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小言論·第三集 | 上頁 下頁
幽默文字


  記者這篇文章,本想取題《發散煙幕》,但在提著筆剛要寫的時候,展閱一位熱心讀者的來信,裡面有這幾句:「……近來看到報紙上關於國內的消息,就不肯認真,只將它們當作幽默文字讀,但是,忍耐是有限制的……」我覺得他的這幾句話實在太沉痛了,便改題為《幽默文字》,因為這篇拙作裡所要分析研究的也正是「報紙上關於國內的消息」。

  在五月二十五日,所謂「停戰談判」正在開始的時候,路透社北平電訊說:「昨日各前線均已停戰,惟華字報仍載有戰情及死傷人數。」「停戰」不好聽,「有戰情」而又有「死傷人數」,便體面十足了!同時行政院長汪精衛氏仍十分堅決地表示:「華北事件日趨嚴重,平津之危亡在於旦夕,但我前線各軍仍繼續用堅決奮鬥之精神,與敵作戰……我國無論如何,只有抵抗一途,有一分力量,抵抗一分,決不作城下之盟。」我們國民聽了,大概都不禁激昂興奮,油然發生像諸將領通電請纓文中所謂「誓作後盾」的感想。有人說現在華北的局面在事實上已成「盟下之城」了,所以堅決地不承認是「城下之盟」,似乎也未嘗沒有相當的理由!「城下之盟」怪難聽,為國家的體面計,當然應在否認之列。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這所謂「兩面政策」,原可作棄此取彼,不必同時兼有的解釋,現在既由「交涉」而獲得「盟下之城」的良果,目的可算已達,與「兩面政策」原不衝突,怪不得到了今天,還有某要人談:「中央抗日政策,始終一貫,決未有所改變!」由「與敵作戰」,一變而為自動撤兵,以示和平誠意,這在淺見者流,雖看不出「決未有所改變」的真諦,但在骨子裡還有一個很大的理由,為常人所未留意的,因為這次的停戰不是我們向敵求和,是敵向我們求和,這實在是一件體面到了絕頂的事情!倘若不信,本月二十八日的《新夜報》用大字標題載著一條「華北局勢緩和之裡因」的電訊,就說得很有道理,大意謂「記者晨赴某使館訪友,據該館高級人員述華北大局緩和之裡因,停戰交涉關係至大……此次中國本抱定寧願玉碎不欲瓦全之旨,日軍如攻平津,決以焦土餉之,使其出極巨大之代價……日方畏中國態度嚴正……是以挽托第三者出為斡旋……」或者還有些傻瓜們要疑到既然敵尚未到來,即在自己國土內自動大撤其兵以表示和平誠意,敵似乎只有長驅直入的份兒,如何叫他們「出極巨大之代價」呢?難道因為他們果然「畏中國態度嚴正」嗎?其實這些傻瓜又忘卻一個很重要的口號,那就是「長期抵抗」,既有「長期」的,拋了「短期」的便無關緊要,雖則許多「短期」也有湊成「長期」的可能。否則豈不是如某要人重要談話裡所謂「眼光如豆,只知爭逐蠅頭微利,放棄長期抵抗之決心……慢性亡國之毒,將至不可救藥」嗎?

  阿斗們裡面又有人疑到何以「進行和議」是不許說的,只許說是「停戰談判」;「妥協」是不許說的,只許說是「諒解」;「訂條件」是不許說的,只許說是「有辦法」。其實這些都是種種重大的理由和苦衷。最重大的有兩點:一點是和體面有關——誰的體面,當然以不求甚解為妙,至於中國在事實上丟臉到了什麼地步,那是另一問題,這種實際的丟臉,是否在紙面上口頭上諱莫如深,所能減少其萬分中之一二,那更是另一問題;二是民眾看了或聽了未免受著過分的刺激,不如叫他們蒙在鼓裡,來得妥當,小則可以不致損壞他們個人身心的健康,大則可以維持麻木不仁的秩序,不致使有志「長期抵抗」者感到麻煩,受到牽制,雖則阿斗們不諒苦衷,仍感到同屬覆巢之下的危險,不安分地多管著閒事!

  某要人最近由平返京,盛稱「此次停戰僅系彼此口頭約言,並未簽定任何協定」,這樣說來,「約言」和「協定」在實質上又有了不同,至少在當局方面的希望,以為民眾聽了又該大可以自慰了!

  有人覺得國事真相不易明瞭(見廿九日《申報時評》),其實「真相」明明擺在我們的眼前!不過我們要知道在幽默文字的後面,實有極沉痛的「真相」隱藏著罷了。可是這樣的隱藏著,和公開也沒有兩樣,事實不是最雄辯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