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社會科學與實際社會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3)


  這是烏托邦嗎?只有不瞭解卡爾理論之物質的基礎(在本書第二章裡曾經論及)的人,才以為這是烏托邦。人類沒有固定的、永遠不變的特性和態度。在原始的氏族社會裡,對於氏族責任的感覺是很深的(甚至其中有些殘存在近代的遺跡,還是這樣的)。在後來的社會裡,在社會已被區分為階級之後,社會性的責任感覺已被破壞了,但是在某些對於階級的責任感覺之中,仍然表現出來。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社會性的責任遭受到極端的摧殘:資本主義制度使「每一個人各為著自己」成為主要的人生原則。

  但是即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在工人裡面也還有所謂「團結」,——共同利益、共同責任的感覺。這並不是什麼人想出來注入工人腦袋的觀念:這個觀念卻是產生於工人階級生活的物質的環境;卻是產生於這個事實:他們是由於同樣的途徑謀得他們的生計,他們彼此在共同工作著。在別一方面,代表型的貪婪的個人主義者,即沒有社會性的或集體性責任的人,卻是被競爭者所包圍的資本家,他們彼此都從互相殘殺中爭取生存。自然,占優越地位的階級的觀念——即不講團結只講競爭敵對的觀念——往往也播傳到工人裡面去,尤其是那些被雇主所選出,有意提拔以資利用的人。但是任何階級的人生觀的基礎(任何階級和個人是有別的),都是生活之物質的環境,即謀得生計的途徑。

  這樣看來,可見人們的人生觀,可以由改變他們的物質環境,可以由改變他們謀生的途徑而改變過來。關於這方面的例子,沒有比蘇聯農民人生觀的改變更顯明的了。每一個描寫帝俄時代農民的人,都描寫著他們的自私自利的,貪得無厭的個人主義。當時革命的批評者往往說,農民是永遠不能改變到相信社會主義的,革命要被農民所破壞。誠然,當時農民的人生觀是那樣的狹隘,是那樣的被他的舊生活環境所固定,他們是永遠不能被爭論所能改變到相信社會主義的,他們是永遠不能被強迫而相信社會主義的。可是這些批評者所不瞭解的(因為他們不是卡爾主義者),是接近農民的一個模範農場,一個曳引機站,可使他們從實際上看到更好的收穫能從大規模的方法得來。他們渴欲得到的機械和方法,要實行起來,必須打破他們的個人的地界,用集體來耕種。這件事便打破他們的人生觀的畛域性。現在他們已安於集體基礎的生活,成為新型的農民,——成為集體的農民,有著集體責任的感覺,——這已是沿著社會性人生觀的道路前進的初步了。

  因此,在任何國家裡的物質基礎如果是社會主義的生產和分配,全體人民所藉以謀生的途徑如果是由於為社會全體而工作,那末社會性的責任感覺便會自然地發展起來;人民不必再被說服而自會瞭解這社會性的原則是正確的。這並不是要有抽象的道德義務灌注到「人性」的本能欲望裡面去;人性本身卻被實踐、風俗所改變了。

  講到這裡,我們還沒有討論到全世界規模的社會主義社會,或更高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將發生怎樣的影響。根據卡爾對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部研究,全世界社會主義實行的時候,便是戰爭的永不再有。當每一個國家裡的生產和分配是組織於社會主義基礎之上的時候,在任何國家裡便沒有那一群的人對於征服別國有著一點的興趣。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征服某些比較落後的國家,藉此擴充資本主義制度,開闢新的機會,以備金融資本群來作獲利的投資;藉此得到新的合同,參加鐵道和船塢的建設,或者還有新的開礦機械的貿易;藉此得到賤價原料的新來源,並得到新的市場。但是如說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主義國家也要用武力來征服某些落後的國家,那便是笑話了;如把社會主義制度擴展到那個落後的國家,就是要減低這高度工業化的國家的生活程度。這並不是一個道德問題;社會主義社會所以不要打仗,因為他們,或是他們裡的任何一群,都不能從戰爭中得到什麼。

  為著同樣的理由,社會主義的國家一點沒有興趣於阻礙任何落後國家的進步。恰恰相反,每一個國家愈益發展它的工業和文化水準,也更有益於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的國家,更提高全世界的生活程度,更使生活的內容豐富,所以那些在工業上進步的社會主義國家正是要幫助比較落後的國家發展,並不要阻礙它的進步,自然,更不要用任何方法來剝削它。

  在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世界,人類所能造成的更大的進步,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在每一個國家裡的一切經濟生活都是有計劃的,而且有著調整各國計劃的世界計劃,所有科學的發現和技術的發明都立刻可由各國分享,每種文化的成功都可以彼此交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類真是能有長足的邁進。

  這樣向著什麼前進呢?卡爾從來不企圖作預言,因為種種條件還太不夠顯露,使我們可以根據來作任何科學的預料。但是下面所說的情形都是顯然的:由於全世界都建立了社會主義的更高階段,階段區分和階級鬥爭的人類歷史的長章(即歷史上很長的一章),到那時便結束了。那時不致再有階級的新區分,因為在社會主義的更高階段,沒有發生這種情形的事情。在人類生產尚在低落的進候,有著階級的區分,其作用是在供給更高生產力的組織者和發現者;階級的區分繼續著實踐這個任務;在資本主義之下,它促成了生產的集中和技術上的宏大的進步。

  但是到了人類有了非常巨大的生產力的階段,每日只要做一二小時的工作,階級的區分便可以停止,而且必須停止。從那個時候向前,人類只要和自然鬥爭,可是優勢卻在人類方面。到了那個時候,不再嘗試用幻術來與自然爭勝,或用祈禱來消除自然的災難;不再從階級鬥爭和戰爭中來盲目地摸索著他們的途徑,卻是有著信念,自信他們有控制自然力和向前邁進的能力,——這是人們在卡爾所描述的社會主義更高階段中的情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