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寄語 | 上頁 下頁 |
五〇 英國的華僑 |
|
據倫默氏(C. F. Remer)近著《外國在華投資》(「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一書,自一九〇二年到一九三三年,全世界的華僑竟有七百萬至九百萬人!像歐洲的小國,最少的人口如安多拉(Andorra,在法比邊境的小共和國),全國人民只有五千人;又如蒙納可(Monaco,在法國沿地中海岸的小王國),全國人民只有兩萬五千人:這姑不去說它。像奧國(Austria),全國人民也只有七百萬人;像匈加利(Hungary),全國人民也只有九百萬人。依倫默氏所舉的華僑人數,簡直好像歐洲一國的人民在國外東奔西竄著!而且他們都沒有政府做後盾。這樣在海外自辟生路的僑胞的冒險的精神,苦鬥的能力,不能不算為可以驚人的。中國每年入超,全靠華僑匯款回國有些調劑,據倫默氏的統計,自一九〇二至一九一三年間,華僑每年平均匯款回國達一萬五千萬圓;自一九一四至一九三〇年間,華僑每年平均匯款回國達兩萬萬圓。華僑對祖國經濟上的關係,不可謂不重大。但是祖國當局者視華僑在若有若無之間,毫無協助的實際辦法,最近的趨勢是日在沒落之中,看上去只有日漸減少以至消滅的形勢。英國的華僑,也在這樣形勢的包圍中。 在十年前,旅英的華僑至少在一萬人以上(聽說在世界大戰時達一萬五千人),但是最近已減到三千人左右了。在英的華僑,大多數在輪船上做水手或火夫,這種苦工作,在經濟繁榮時代的英國人多不願幹,所以肯吃苦的「支那人」要得到這樣的機會並不難。自世界經濟恐慌以後,英國船業受著很大的打擊,首先被裁的當然要輪到「支那人」;而且就是可以維持的部分,雇主們也用英國人來代替「支那人」。所以這碩果僅存的三千人中,失業者已有三分之二了。 旅英的華僑以倫敦及利物浦兩地為最多。在利物浦的約有三百八十人,其中約一百八十人是水手和火夫,其餘除少數小商人外(開雜貨店),多業洗衣作,在前面利物浦一節中已略有述及。在倫敦的約有四百五十餘人,可算是在英華僑的大本營。其中有二百人是水手和火夫,失業者已達一百五十人;在中國菜館(倫敦有四家)做廚子或侍者等有百人左右,在英國菜館當廚子侍者等,原也有百人,現在失業的也有四十人了;此外在東倫敦開小商店做中國人生意的約有五十人。 東倫敦是英國的一個大規模的貧民窟,記者在第四十六篇一節裡曾經談過,在倫敦的所謂「中國城」(「China Town」),便和東倫敦結不解緣!其實無所謂「中國城」,不過有幾條街裡面中國人特別多些罷了。記者到東倫敦去觀光時,也到僑胞麇集的區域去看看,差不多都是廣東人,最顯著的是中國藥材鋪,中國雜貨店,裡面有種種中國的土貨,做的當然都是中國人的生意,所以生意的規模永遠不會宏大的。有的小店玻璃門上貼著中國字條,上面有的寫著「內進買攤」,有的寫著「入內銀牌」,有的寫著「內便開皮」,我起初莫明其妙,後來詢間有的在店門口站著的僑胞,才知道就是賭攤,請你「內便」賭博!我自居于新聞記者的資格,到一處推著門「內便」去看看,果然看見一個很髒的小房間裡,堆著一群僑胞在那裡津津有味地幹他們的「開皮」,有幾個塌鼻頭的奇相,有幾個煙容滿面的鬼相,我對著他們發怔,發呆,他們看見我那副模樣,大概知道是從祖國來的,很客氣地對我點一點頭,又回轉頭聚精會神於他們的「開皮」了。我出來時抽了一口冷氣,心裡暗想,倘若外國電影公司又想攝些使中國人丟臉的把戲,這豈不又是一幕現成的佈景! 到了一家中國雜貨店裡面去看看,那位「老鄉」夥計倒很像樣,但是他只會說廣東話,英語也不大懂,我們很熱烈地做了半天手勢,還是悶著肚子握別!我只知道他的大意是說市面很不興,生意難做。 在街上遇著幾個中英合種的男女孩童,從四五歲到十一二歲,覺得他們都長得美麗,和他們談談,都和藹親熱,可愛得很。華僑冒險溜往海外,都不能帶妻子,所以有三分之一都娶了英婦。尤其是當世界大戰時,華僑有機會和英國女子同處工作,因有接觸的機會,她們覺得平日聽得可怕的中國人倒也不怎樣壞,因感情日洽而嫁給中國人的不少。這樣溜到海外的僑胞,往往一字不識,英文更說不清楚,嫁給他們的英國女子雖也出身下層,但都能寫字看報,因此養出的合種子女,往往和母親感情特別好,看不起父親,尤其看見有些不肖的父親,自己失了業,靠著老婆辛苦出去做工養家,還要拿錢出去賭博。 這類中英合種的孩子,在倫敦已有二百上下,不但相貌好(雖也有極少的例外,尤其在女子方面),而且非常聰明。據一位熱心華僑子女教育的英國朋友告訴我,英國小學生的學業成績夠得上免費升學學額者只有百分之二十,而華僑小學生得此資格者竟占百分之四十二,可是為家境困難,雖免費而仍須自供膳宿,不得不輟學的很多,真是憾事。 這種原來聰明的孩子,因家庭環境之欠佳,已經吃虧,又難於升學,所以很難和英國人競爭;就是有幸而升入中學畢業的,成績受師長賞識,畢業後承師長寫介紹信介紹職業,雇主也每以中英合種的緣故,加以歧視,拒絕錄用。這種合種的孩子真不幸,不但在職業上受這樣的歧視,就是在一般社會上的地位也很困難,因為英國人對於種族成見仍然很深,都看他們不起。這原因在骨子裡當然是由於中國人根本就受人看不起。就是嫁給華僑的英婦,也往往受她們本國人的輕視,她們氣時也會說氣話,說:「我不做英國人!我既嫁給中國人,便是中國人了!」 留學生中有些熱心的朋友,靠公使館學生會等處出些捐款,開辦中華學校,在夜裡以中文教這些合種的孩子,已開辦了三年。中國文字真難學,這些孩子白天要進英國學校,夜裡又要來吃這樣的苦頭,讀了許多時候,僅能寫自己的中文名字,能說「你好嗎?」有的雖能照樣抄寫中國字,但是讀不出! 華僑的職業總不外乎洗衣服燒小菜等事。關於洗衣業,因為英國人有了大規模的公司組織,利用機器,華僑的洗衣業亦日在退縮之中,有減無加,更說不到什麼發展。華僑中開菜館的已算是頂括括的闊人了!東倫敦華僑裡面有一位名叫張朝的,在倫敦開了三十年的菜館,現在算是東倫敦華僑的「拿摩溫」的領袖! 廿三,二,五,倫敦。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