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趙世炎 > 趙世炎文集 | 上頁 下頁
孫中山主義與其遺命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五日)

  中山先生逝世以後惟一可貴的存在就是孫中山主義。中國革命的民眾,特別是國民黨的同志,從今以後,應把孫中山主義當作行動的口號,民族革命信仰的中心,在他的旗幟之下奮鬥,在他的標幟四圍,為民族革命而工作。

  孫中山主義這個名詞是我們現在要鄭重提出的。我們以為孫中山主義有其明顯的涵義,在現在已經確定。相信孫中山主義的人此後的責任,便是如何把他發揚光大,期於實行。中山先生與許多的革命先覺或有名的學者一樣,在他逝世以後,他的生平不朽功業與學說就成為他的主義,應為人所信仰與奉行。在現在,應該信仰並奉行孫中山主義的便是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便是在帝國主義與軍閥雙重壓迫下欲謀民族自由獨立的一切愛國分子,革命的戰士。

  中山先生是中國民族革命的導師,同時這個革命導師的職務,就構成他的三四十年的生活。

  在這三四十年之中,把民族之獨立與自由放在革命目的的第一單位上,始終為大多數人民的利益而奮鬥,這便是孫中山主義的第一個成份,而且是最重要的成份,我們應該首先認定,並當永遠記憶,不可遺忘。我們當知孫中山主義之精義在此,孫中山主義惟一不朽之點也在於此。自中山逝世,表面尊崇中山而實際系反中山主義的人,往往做反宣傳的批評,有所謂「理想高而實行錯」,或「主義正而手段誤」,都算是敵人故意發表的惡劣口調,事實上正可以反證這種故意的批評,確是孫中山主義真實價值之所在。

  我們以為孫中山主義可以成為中國民族革命不朽之理論與原則。我們以為中山先生的本身,是一個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實行家。中山先生的一生,並不曾離開他的理論而作工,亦不曾因實行而放棄他的信仰。本來任何種的理論不能實行而存在:一種革命的理論之來源,更是從實際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狀況產生而出。中山先生一生的事蹟,就是估量革命實際的環境,而成為他的信仰之運用。他的實際運用有挫折,他的革命計劃常有失敗,但他的革命理論因此愈以豐富。他為他的革命理論而工作,常致於失敗,又因失敗而工作,以致建成他的活動的理論,始終辛苦奮鬥,而最後以至於死!

  談孫中山主義的人,粗略的解答起來,多以為孫中山主義就是三民主義。我們以為這種解答過於簡略且將引出片面觀察的錯誤。孫中山主義之內容固然包涵三民主義,而且三民主義為中山先生生時所自建立之學說,在解釋其革命原則與建國主張時,是一般涵義的要點,惟尚不能包括其理論與實際之全部。孫中山主義之最正確的解釋應當是:中山先生所自倡的三民主義與其應用。這個解釋的要點,即在包括三民主義在中山先生生時所曾應用,與崇奉孫中山主義者所當應用。必須使三民主義入於行動,不能僅置之於空虛理論之域。

  以民族革命為職志而崇仰孫中山主義的人,既須瞭解孫中山主義之內容在三民主義與其應用,更進一步而必須作正確解釋的,就是三民主義本身的真義了。我們一讀「孫文學說」再讀中山先生自己所作關於三民主義之「講演集」,複綜觀前後中山先生歷次自作之解釋,都可以了然知其內容。但是最後綜合的定論,當以一九二四年一月國民黨大會所發表之宣言與政綱所詮釋者為准。這一次的解釋,一方面是中山先生于革命工作忙碌中,自己的理論建設之一次的總歸宿,另一方面則是民族革命運動已普遍於全國,在革命目的之指導計劃上,已入于健全時期。三民主義中之民族主義,最確切的解釋起來,就是:根本反對帝國主義,主張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要求中華民族之解放與獨立。三民主義中之民權主義,最確切的解釋起來,就是:根本打倒障礙民權之軍閥,建設民主的政府。要求人民集會結社出版言論之絕對自由。三民主義中之民生主義,最確切的解釋起來,就是:根本剷除目前障礙民主之帝國主義與軍閥,用人民的國家的力量,開發實業,發展農業以厚利民生。我們離開以上的解釋得不出第二種關於三民主義之答案。這種答案曾散見於中山先生自己的各種著作與演講之中,凡是真實革命而崇仰中山主義的分子,到現在都應該把這種觀念確定起來。中山主義確可以引導中國民族革命至於成功,雖然中山的逝世足以影響成功的速度,但是中山主義的存在可以教導中國民族革命至於永久。

  我們悲悼中山先生,為的是不得再見中山親身之指導,不復能在中山之旁,為民族革命的工作。但是歷史給與中國民族以中山的功業又給與我們以可貴的現世,仍當在中山所開闢的革命大道上努力。我們這種努力之標準,又含帶有中山的遺命,這種遺命是值得我們特別遵守的。我們除領受中山主義的理論與其原則外,又從遺命中得出中山主義之方略與其實施目的。

  我們嚴重的問:中山先生的遺命到底什麼呢?

  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自中山逝世,其遺囑立刻傳播於全國,我們看出在遺囑中除提明他的主義之最要內容外,更諄諄於切近時局的主張,而以國民會議與廢除不平等條約兩事嚴重申明。這兩條重大主張的內容是:

  國民會議——反軍閥的人民自用的工具;

  廢除不平等條約——反帝國主義的切實工作。

  這就是中山對於全國革命民眾的遺命。這種遺命之來源,也不僅是中山臨終時的偶然主張,而是他自投身革命以至於死的一貫信念,但這次遺囑把他的信念更切實指明,提出了目前的實施方略。

  我們從中山先生個人的歷史裡,可以指出他生平的事蹟與其遺命是一貫的。中山先生自投身革命之初,即是有反帝國主義的思想與行動。甲午之失敗,中國民族開始受帝國主義之欺辱,中山先生于此時就發軔興中會的組織。八國聯軍之役,國際帝國主義協同的侵略行動表現,而中山先生的同盟組織,因以興起。這兩次重大的中華民族受壓迫的歷史,迫成了革命先覺提倡反抗運動之有名的歷史的革命之秘密組織。辛亥革命是中山反抗專制政體封建制度之成功,同時亦是反帝國主義運動之初步的革命工作。然而辛亥革命的結局是失敗的,這個失敗即表現中山反封建制度之一次的挫折。當民國元年南京會議時,中山反對國民黨中當時之右派(宋教仁,黃興),欲貫徹自己的主張而不得,同時又反對與滿清政府勾結之妥協派,及康有為梁啟超等之君主立憲派,孤身獨戰,卒至棄政權以圖徹底再舉。自是以後,中山的革命主張愈以自振,事業雖屢起屢挫,而主張愈堅。近數年的事蹟,更在反帝國主義的戰線上,屢次為中國民族之自由而戰。一九二三年的海關問題與一九二四年之商團事件,中山對帝國主義者的明白宣戰,更是中華民族反帝國主義運動最光榮的歷史。從一九二三年起,直至今年離粵經上海與日本至天津之演說,幾於無次不有反帝國主義的言論。因此,在中山先生遺命中廢除不平等條約之號召,是中山先生臨終時向中國國民提出的反帝國主義的最切實之方案。

  反對軍閥亦是中山先生始終如一的觀念。在中山先生最近五六年的講演中,反帝國主義的講演占其半,反軍閥的講演亦占其半,這是我們可以仔細尋究的。把軍閥的罪惡暴露,把中國的亂源分析,我們只覺得惟有中山先生所做的工作最多。把國民黨當作政敵或肆意攻擊中山先生的少數人,常指摘中山先生于某一時期與某一派勢力之結合為勾結軍閥,但事實上這不過是當時的革命策略正確與否的問題,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忘卻中山先生始終是反軍閥的號召者。最近廢除軍閥的宣言更是最確切的證例。因為要剷除軍閥政治,故以國民會議為號召,國民會議的真實作用,正是反對軍閥而建立人民政府之關鍵,這是最近中山先生所擬自行完成之工作,不幸他不及親身工作,所以在臨終時特別提出,以國民會議與廢除不平等條約為兩件嚴重遺命。國民黨的黨員對於這兩個遺命固然是當遵守的,同時全國革命的民眾,也當接受這遺命,力圖其實現。

  孫中山主義之存在,替代中山引導民族革命至於不朽。中山的遺命又給與民眾以奮鬥的切實方針。凡是革命的戰士此後最沉重的工作就是求中山遺命之定成,與孫中山主義在民族運動中之勝利。

  中山是不朽的,因為有孫中山主義與其遺命之存在。全國的革命分子應在孫中山主義旗幟之下立刻團結起來!

  (原載《政治生活》第33期,署名:士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