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社會科學與實際社會 | 上頁 下頁
第七章 科學的自然觀(1)


  卡爾理論把人類、因此也把人類社會、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所以人的來源、是要從世界的發展尋找出來的;人是從以前的各種各式的生活中發展出來的,在這種演變的過程中,思惟和有意識的行動才出現。這就是說,物(無意識的真實)是在心(有意識的真實)以前存在著的。這也就是說,物——外部的現實——是獨立於心之外而存在著的。這種的自然觀便是所謂「唯物論」。

  與此相反的見解,認為外部的世界不是真實的,認為這是在心裡存在著的,或是在某些超人的心理存在著的:這種相反的見解被稱為觀念論。有許多形式的觀念論,但是它們都主張:心,無論是人類的或是神的,是最初的真實;物,即使具有真實性。也只是次要的。

  據卡爾主義者看來,正如恩格斯所說,「唯物的世界觀,只是對於真實的自然之概念,一點沒有任何保留。」外部的世界是真實的;不管我們對它有意識或無意識,它仍然是存在著的;它的運動和發展是受著法則所控制,這些法則是能夠被人所發現、所應用,但卻不受任何的心所指揮的。

  在別方面,觀念論認為物、外部的真實,即使具有真實的意義,也只是次要的真實:這種觀念論同時並主張:我們永遠不能知道真實,我們永遠不能瞭解世界的「神秘的途徑」。

  唯物論和觀念論之間的爭論為什麼是重要的呢?因為這不是僅僅空論或抽象思惟的問題;如加以終究的分析,這卻是有關實際行動的問題。人不只是觀察外部的自然:他要改變它,隨著也改變他自己。

  其次,唯物論者的觀點也認為人的心裡所有的、心裡所意識到的,都是外部的真實;觀念只是好像真實的反映,其來源是在外部的真實。自然,這並不是說,一切觀念都是真確的,都是真實之正確的反映;我們所要注意的要點是,關於真實的實際經驗、可以測驗這種反映的正確性。

  在別方面,觀念論者卻相信永久適用的原則,並不感覺到有使這些原則適合於真實之必要。在時事中有一個關於這類的例子,是絕對和平主義的觀點。單純的和平主義者不顧他周圍的真實的世界;在實際上,在今日實際的生活經驗上,武力不是由欲望所能懇請退卻的事實,這在和平主義者看來是不關重要的;在實際上,在我們的實際經驗上,對於武力的不抵抗只是要引出更多的武力,更多的侵略和殘酷的壓迫,這在和平主義者看來,也是不關重要的。這種絕對和平主義的基礎,便是觀念論者的世界觀,對於外部的真實之不信任,即使這和平主義者不自覺得他有著這種的哲學觀。

  所以卡爾理論,是要把它的一切理論根據唯物論者的世界觀;它從這個立場細察世界,努力發現控制世界的法則,——因為人是真實的一部分,所以同時也是在努力發現控制人類社會運動的法則。它用實際的經驗來測驗一切它的發現、一切它的結論,拒絕或修正那些不合於事實的結論或理論。

  用這樣的方法研究世界(總是包括人類社會在內),顯露了某些一般的特點,這些特點是真實的,不是在心裡虛構的;卡爾的見解是科學的,是由真實中引伸出來的,而不是什麼聰明的思想家憑空發明的「體系」。因為這個緣故,它不但看出了世界是唯物的,而且發現了某些特點,即被「辯證的」這個形容詞所包含的內容。「辯證唯物論」表現卡爾理論者的世界觀;往往有人把「辯證唯物論」看作是神秘的。其實「辯證唯物論」不是真正神秘的,因為它是真實世界的反映,我們可舉出每一個人所承認的日常的事情,來解釋「辯證的」這個形容詞的意義。

  首先,自然或世界(包括人類社會)不是由完全劃分的和各自獨立的事物所構成的。每一個科學家都知道這種情形;科學家研究的時候,對於有影響於他所研究的特殊事物的重要因素,要加入考慮或計算,往往感到很大的困難。水是水;但是倘若它的熱度增加到了某點(這要依空氣壓力而有差異),它變成蒸汽;倘若它的熱度降低,它變成冰;其他各種因素對它也有影響。每一個尋常的人,倘若他對於事物也肯加以觀察,也要感覺到沒有什麼是能夠完全獨立存在的,每一件東西都要倚靠別的東西的。

  在事實上,事物的這種互相關係,看起來也許是很明顯的,似乎用不著叫人特加注意。但是在事實上,人們並不能常常認識事物的這種互相關係。他們不能認識,在某些情況之下是真確的,在其他某些情況之下,不見得也一定是真確的;他們往往把某些特殊情況之下所形成的觀念,援用到其他很不同的情況上面去。對於言論自由的態度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般地說來,言論自由幫助民主,幫助人民的意志能在事情的進行中表現出來,因此對於社會的發展是有益的。但是法西斯主義的言論自由,妨礙民主的言論自由,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它卻要使社會的發展倒退。所以無論「言論自由」的公式被重述了多少次,在常態的情況之下是應該的,在以民主為目的的政黨之下也是應該的,可是在目的要毀壞民主的信用和最後要剷除民主的法西斯政黨,卻不應讓他們享受這種權利來欺騙民眾了。

  辯證的研究法也認為,世界上沒有東西是真正靜止的,每一件東西都是在動中,在變化中;不是興起和發展,便是衰落和死亡。一切的科學的知識都證實這一點。地球本身就是在經常的變化中。關於有生命的東西,這種情形就更明顯了。所以對於真實作真正科學的觀察,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這個變化;研究事物的時候,不應該把它看作永久固定的、永久不變的。

  這個真實的特點說出了之後,大家都覺得是很明顯的,為什麼還有闡明的必要呢?因為在實踐上,人們並不是用這個方法來研究真實,尤其不是用這個方法來研究人類社會,對於個別的男子和婦女的研究也是這樣。我們知道,為著利潤的生產不是人類社會的永久不變的特點,它只是在某時期中發生,隨後發展起來,現在正在它的衰落的時候。但是有人卻反對這個觀念。反對這個觀念的人,便不用我們在上面所說明而為大家所覺得明顯的、對於真實的概念。在事實上,抱著「以前怎樣,以後也將要怎樣」的概念的人,是幾乎隨處可以遇到的,這種概念是個人的以及社會的發展之障礙。

  每一件東西都在變化中,都在發展或死亡中。由於這個明晰的瞭解,又可以引出另一個要點來。這另一個要點是:因為每一件東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所以認識與我們有關係的每一件東西所達到的階段,是極重要的事情。一個農夫在購買一隻牛的時候,他很能感覺到這一點的重要;一個人在購買一所房屋的時候,對於這一點也不會忽略的;其實對於較簡單的,實際的生活上所需要的事物,沒有人忽略這個一般的法則。所不幸的,是對於人類制度,尤其是對於生產制度以及附於這種制度的觀念,卻很少能夠感覺到這個法則的重要。關於這一點,我們以後還要論到。

  事物的互相聯繫,事物是常在變化的歷程中:這兩個特點都是真實之明顯的特點,這在上面已經討論過了。在真實之「辯證的」研究法中,還包括有第三的特點,卻沒有這樣的明顯,雖則說出了之後,也還容易認識。

  這個特點是這樣:事物的發展不是簡單的和平靜的,到某點卻要有尖銳的突變。簡單的和平靜的發展也許要在很長時間內進行著,在這樣的歷程中,惟一的變化是在這件東西裡的某特殊的「質」的增多。試再舉水為例:當熱度逐漸升高的時候,水仍然是水,仍保持著水的一切的一般特性,但是在這水中的熱的量卻在增加起來。相類地,當熱度逐漸降低的時候,水仍然是水,但是這水中的熱的量卻在減少起來。

  但是在這個變化歷程中,到了某點,即到了沸點或冰點,有個突變要發生;水完全改變它的特性;它不再是水了,卻要變成汽或冰。這個真實的特點在化學中尤其明顯;在化學中,一個特殊成份的或多或少,要完全改變結果的特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