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寄語·三集 | 上頁 下頁
一二七 不賺錢的商業


  九月六日傍晚,受全聯學生總會招待的美國全國學生同盟的朋友們一車一車地到火車站去了;他們都忙著回美國去,有的趕去上學,有的趕去工作,有的趕去不過加入失業的隊伍中去!我在旅館門口忙著和他們握手道別,他們都十分殷勤地勸我回國時一定要彎到美國去看看。我後來決定遊美,有大部分是由於這班朋友的慫恿和鼓勵,這是後話,暫且擱起。

  我們所住的這個旅館是用紙羅布的,我因加入美國學生同盟受招待,所以是「揩油」的。團體既散,我也只得搬出來。我打算脫離這個團體後,再在莫斯科勾留十天,作個人的單獨觀察。照例這十天要搬到蘇聯旅行社所附屬的旅館去住,因為旅客只許用金幣。幸而我有一位蘇聯女友克娜拉的照顧,設法介紹我到她的最知己的女友西娜家裡去住。(關於這位女友克娜拉,也是蘇聯新女性中一位很有趣的人物,以後還要較詳地談到。)在這十天裡面,承她差不多天天陪我出去看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商店;因為靠她翻譯,探詢了不少關於蘇聯商業組織的情形。如果在前一星期可叫做「學校周」或「戲劇周」,這幾天也許可叫做「商業周」吧。關於蘇聯的工業和農業的建設情形,我在以前的通訊裡已有過相當的報告,現在要談談蘇聯的不賺錢的商業。

  尋常提到做生意,為的總是要賺錢,怎麼會有什麼不賺錢的商業呢?這當然只是在蘇聯的社會裡面才有的。蘇聯社會主義化的工業建設的成功,已由第一次五年計劃的完成,奠定了重工業的基礎;在農業方面因集體農場的普遍,也獲得社會主義化的效果了;在商業方面,因國營和合作社的商業機關的積極發展,私人商業已逐漸淘汰幾至於零,也獲得社會主義化的效果了。所謂社會主義化的商業——也就是不賺錢的商業——它的重要特點是在沒有私人利用資本從中取利;它的目的全在使得消費者用最可能的廉價,享受到最可能的更多更好的貨物。

  蘇聯商業在管理上和別國的異點,是在無論在國內製造或由外國輸入的貨物,不是為國家所有,便是為合作社所有;都在政府的管轄或指導之下。但是這件事情卻經過十年的繼續不斷的努力,而且也不是由政府下一道命令,強迫私人商家不許營業的;是由於政府積極擴充國營商業,積極協助合作社的商業,私人商家雖不受法律禁止,因無利可圖,漸漸歸於自然的淘汰。當一九二一年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時候,私人商業是被准許的,其實當時的商業全在私人商家的手裡;兩年以後,合作社和國營的商業已有相當的發展,而私人商業仍占全部商業流動資本百分之五七點七。到一九二八年,大部分的商業已歸合作社和國營的管轄之下,私人商業仍占全部商業百分之二十。到一九三〇年,私人商業僅占全部商業百分之五點六。到一九三二年的年底,已減到百分之一。最近已減到幾於零了。換句話說,除工業和農業外,商業也已達到社會主義化的成功境域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私人商業的廢除和合作社及國營商業的發展適成正比例。

  要廢除私人商業,似乎只須由政府用權力勒令執行;這樣早就可以廢除了,何以要經過許多時候的努力呢?這是因為蘇聯政府深知道私人商業的存在和小規模的個人主義的農業有密切的關係。在農村裡小規模的生產還盛行的時候,私人商業不能免的。必須在鄉村的小生產者組織成集體農場,和手工藝者組成生產合作社之後(蘇聯除較大的工業均由國營,還有手工藝者二百萬人左右組成生產合作社),最後廢除私人商業和代以國營及合作社商業的條件才具備。所以私人商業能達到最後廢除的目的,也是農業集體化和富農的消滅所助成的結果。而農業的集體化和富農的消滅,卻是經了好幾年的堅決的鬥爭。

  現在請略談蘇聯商業機關組織的大概。全聯人民委員會(即類似別國的內閣)特為全國商業設立一個專門委員會,由人民委員會的主席兼任該專門委員會的主席,每季核准關於商業的一般計劃。至於直接主持商業的機關則有供給人民委員部(即內閣裡的一部)所管轄的消費合作社和國營的商業機關;各工業托辣斯(這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托辣斯的性質完全不同,前曾談過)所附設的商業部;手工業合作社;集體農場;和大工廠,鐵道,和大規模的國營農場所附設的工人的供給部。這樣看來,計劃雖是統一的,而執行的機關卻有十幾個之多,這十幾個機關都各有它們自己的商店;這些機關所獲得的貨物,是由於先和各種工業及托辣斯訂立合同,規定貨物的質和量。有人說執行商業的事情,何不全由合作社負責,何必要這許多機關呢?據說因為地廣人多,要供給各城市和各鄉村,決非一類的機關所能應付裕如。據現在的情形說,各類商業機關所占的地位如下:第一位置是屬￿消費合作社。

  在一九三二年,全國的貨物,由消費合作社分配的已達全部的百分之五十五;據一九三三年一月的統計,消費合作社的社員達七千三百萬人之多(包括工人、農民、和雇員),實占全國成年人口中三分之二了。這可說是全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組織了。第二位置是屬￿國營的商店,在一九三一和一九三二兩年中尤有長足的發展,現在已占全國各商業機關的百分之三十六了。(國營的商店的規模都比合作社的大。)第三位置是屬￿各工廠、鐵道、磨坊和大規模國營農場的工人的供給部,隨著的便是手工藝合作社,集體農場,以及其他機關。這種種商業的機關都同在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不過政府的職責僅限於規定種種原則,依這原則監察各種供給的機關,核准依照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各群的消費者分配貨物,支配應給各種商業機關以貨物的百分之幾,以及除所受中央供給外尚須自向各本地或其他方面定購若干,至於供給機關的內部組織,貨物的分配、選擇,以及零售商業的組織:這一切都是由各商業機關自己根據各廠、各城,和各鄉村的特殊情形,自行處置的。(這類機關當然也有未臻完善的,也有還未能滿人意的,這卻是辦事人的訓練問題了。)

  限於篇幅,上段僅能把蘇聯的商業組織說個大概。不過還有幾點可撮要地說一說:

  (1)受中央所分配的供給,並不是一律的,卻是依區域而異,依工廠而異,依各機關的工作成績而異的。例如在生產上特別重要的區域,或成績特優的工廠或機關,所受供給的貨物特別優良而多。這是因為一方面貨物還不十分多,一方面要藉此鼓勵生產的努力和工作的勤奮。(除中央所供給者外,向本地或其他方面定購的貨物便靠商業機關自己善於選擇辦理,雖分量上也有相當的限制。)

  (2)因此商店也有「不公開的」(closed)和「公開的」(open)之分。不公開的商店,只有領得小冊子注明所購分量的買客(這裡面當然又有分別,例如工業工人,或工人中的突擊隊隊員,更得優待)有進去購買的權利,價格特別便宜。公開的商店可隨意多買,沒有限制,價格貴得多,貨物的質地卻一樣。此外更講究的東西須向「托格辛」買,但是要用金幣。這當然都是臨時的過渡辦法,貨物的生產愈加豐富之後,這種界限都要漸漸地廢除,而且這種變化很快。有幾處商店,克娜拉帶我到門口時,對我說這是不公開的商店,進去後一問,才知道已改為公開的商店了。今年麵包券的廢除,也是一例。路透社曾為此事大發其電訊,說這是蘇聯「恢復私人貿易」,把新社會的建設成功反而看作失敗,不但神經過敏,簡直是笑話!

  (3)供給機關和生產機關定立合同,規定所需貨物的質和量,及交貨時期,違約者要罰款。有人以為貨物既在國家統一管轄之下,一切都歸國家主持,何必多此一舉,好像把這邊袋裡的錢放在那邊袋裡去!其實不然。各機關雖歸國家管轄,但由政府給以相當的資金後,它們的會計仍是各自獨立,對於收支及營業仍須各自負責,這樣才責任分明,成績才有甄別的可能。

  (4)最後還有一點很值得我們的注意的,就是有組織的商業的優點。這優點最明顯的,是商業的費用比資本主義國家省得多,同時也就是消費者所得的利益大得多。據統計所示,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三年,蘇聯的消費者付出購買貨物的每一羅布中,只有廿四戈比(每羅布等於一百戈比)是用於維持商業機關。到一九三二年,這種維持費減至九個零十分之一的戈比,減到一半以下(就原來廿四戈比說)。這樣的銳減,第一是由於專以牟利為目的的私人商家的淘汰,第二是由於合作社和國營商業組織的進步。試以德國的商業費用相比。據柏林商業研究院(Berlin Institute of Commerce)希許教授(Prof. J. Hirsch)一九三三年所發表的報告,數字如下:在一九二五年,德國的商業費用占流動資本百分之二十點三;一九三〇,百分之二十六點六;一九三二,增至百分之三十,這就是等於說,在德國,用來購買貨物的每一羅布,有三十戈比為商人所得,而且這種「所得」是逐漸增高的,和蘇聯的情形剛剛相反!這種費用是「非生產的費用」(「Unproductive expenditure」),蘇聯政府和商業機關所努力的,是要把貨物的分配儘量簡單化,由此儘量減低「非生產的費用」,由此把不必要的消耗的人力和經濟力都得儘量用到生產的方面去。

  一九三五,四,廿一,上午。倫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