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萍蹤寄語 | 上頁 下頁
四三 「巴立門的母親」


  英國在政治上向有「巴立門的母親」(「Mother of Parliament」)的尊稱。現在這位「母親」倘若不是「風燭殘年」,她老人家的光輝卻已大不如前了。

  所謂「巴立門」,我們都知道就是英國的國會,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記者到英國後,也去夾在新聞記者席上旁聽過,聽聽這班代議制度裡的議員老爺們的長篇累贅的滔滔辯論。在下議院裡,政府黨坐在一邊,和反對黨的一堆座位對面,中間隔一長桌。政府党座位的前排便是首相和其他閣員的座位,各黨聽到自己方面演說或辯論的腳色講到他們認為可以特別注意或特別有精彩的語句,便大呼其「聽啊!聽啊!」(Hear! Hear!)遇著可笑的話語,便哄堂大笑,有的時候,竟好像彼此在「尋開心」!有的時候,反對黨的議員立起來對首相或某閣員當面作一番很長的斥責,那個閣員也只得靜默地坐著傾聽,這種當閣員的大概也聽得慣了,我看他還是很泰然的樣子,大有我國所謂「笑駡由他笑駡」的態度。像已投降資產階級的現首相麥克唐納,便常在這個時候,被工党議員用社會主義的口頭禪,當面對他譏嘲揶揄。我替他覺得怪難受,他卻好像沒有聽見似的!其實這不過當面笑駡一場,笑駡完了,便算完結!議員領著他的年俸,首相或閣員則「好官我自為之」。這便是他們所自豪的所謂「紳士式的戰爭」(「Gentlemenly battle」)。

  這種「紳士式的戰爭」制度,在大戰以前,也就是在一九一四年以前,都是靠兩大政黨——保守黨和自由黨——的運用,即所謂「兩黨制度」(「two-party system」)。在當時的眾議院裡誠然已有了四黨的名稱,除保守和自由兩黨外,工党已萌芽,愛爾蘭國家主義派也另成一系,但都幼稚,大權仍在兩大政黨之手。一個在朝便成了政府,一個在野便成了反對黨(「Opposition」);這樣一升一降,循環幹著。這兩黨制度所以能順利進行著,有個很大的前提,那便是彼此對於現存的社會制度及政治制度的根本性質,有大量共同的立場。有了這樣的共同的立場,甲政黨接替乙政黨組織政府,或改選一個新的國會,所移動的才不過比較屬￿枝節的政策,才不致大大地把前任所通過或所執行的法令根本推翻,否則這甲乙兩黨便無法循環上下著輪流執政。

  再說得具體些,英國的保守和自由兩黨循環上下鬧了許多年的把戲,他們雖似乎處於敵對的地位,但根本上都是擁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關於這一點,便是他們的大量共同的立場。這兩大隊「紳士們」,無論他們在會場上的「紳士式的戰爭」幹得怎樣有聲有色,要想他們能從這「戰爭」中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及政治制度弄出什麼根本的改革來,那是絕對無望的。其實這所謂「代議制度的民主政治」(「Parliamentary Democracy」)所以能運用靈活法,根本大前提便是:在這制度裡有左右政局勢力的最大多數人,對於當前的政治和經濟的根本組織,須有實際的同意。

  這樣的研究,我們感到特殊興趣的,是英國由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革命,能否憑藉「巴立門」制度達到,很可以由此引申出相當的結論來。這一個答覆,很可以從英國工党參加「紳士式的戰爭」的成績(?)裡面得到。

  在大戰後,以全國的工會組織為後盾,以社會主義的建設為號召的英國工黨,曾經組閣過兩次。英國工人運動差不多經過百年來的辛勤奮鬥,工會組織的力量日漸強大,大戰後英國資本家因利潤率減退,盡力減低英國工人的生活標準,更引起工人的反響,工黨勢力的膨脹遂有一日千里之勢。但是工黨人物登上政治舞臺之後,欲求實行自由黨所行的改良政策,如社會保險,養老金,住宅津貼等等,還不可得,至於什麼實行社會主義的建設,反抗資本主義制度,當然更屬夢想。因為英國的資本主義雖還在利用「剩餘力量」(「remaining strength」)掙扎生存的時代,但是日漸衰退的趨向是已無可挽回的了。

  所以在自由黨執政時代還可拿出點敷衍工人的改良政策的費用來,到了資本主義日陷末路的時候,首相或閣員要增加這類的經費嗎?他們的由文官考試制度出身的永久的專家官吏便要把事實告訴他們,說已無費可加了,如再加上去,稅率加重,「企業家」不願辦「企業」,工人的失業更要多起來了。這的確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下必然的趨勢。結果如何?是落得個笑話!工党的領袖們不但不能實行他們在選舉前口口聲聲答應工人群眾的許多甜蜜的社會主義建設,為工人謀利益等等的大話,他們上臺之後,反而要設法減少自由黨所曾經給與工人的改良政策的經費,以維持日趨沒落的現制度!有人說工黨兩度執政,在國會裡都占少數,事事須仰自由黨的鼻息,受其牽掣,所以無法發展。其實這還是表面的說法。在根本制度未改革前,工黨在國會即得多數,他們有點石成金之術,以救濟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嗎?

  要改革根本制度嗎?是否像現在組織形式的國會所通得過?這只要回想上面對「代議制度的民主政治」的分析研究,便可得到相當的回答。即獲得個意外的特殊的眾議院,貴族院如何?英皇又如何?問題多著哩。

  時代一天一天地前進著。「巴立門的母親」往何處去呢?

  廿三,一,廿三,倫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