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張太雷 > 張太雷文集 | 上頁 下頁
張吳合組騙局


  (一九二六年七月八日)

  吳佩孚此次北上的目的完全失敗了,正如本刊十四期所推測的一樣。吳佩孚忙了一個月的工夫,派遣代表與張作霖商議北京政局,及到六月廿八夜吳張親自會面後,對於政治問題仍未能有一點結果。「楊宇霆語人:混合內閣,易起政潮,故新閣全讓他方,奉不薦人,只處監督地位。」「鄭謙否認與張其煌商洽繼閣人選令。」楊、鄭是張胡[1]的親信,從他們的表示可以看出張吳對於政治上未能有何種諒解。政治上既沒有諒解,在軍事上傳說張、吳已有諒解,即聯合出兵攻國民軍。但是從最近的消息我們知道奉軍並沒有積極準備攻南口,只有吳佩孚在那裡虛張聲勢:吳佩孚在長章張設司令部,王為蔚任中路,田維勤右翼,魏益三左翼。因為奉軍現在暫時只求保守地盤及收復直軍佔領的保大以作直隸之屏障,故不顯出死力以攻天險之南口。至於吳佩孚則非積極圖攻國民軍不可,因為不然無以安插其部下,從吳佩孚懸賞令:「如首先攻入宣化即弇察哈爾都統職」,即可概見了。但是是否田維勤魏益三等願冒險攻擊彼等素所親睦的國民軍,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所以所謂張吳軍事的合作,不過是張胡叫吳秀才獨鬻木梢而已。

  雖然,吳張在政治上軍事上沒有得到諒解,但是他們中間衝突的空氣稍和緩了一點。不是因為張吳二人二十八夜在北京傳心殿[2]會晤一次的原故,而是因為英日帝國主義在張吳中間玩了一點小把戲。本來張吳間最大的問題並不在內閣分配亦不在軍事合作而是在以關稅二五附加稅[3]作抵的大借款之分配。英國先想把這筆大款送給顏內閣[4],但是日本不贊成此事,於是關稅會議因之停頓,一方面張吳間亦因之起了立即衝突的形勢,使國民軍又有發展的可能。英日於是協議將此款分配給張吳,並以張吳協同出兵撲滅國民軍為條件。張吳在傳心殿,一晤即分別;因為分贓這一筆一萬萬或五千萬的大借款,雙方大頭目必須一會面,又因為分贓算術三一三十一本來是幾分鐘的事,所以一晤面就可分別了。但是最要緊的是怎樣履行日英提出之出兵攻打國民軍之條件。所以吳佩孚立即去長辛店組織司令部下令各軍進攻南口。因為「張吳主促進關會,勸顏惠慶等積極進行,先辦二五附加稅,一月內解決」(二日上海電),所以「吳佩孚連日在長辛店指揮軍事,司令部設車上,紛調各軍赴前線,限×月肅清西北」(二日北京電)。現在北方的情勢,可以有下面很簡單的正式來代表:張吳要分享以關稅二五附加稅作抵之大借款,因此暫時把雙方政治上及軍事上不可解決的糾紛放在一邊,由吳佩孚領著不可靠的軍隊在那裡招搖呐喊,設法使東交民巷英日公使聽到槍炮聲,就可得其允許向外國銀行領取一萬萬或五千萬元來分享。張吳間一切衝突絲毫沒有解決,不過為了要騙一筆錢,所以暫時把衝突擱起來合組一個騙局。至於這騙局是否成功或成功的程度如何,我們雖然不能斷定,但是我們可以說如果國民軍積極發展或北伐軍攻克武漢的時候,英日帝國主義一定要上張吳的釣鉤,多少要騙些去,當然這錢仍是中國人民的錢(二五附加稅其結果是增加物價),日英不過慷他人之慨而已。因為英日帝國主義恐懼他們在華的權利要搖動,所以必定要幫助張吳湊成此騙局。英日雖然明知張吳無用,但是在危急的時候亦只有用吳張,正所謂饑不擇食;不過中國的人民,因為張吳多得一點幫助,因此多受一點痛苦而已,而革命勢力亦需多費一點力去掃除吳張。中國早已拜賜了袁世凱五國銀行團大借款[5]及段祺瑞三原大借款[6],中國人民現在要一致起來反對張吳的大借款,我們要對全世界通電表示中國人民決不承認此種借款,並號召各國民眾監督他們的政府不許其借款與中國的軍閥。

  [1]張胡,即張作霖。

  [2]傳心殿,位於紫禁城東南隅的文華殿東側,是一組由長方形院落組成的皇家祭祀性建築。

  [3]關稅二五附加稅,指對進口貨物除徵收正稅外,另征2.5%的附加稅。

  [4]顏內閣,指顏惠慶內閣。

  [5]五國銀行團大借款,即善後大借款。1913年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借款,款項高達2500萬鎊,年息五厘,分47年償清,以解決政府的國庫空虛問題。

  [6]三原大借款,即西原借款。1917—1918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簽訂的一系列公開和秘密借款的總稱。段祺瑞政府通過西原龜三向日本借了一系列款項,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總額達1.45億日元。為取得這筆款項,段祺瑞把東北的修築鐵路、砍伐森林和採礦等一系列中國主權出賣給日本,為日本後來全面侵佔東北埋下隱患。

  (1)原載《人民週刊》第l6期,署名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