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鄒韜奮 > 對反民主的抗爭 | 上頁 下頁
對蘇聯的態度問題


  在德蘇戰爭爆發以後,除了德國統制下的小嘍羅及某些國家裡仍然固執著對於蘇聯的怨恨而把自己國家民族的利益寧願因此拋棄不顧的人們,最大多數的同情無疑地是全在蘇聯方面。即英國首相邱吉爾,一方面儘管公開宣言:「二十五年來沒有誰比我反共產主義更徹底了,我不收回我所講過的反對共產主義的任何一句話」,在另一方面卻也坦白地說:「但是面對著在我們眼前展開的繪卷,這一切都消逝了。」從此就聽到他說了不少要援助蘇聯的話,再沒有聽到他說一句反蘇或責備蘇聯的話。又例如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一方面儘管公開宣言:「德國和蘇聯政府都是不讓他們的人民有信教自由的,對於美國人民,這些以及其他共產主義專政的教條正如同國社黨專政的教條一樣不能忍受,一樣和他們的信仰相左」,但在另一方面也坦白地說:「不過當前的現實問題是國社黨所拚命追求的獨霸世界,奴役所有民族和毀滅民主國家的計劃能不能有效的被擋住和被打敗。」韋爾斯把蘇聯的主義和德國的納粹主義等量齊觀,是否正確,非本文範圍所欲討論,在這裡所要指出的是韋爾斯如同邱吉爾一樣,公開宣言是始終反對共產主義的,也就是以前確是反蘇的,但現在(指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卻要暫時不算舊帳,主張援蘇,在事實上也沒有再聽到他們今天來一篇反蘇的文章,明天來一篇責蘇的談話。德蘇戰爭爆發於六月廿二日,邱吉爾和韋爾斯的上述的演詞和談話都發表於六月廿二日,足見他們反應的敏捷。他們的這樣態度的改變,能說他們是採取了「蘇聯至上」主義嗎?能說他們拋棄了英國或美國的立場而是「為著蘇聯的利益」嗎?我想略有頭腦的英國人或美國人是不會這樣看法的。

  以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家,看到了為著本國當前的利益而對於蘇聯毅然擱開舊怨,採取友好的態度,我們不能不佩服他們的眼光如炬罷。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進而討論中國對蘇聯的態度,但是在我們討論中國對蘇聯的態度以前,我們要先談談蘇聯對中國的態度。

  一 蘇聯對中國的態度

  蘇聯對中國的態度可從蘇聯同情和援助中國的抗戰看出來。英美蘇都是同情和援助中國抗戰的友邦,但迄今為止,蘇聯仍是援助中國最多的一個友邦。自中國抗戰以來美國給中國的借款實際上共為一萬七千萬美金,英國給中國的借款實際上不到一萬萬美金,而蘇聯給中國的借款共達三萬萬美金。且在中國抗戰後,借款給中國最早的是蘇聯,最爽快的也是蘇聯。(例如美國於今年四月正式簽訂的中美平准基金及購貨信用借款,其實在去年十一月即已決定,直延到今年四月廿五日始行簽字。)我們對同情和援助中國抗戰的各友邦,當然都感謝,當然都珍視,但是在實際上對我國抗戰同情最切援助最多的友邦,我們卻也不可不知道。我們的「官報」或「准官報」,對於英美借款特別樂於表揚,對於蘇聯借款往往諱莫如深。我們不反對表揚,但對於諱莫如深卻頗難索解。但是某些要人在國外卻有時于無意中流露出一些,例如孫哲生先生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一日在倫敦發表談話,就說到「蘇聯給與我們的援助與軍械,實較其他各國為多。」前駐英郭大使說得更具體:「中國自蘇聯方面獲得的物質援助,較之他國方面合併所得者尤多。」(見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六日上海《大美晚報》)蔣夫人在美國《自由週刊》(Liberty)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去年十二月廿一日),也說到「知識分子的忠實,迫得我不得不說出中國抗戰三年來,得自蘇聯的物質援助,實較自英美方面獲得的總和多至數倍。」

  此外我們聽到孫哲生先生在國民參政會留渝同人談話中關於他數次在蘇聯親眼看到蘇聯對中國抗戰的熱烈態度,尤令人感奮。蘇聯借給中國的三萬萬美金是分四次借的,頭三次哲生先生都參加過。他說在「八一三」抗戰的前夜,其他友邦對中國抗戰都抱著多少懷疑態度的時候,當時在南京的蘇聯大使慨然表示蘇聯對中國抗戰的信念,自動表示可以借款相助。第一次借款為五千萬美金,當時因戰備匆迫,條件不及談,文書不及寫,簽字手續都不及做,蘇聯不顧這些,只要中國開一個單子,開明所需要的東西,他們就趕緊照辦,打破了向來國際上訂定借款合同的先例!後來用過了原額,第二次借款(約在廿八年二月),又借五千萬美金,於簽訂第二次借款合同時,才順便完成第一次借款的簽訂手續。到廿八年八月間,看看需要作第三次借款,哲生先生再親自跑到莫斯科,他想這一次要多借一些,準備對蘇聯當局說出許多中國抗戰的重要和需要某些軍械迫切的情形,蘇聯當局聽不到一半,就誠懇表示,這些他們都完全瞭解,只須中國團結抗戰下去,蘇聯援華是不成問題的,問中國再需要多少,哲生先生以一萬五千萬元美金答覆他們,他們即照數答應,沒有第二句話!

  哲生先生報告這段情形時,他說他事前為著借款的成功,竟備著一肚子的話,結果只說出了一些。他慨歎著說,蘇聯對中國抗戰的這樣的熱烈態度,達到這樣的程度,也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哲生先生還有一段有趣的報告。他說當他在莫斯科時,他每天看莫斯科出版的英文報,對於中國的抗戰報導,好像天天在看中國報,因為他們總是用顯著的地位,詳載中國各戰場的勝利消息,凡是不利於中國抗戰的任何消息,一概不登。中國鄂北之役大勝利,他在莫斯科的報上最早看到,比中國駐蘇大使館所得的電報還早。他們用最顯著的地方和最顯著的標題,詳載這項勝利的消息,簡直把中國的勝利,看作如同他們自己的勝利一樣!哲生先生還鄭重地指出,你在蘇聯全國報紙雜誌裡面,找不出一句不利於中國的話。他隨著指出,在他由蘇聯回到中國之後,在中國的刊物上竟看到不少譭謗或誣衊蘇聯的話,使他兩相比較之下,感到非常慚愧。(哲生先生不但在國民參政會留渝同人談話會中談到這一點,有一次他在中央黨部對文化界——包括日報及各雜誌的編輯人——的演講,也談到這一點。)

  我想哲生先生的這樣對蘇聯的態度,是完全為著中國的利益,絕對不是採用了什麼「蘇聯至上」主義,絕對不是拋棄了中國的立場而「為著蘇聯的利益」。

  二 中國對蘇聯的態度

  我們對於同情和援助中國的各友邦當然都感謝,都珍視,我們並沒有主張只須領受蘇聯的援助而拋棄英美的援助。我們為著抗戰的勝利,一面要自力更生,一面要盡力爭取更多的一切外援。但是我們卻主張對於最鄰近中國的、反法西斯最堅決的、對中國抗戰同情最切援助最多的蘇聯,須特別加強友好和合作的關係。這種態度是完全和中國的國家民族的利益相符合的。我們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者,它處心積慮,千方百計所企圖者,是希望在中國能造成反蘇的高潮,或至少要時常引起中國人對於蘇聯的惡感或嫉視,由此破壞中國在抗戰期間一個最同情的戰友——蘇聯(同時對中國內部還可收到分化的作用),這當然是和日本有利而對中國有害的。這當然不是中國人所願有的,但是中國人中卻有一些專在挑撥離間中蘇感情上做工夫,好像只有反蘇的態度才符合「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原則,否則便是「蘇聯至上」主義,便是「為著蘇聯的利益」。無論他們主觀上的動機如何,而在客觀上卻是陷入了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圈套。

  德蘇戰爭爆發以後,英美當局都為著他們各國本身當前的利益,沒有和蘇聯算舊帳,上面所述的邱吉爾和韋爾斯的態度,便是明證。歐戰爆發的前夜,英法蘇談判久久沒有效果,而德蘇互不侵犯協定卻迅速成立,這筆舊帳在英國看來當然有著切身的關係,但是我們卻沒有聽到英國自己在德蘇戰爭爆發後,提出這件事來攻擊蘇聯。即在蘇聯方面,李維諾夫最近向歐美的廣播演講,也說當前不是時候容許再詳論當時蘇聯呼籲集體制裁德國的無效是由於什麼緣故,可見蘇聯對此事也無意算舊帳。而殊可奇異的是我國在德蘇戰爭爆發之後,卻有「官報」或「准官報」對這筆舊帳大感興趣,歷數蘇聯一誤再誤三誤四誤,好像蘇聯之受到侵略,是咎由自取,真是所謂活該!關於當時英法蘇談判之所以失敗,其責任何在,在今日已成國際知識中的常識,更非本文範圍所及,在這裡所欲指出的是在中國似乎有些人處處以反蘇態度作為「國家至上,民族至上」的表示,這一點是實令人不能索解的。

  蘇聯把中國的勝利看作他們自己的勝利一樣,這是哲生先生親歷的印象。在中國卻有些人故意使蘇聯的利益和中國的利益對立起來。他們說「蘇俄必須轉而尊重中國的抗戰」,好像在各友邦中援助中國抗戰最多的蘇聯是一向破壞中國抗戰,現在要「轉」一下才好!他們說「親蘇者當知支持中國抗戰就是保衛蘇聯」,好像主張「親蘇」者就只是保衛蘇聯,不是保衛中國,只有反蘇者是在保衛中國!他們聽到有人主張「全國一致於日軍開始北上進攻蘇聯時,立即為全線反攻」,是為著蘇聯而戰,不是為中國而戰,他們不想中國乘日本分散兵力北進時,便是中國為著中國利益而全線反攻的好機會,更是爭取中國抗戰更大勝利的好機會。這固然于蘇聯有利,但于中國也有利,中蘇利益不是對立的,而他們的意思卻把中蘇的利益對立起來,最好日本北進時,中國停止反攻,只要能讓蘇聯大吃苦頭,就是拋棄中國為著中國利益而全線反攻的好機會,就是拋棄爭取中國抗戰更大勝利的好機會,也在所不惜!這是有些人的對蘇聯態度所引伸的邏輯的結果。這與中國的利益是背道而馳的。

  中蘇兩大偉大民族是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兩大支柱,它們的利益是相輔相成而不是相對立的,它們的友好的關係和密切的合作是全世界光明前途的源泉。它們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能夠得到最後的勝利,是全世界的人類解放的兩盞明燈,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兒女所渴望的。這是我們所應有的基本的認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