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寄語·三集 | 上頁 下頁
八三 婦孺衛護博物館


  博物館在蘇聯也是遊歷者所必須看的一類重要的東西——比其他各國的更重要,這是因為其他各國的博物館多為古文化的墳墓,而在蘇聯的博物館卻多和他們的現代生活——和現代生活有關係的歷史的、經濟的和政治的種種意義——聯絡起來。還有一點可注意的,便是博物館大眾化,是為勞苦大眾而設立的;因此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前,莫斯科的博物館只有二十三個,而且只備少數專家和有閑階級來賞鑒的,現在莫斯科為適應大眾的需要,僅在這一處已有一百七十七個博物館了。

  記者到莫斯科後,第一個看到的博物館是婦孺衛護博物館(Museum of Protection for Women and Children)。這個博物館成立於前年(一九三三),為公佈衛護婦孺法律十五周年紀念而設立的。重要目的有二:(1)灌輸關於衛護婦孺的知識於一般民眾;(2)協助此種衛護人材的訓練。

  記者于七月廿七日下午去參觀,認為在蘇聯所看的博物館,這是最科學化最整潔最能喚起我們興趣的一個。

  館屋是一所新建的洋房,分上下兩層,第一層是關於婦女材料的陳列,第二層是關於兒童材料的陳列。各層雖不很大,但佈置得非常精緻。第一層的大廳中央有一個半圓台,有銅欄杆圍著,備演講時的需用。廳的四周便是佈置著關於婦女自革命以後所受到的種種解放的事實表現。例如關於法律上的平等,社會事業上的平等,都有若干很精緻的大幻燈懸掛著,在這幻燈裡現出新舊狀況的差異,因為在這幻燈上有很強的電燈光襯托著活龍活現的種種繪畫,在幻燈的玻璃片上呈現出來,使人獲得深刻的印象和厚濃的興趣,在幻燈的下面便有特製的漆好的木板上刻著綠色的字,說明有關係的新舊的法律或事實,使人一目了然。試舉一二具體的例。在未革命前,婦女僅是家庭的奴隸,一天到晚局促於廚下,拘束於子女,毫無機會發展其卓越的能力為社會事業努力;革命後便在事實上給與婦女以參加社會事業的機會。有一個幻燈上便映出兩部分的情形:在一邊,便繪一個婦女從事社會運動,在一個演說臺上,對數百成群的仰首集中著注意力的群眾,作熱烈的演說;在另一邊,便繪一婦女愁眉苦臉在廚房裡消磨她的光陰和志氣。在未革命前,婦女不幸有了一個私生子,便受盡社會的唾棄,人生的磨折;革命後凡是生了一個孩子,無論已否正式結婚(即經過婚姻註冊),都是社會的正式的一員,做婦女的絕對不必因此受到社會的唾棄,也不必因此受盡人生的磨折(也許有人看到這裡,覺得這豈不是提倡所謂「軋姘頭」嗎!這要在談到婚姻制度時研究,此時請且慢下判斷)。又有一個幻燈上也映出兩部分的情形:在一邊便繪一對正式的夫婦攜著一個孩子,這男女和孩子都穿著非常時髦講究的服裝,男子手上拿著一根「斯的克」,一塊兒興高采烈趾高氣揚地在街上大踏步地走著;在另一邊,便繪一個衣衫襤褸的可憐女子,攜著一個捉襟見肘的可憐孩子,孤苦零仃地在風雨中發抖。法律條文本是很枯躁的東西,但是經此渲染陪襯,便增加一般人的注意。

  此外還有種種大相片,用事實來表現革命前後女子在社會上及事業上地位的差異;還有關於婦女生產或墮胎的種種關於看護、保養及衛生的相片,用很精巧的鑲好玻璃的白銅框裝好疊置,依類放在一起,有白銅的搭子聯繫著,看時將各層的白銅框依次翻開,好像翻開一本靠在特製的架上的書似的,關於各種相片上都有詳細的說明,此類相片的內容都注重科學方法及增進健康的宗旨;還有關於種種的統計,也用相類的有趣的佈置方法,喚起看者的特殊注意。

  總之在這第一層的佈置和陳列,好像一部很有趣的《婦女解放史》。在別的國家裡,我們也常聽見嚷著「婦女解放」的聲浪,但僅限於「聲浪」,並未在實際上有什麼根本的解放,蘇聯在這一點便不同,因為已在實際上實行了根本的解放。(婦女要在實際上獲得根本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真正實行,也有很密切的關係,關於這方面,記者當另作專篇研究。)

  第二層是關於兒童的材料。有許多燈光陪襯著的大幻燈,映出兒童種種實際生活的影片,看的人好像倏忽間置身許多天真爛漫笑靨迎人的「安琪兒」的「樂園」裡面。這裡面有許多是全國各處托兒所的影片,有許多在鄉間的托兒所,你可以在影片裡看見這班小把戲,一群一群由看護婦領著在森林叢樹裡,草原清溪邊(有許多影片上染著極鮮明的各種顏色,逼肖那美麗無比的自然界),有的作團體遊戲,有的作單獨欣賞,稱為「樂園」中的「安琪兒」,可謂名實相符。最有趣的是有一套幾十張幻燈上的影片,專描寫兒童自呱呱墮地後直至三歲時的生活發展的實況,以及養育的程序;據其中所示,一個嬰孩在產生十六個月後即有幾個年歲相近的小把戲聚在一塊兒做他們的集團遊戲,開始他們的集團生活。

  有幾個玻璃櫥裡面陳列著兒童自產生後到三歲時的各時期中所需要的食料模型,有糕餅,有青菜,有肉類,有其他等等,不但形式逼真,更加上逼真的原來的顏色,做得維妙維肖,看上去就好像是真的東西陳列在裡面。各物不但依各時期需要的前後陳列著,而且連需要的分量都有科學的研究。母乳需要到一歲,但在產生六個月後,即逐漸加入其他相當的食料。每三小時需要哺乳一次。在櫥裡陳列的東西還有個更有趣的,是玻璃制的嬰孩的胃部,表示消化的情形;有三個這樣的胃部陳列著,表示哺乳一小時後,嬰孩的胃裡把所吸入的乳消化到什麼程度,兩小時後怎樣,三小時後又怎樣。我國老法,嬰孩一哭,母親或奶媽就把乳頭往他的小嘴裡一塞,簡直一天吃奶吃到晚,要用科學方法來表示,倒不大容易!

  此外關於兒童衣服,兒童玩具,也依他們的年齡大小,有很仔細的研究和豐富的陳列。

  在這第二層的佈置和陳列,好像一部很有趣的《嬰孩養育研究法》,專研究如何保養教育自產生後至三歲的孩子。不!豈但自產生後!女工在產前就有兩個月的假期(產後亦兩個月,工資均照付),即有婦女衛生商榷處加以種種指導和協助,可以說嬰孩在娘胎裡就受到衛護了!

  這一部婦女解放史和一部嬰孩養育研究法並不是「紙上談兵」,卻是已在實施的事實的記述,這是真正價值的所在,尤其是我們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這個博物館的館長是個三十幾歲的女子,生得很體面,身材頎長,態度端莊而靈動,衣服剪裁入時,能英語德語,德語尤流利,後來和她談談,才知道她在德研究兒童教育多年,她說在德女子有才無處用;在蘇聯,女子有多大才能,即可儘量用她的多大才能;所以她回蘇聯後非常地愉快,現在即用她的全副精神辦這個博物館,把這樣的努力看作她的無上的光榮和幸福。她和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精神非常的興奮,眉飛色舞,滿面笑容,好像發現著什麼無上至寶似的!我們這群「孩子們」也不自覺地受到她的感應,精神也隨著她興奮了許久,圍著她發怔地靜聽著,好像不想再走開似的!

  我的心坎裡尤其有說不出的感慨:有一條大道讓人可以努力,這決不是開倒車的國家裡所能夢想的事情;在那樣開倒車的國家裡,有許多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女青年,就不知把全副精神,用在什麼地方,甚至就沒有機會給他們努力,倘若他們不自暴自棄地同流合污地隨著一班混蛋開著倒車,掘著墳墓,他們真要幹,就不得不先排除障礙,打開一條可以幹的「大道」來!

  一九三五,一,二十,晚。倫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