各種自由。

  凡是革命者對於這原則是沒有異議的,不過他們有加以限制的修正的。許多人,包括最誠實的革命黨員在內,相信在此次出師期內,所謂軍事時期,革命軍所轄地人民的自由應有限制,使不妨害軍事行動。他們很看重此次出師,他們下了決心去與軍閥決死戰,因此他們說:「為了北伐勝利起見,我們要犧牲一切,犧牲我們的生命,犧牲我們的自由」。他們實在是最可佩服的革命的戰士,他們預備為革命而犧牲一切。但是這一種犧牲的話只能革命黨人自己說,或對革命黨人說,如果要對人民說,他們是不能懂的,因此在軍事時期中人民自由應受限制的話,亦就不能使人民懂得,而且有流弊及不妥之處。今將可以想到的流弊及不妥之事寫在下面以供研究。

  一、限制自由之例不可開。限制自由之例一開,人民自由就不能有保障,以後不免有藉口軍事時期而壓迫人民之事。況且所謂軍事時期無一定的限制,因為我們在革命進行時期中無時不在軍事時期中,我們每日每時都須與敵人鬥爭。此次出師不過是革命鬥爭中的一段,不能有特別的劃分,從第一次東江戰爭一直到北伐都是聯繫著的。因此所謂軍事時期之劃分,在革命鬥爭的進行上是說不通的。再者,此次出師雖然我們相信是一定勝利的,但是這不是一短期的鬥爭。打倒吳佩孚當然要些時候,倒吳後再倒張作霖,進而至於掃除一切軍閥統一中國,更將繼續與帝國主義奮鬥,這是一個很長的戰爭,如果承認有「軍事時期」,那末這軍事時期就是一個很長的時期。如果人民的自由要在「軍事時期」中受限制,那末就是說在一個很長的時期中人民不能有完全的自由,亦就是說在國民革命成功以前人民不能有完全的自由。

  二、人民很容易發生誤會。一般人民的目光是很近的,不能見到北伐勝利後對於他們的利益。因此剝奪他們目前的利益以換得將來不可捉摸的利益,是很難得人民的歡迎。以北伐而限制他們已得的自由,他們只會發生誤會,他們一定會說:「北伐一開始就要限制我們的自由,北伐成功了不是更要厲害了嗎?我們又何必擁護這北伐呢?」他們說這種話,我們是不好責備他們的,因為他們小百姓是不能明白大道理的,他們所見的是他們的利益。不僅是革命軍所轄地人民要誤會我們,而且全國的人民亦會不原諒我們。

  三、反動派借此向民眾進攻。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罷工等自由是民眾對抗反動勢力的必要工具。所以限制人民自由是反動勢力所最歡迎的。他們把為北伐而定的限制自由用作他們的利益。反動派現在已利用北伐的高帽子壓迫人民了,例如劣紳土豪代政府派公債票與農民協會會員,如貧苦會員不能擔任時就以反對北伐論,報告官廳,希圖壓迫農會。如果限制自由的辦法有了,那末,反動派又可大活動了。他們現在已經說農會是土匪,那時他們一定會借農會有土匪不利於北伐之名而圖摧殘農會。工人偶一罷工,甚至牙刷工人罷工,這與北伐的關係太遠而太微,亦將被告為反對北伐。其他如人民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見,不易有集會的活動,如有就很難免反動派的曲解與陷害。限制自由本來的害處尚少,經反動派利用後,人民所受的禍害就大了。

  四、失去此次出師之意義。此次出師是為保護廣東人民已得的利益及為北方人民獲得利益的出師;如果我們首先自已限制人民自由——人民自由是人民利益及其利益之保障,那末,豈非違反我們出師的意義嗎?廣東的人民一定要說「不北伐,我們倒有自由,北伐起來都沒有自由」。在克復地的人民一定要說:「革命軍亦是不給我們自由的」。如此,北伐就很難以「為人民利益」的口號來號召;人民亦不能認識我們的出師的目標了。

  五、違背革命的原則。國民革命是人民自己的革命,一定要有人民自己的參加,才能成功。自古至今沒有人家代庖的革命。俄國工農革命是工農群眾自己幹的革命,不是列寧與俄國共產黨幹的革命;只可以說列寧與共產黨指導俄國革命,而不可以說是他們代俄國工農幹成革命。俄國革命成功是因為俄國共產黨能領導群眾參加革命運動。中國國民革命成功與否,亦在國民革命党能否領導民眾參加這革命運動。如果抱了代民眾來革命的觀念而甚至叫人民不要動,只靜等著,這是完全違背革命的原則。如在北伐期間不幫助人民發展大勢力而反有限制其活動的辦法,那末,就犯了革命可以不用人民參加的毛病。

  有人說:限制自由固然有害,但是如果不限制人民的自由而人民有妨害北伐的行動及反動派趁機活動,豈不是北伐及革命基礎極大的危險嗎?我以為這層是不必過慮的。

  一、人民決計不會有危害北伐的行動。如北伐是為人民利益的出師,那末,人民擁護之不暇又為何會反對呢?如果我們確信人民是贊助我們的,如果我們並不怕人民或懷疑人民,那末,我們不應當對人民採取防備的手段。偶而有工人罷工的事,假使是與北伐有重大關係的,我們盡可以理喻之而能得完美的解決。工人與農民在前幾次廣東戰事中,表示完全是贊助我們的。工人曾經用罷工妨害敵人的行動,為革命軍做偵探與輸送隊。農民曾襲擊反革命軍隊,為革命軍做嚮導及輸送隊。這都是大家所公認而不能抹煞的事實。既然工農能積極幫助我們當然不會再來破壞我們的,所以我們用不著過慮的。在去年第二次東征時,敵人四面向廣州進攻,當時並沒有宣佈限制人民的自由,人民非特沒有發生反對政府的行動,而且處處衛護政府,尊崇政府。這是過去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了,所以我們毋庸有絲毫的懷疑。

  二、有他種方法防止反動勢力的搗亂。要防止反動勢力的活動是容易的,只要我們有決心。如果我們能用嚴厲的手段對付反動派使他們有所怕懼,他們的活動一定會減少。我們要承認政府現在對他們是太寬了一點。如果政府能幫助人民的勢力格外發展起來,給他們更多的自由,他們一定能到處偵查及報告政府以反動派的活動,因為人民的耳目非常多,反動派一定無法逃出他們的視聽。人民與政府合作時,反動派必無所肆其技。限制人民自由如上面所說,非特不能防止反動派的活動,反而能給以活動的機會。

  總而言之,限制自由決計不是有利於北伐的辦法,是違背北伐為人民利益的目的。為使北伐有偉大的勢力起見,我們一定把人民對於北伐的興趣提高;保證人民完全自由,就可以提高人民對北伐的興趣。在北伐期間,在國民革命的進行中,人民應有自由發表意見,自由組織團體,自由活動改善他們生活之機會。然後人民才有勢力,革命才有基礎。所以革命政府對人民的政策不是限制他們勢力的發展,而是要儘量幫助他們發展。因為人民勢力的發展是為革命的利益,不是革命的禍害。只要政府能為人民的利益奮鬥,他們一定是擁護這政府的。只要政府能信任人民,人民未有不信任政府的。政府如果懷疑人民,那末,人民亦自然要懷疑政府了。人民是我們的朋友,不是我們的敵人,所以我們一定要信任他們,不要懷疑與怕懼他們。讓反革命派去怕懼人民勢力的發展而發抖呵!

  [1]保育政治,指對待老百姓要像保姆帶小孩一樣,從吃飯穿衣帶起、教起,把受教對象育成成人,即合乎統治需要的人,這樣來達到改良政治的目的。

  [2]民權主義,指新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即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凡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皆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實行直接民權,使人民有權管理國家。

  [3]簞食壺漿,形容軍隊受到群眾擁護和歡迎的情況。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

  (1)原載《人民週刊》第17期,署名大雷。1926年7月下旬,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的態度轉變,附和支持北伐。7月底,中共中央發出第1號通告,糾正對北伐戰爭的消極態度,號召全國民眾積極推動和響應北伐,但是對於北伐戰爭前途仍然抱著謹慎和懷疑態度;張太雷此文仍然堅持支持鮑羅廷贊同北伐的主張,但在某種程度上也為陳獨秀《論國民政府之北伐》觀點辯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