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對反民主的抗爭 | 上頁 下頁 |
中山先生的偉大精神 |
|
在我國抗戰四年多的今日來紀念國父中山先生的誕辰,實有其特殊的意義,中山先生一生的艱苦奮鬥,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中國四五年來的堅持抗戰國策,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殘酷的侵略,也就是本著這個目的進行的。由於全國愛國同胞的團結奮鬥,造成這四年來抗戰的光輝的成績,使日本帝國主義者滅亡中國,奴役中國人的迷夢,無從實現,這是可以告慰中山先生在天之靈的。但是現在最後勝利之期雖已較前接近,而要發動有力的整個反攻,達到完全驅逐敵人於我國國土之外的目的,卻還有待於加緊的努力。這是我們在今日對中山先生不能不感到慚愧而應該深自鞭策,愈加奮勉的。所以我們在紀念中山先生誕辰的這一天,不僅是舉行紀念的儀式而已,尤其重要的是要默念中山先生所遺留給我們的偉大的精神,由此加強我們繼續向前努力奮鬥的力量。關於這方面,我想舉出幾點以供全國愛國同胞的參考。 第一是中山先生一生不斷求進步的精神。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時代,雖在流離顛沛之中,窮困饑餓之際,亦不廢其讀書學習,充實自己。記得吳稚暉先生曾經說過,當中山先生流亡到英國的時候,有某君見他窮困已極,借給他幾鎊,備他勉強生活,不料第二日去看他,卻見他買了不少新書!後來他在廣東任大元帥的時候,有時往前方督戰,雖軍事旁午,日無寧晷,仍在萬忙中看書,從不間斷。據說歐美每有關於社會主義的新書出版,到他手裡的總是最早。常人年齡越大,思想亦往往隨著頑固起來,中山先生一生的特色是年齡越大,進步亦越大,這就是由於他的不斷求進步的精神的結晶。因此他的政治思想也是在進步的途程上發展著。 在同盟會的盟書中,他僅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四大綱領,當時還未提起「節制資本」的話,但是後來由於他在歐美的繼續視察研究,鑒於資本主義的流弊,及俄國革命的影響,他於平均地權之外,加以節制資本,成為民生主義的骨幹。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在初期受到反對者的種種誣衊(其實直至現在還不免),而中山先生早就大膽宣稱:「有了俄國革命,世界人類便生出一個大希望。」在他晚年,甚至強調中國革命要師法俄國。他的三大政策也是在晚年決定的。我們追溯中山先生的一生,他個人以及他的政治思想及主張,都是在進步的途程上發展著。這種努力求進步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的發揚光大。尤其在今日,中國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要靠中國的更大的進步,這種努力求進步的精神,更是當前的最迫切的需要。 第二點是重視民眾的力量和民眾的福利。中山先生在遺囑中即指出:「喚起民眾,共同奮鬥」的重要,這是現在每遇開會時經過幹萬人背誦而容易忘其真義所在的。中山先生曾對《臨時約法》「沒有規定具體的民權」表示不滿,他說:「在南京訂出來的民國約法裡頭,只有中華民國主權屬國民全體那一條,是兄弟所主張的,其餘各條,都不是兄弟的意思。」(見《五權憲法》講演)他這樣強調國家的主權屬國民全體,這樣以國民為本位的國家觀,是以現在的法西斯以國民與國民對立起來,要國民無條件為法西斯主義的國家而犧牲,在根本上有著很重要的差異。民國是為人民而存在的,只有法西斯的國家觀才把國家和人民強為劃分起來。中山先生主張「創立民國」,主張「主權在國民全體」,是我們中國最寶貴的遺產,我們必須加以重視,(被檢廿七字)我們追念國父遺教所當永遠服膺的。 第三是民主政治的實現。我們在辛亥革命推翻滿清之後,創立了民國,這是我國的光榮,但是僅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的努力,使民主政治在實際上實現起來,才能完成中山先生的遺志。中山先生雖是手創民國的國父,但是他對於有名無實的民國,也曾表示過很大的不滿意,所以他說:「現在的中華民國,還是官治武人治,不是民治。」 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在各方面都有著相當的進步,但是政治的改革進步,遠趕不上抗戰的需要,已成為公認的事實,領導抗戰的蔣委員長因此也曾經慨然指出:「中國要貫徹其絕對必要之作戰目的,更須動員全民,加強長期抗戰之一切設施……敵閥正百計進攻,我正不容絲毫自滿,一切力量皆鬚髮揚,一切缺憾皆須填補……提高民權,加強國本,應為最要之務。」(蔣委員長在第一屆國民參政會第四次大會閉幕詞中語)可見實現民主政治不但是實行國父遺教,而且也是抗戰時期「最要之務」。 中山先生曾說:「我們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又說「必有民治,然後才能夠真是民有,真是民享」。其重視民主政治實可不言而喻,中國必須實踐「非民主不可」的國父遺教,更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最使我們感覺痛心的是有些自命是中山先生的信徒而在實際上卻在大放其反民主的種種謬論,以阻礙民主的實現。我們紀念中山先生的誕辰,必須注意發揮「必須有民治」的遺教,使中國的政治上軌道,由此興利除弊,由此獲得清明的政治,加速抗戰勝利,保證建國成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