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卓 > 七星劍 | 上頁 下頁 |
雨果的沉思(1) |
|
——讀《九三年》 《九三年》中有一節的題目是:《沉思中的郭文》。事實上,那也是作者雨果自己在沉思。在他這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中,雨果提出了一個問題:人道主義(他所理解的人道主義)與革命的關係。他自己作出了回答。 他所提的問題是有著某種重要性的,而且他是通過比較豐富的藝術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因而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深深地打動了讀者,也引起了讀者的沉思。由於讀者不同的立場、態度和看問題的不同的方法,關於這本書一直有著一些爭論。 《九三年》是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的。這次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轉折。它不僅使法國的封建社會徹底崩潰,而且沉重地打擊了整個歐洲封建體系,開闢了一個資本主義更加廣泛發展的時期。《九三年》指的是一七九三年。從一七八九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經歷著複雜尖銳的鬥爭,在這一年達到了高潮。 在這一年的一月,掙脫了封建枷鎖的法國人民,憤怒地將路易十六的頭顱像手套一樣拋擲在全歐洲君主的腳下,向專制政體和貴族政治挑戰。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封建王朝結成了反法同盟,派出幾路大軍向法國逼近,想將不滿一歲的共和國淹沒在血泊裡。在國內,反動分子與國外的敵人相呼應、相勾結,陰謀活動日益猖獗。資產階級革命派內部的紛爭和矛盾也更加深化。在這種情勢下,共和國確立了雅各賓專政,對反革命分子進行了無情的鎮壓。這是著名的「恐怖時期」。 旺岱地區是共和國不得不帶著憂心注視的地區。它在海邊,交通閉塞,城鎮很少。在廣漠的大地上散佈著貧窮的村莊和大大小小的森林、叢林。它像是一個孤島——一個陰沉、險惡的孤島,法國各地澎湃的革命浪潮只能在它的岸邊激蕩。當地最有權勢的人物依然是貴族和神甫。長期在封建思想和宗教影響下的農民,保衛著壓迫、剝削他們的主子,而與要解放他們的共和國軍血戰。——在反革命分子眼中,這是一個最好的基地;對共和國來說,這是藏在肚子裡的一條毒蛇。 《九三年》反映了當時法蘭西的整個形勢,而以旺岱地區驚心動魄的鬥爭作為情節的中心。 有三個主要人物:共和國聯隊指揮官兼遠征軍司令郭文,政治委員西穆爾登,叛軍領袖朗德納克。這三個人物都是非凡的。 先來看朗德納克。他是一個隨著皇族流亡在英國的侯爵,現在受命潛回旺岱領導叛亂。他從前是一個好色之徒,沉溺在花天酒地之中,而今老了,但身體健壯。他是一個極其頑固的保王党,充分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叛軍領袖所肩負的重任。他堅毅、沉著、勇敢,而且富有軍事才能,反動集團挑選他擔當這一重任是有眼光的。 而且,他還有著一個叛軍領袖所必需具備的兩個因素:他的領地在旺岱,在當地有著巨大的聲望和號召力。當他冒險從海上登陸的當天,就有七千人投奔,在一星期內就有三百個教區揭竿而起。他又是冷酷、殘暴的。他下令焚燒村莊,殺死傷兵,屠殺俘虜。他的殘暴不僅是由於他的本性,也由於他對革命的刻骨的仇恨。他是共和國的最兇惡的敵人。 他的對手,共和軍年輕的司令官郭文,也出身貴族,而且是他的侄孫。郭文在一個有著共和思想的家庭教師的教育和薰陶下,成了堅定的共和主義者。他無比純潔、善良,而又勇敢。現在,這兩個貴族:祖父和侄孫,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各自為了自己的信念,在戰場上兵刃相見。兩個人都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不過,在慘烈的鬥爭中,幾乎總是郭文占上風。 但公安委員會對郭文還是不太信任,這不僅因為他是一個貴族,又與叛軍領袖有著這樣的親屬關係,而且,他是過於溫情、手軟的。在公安委員會的領袖看來,這是一個嚴重的缺點:對敵人的寬大將造成革命的損失,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損失。因而,指派了西穆爾登作為他的政治委員,幫助他同時也監視他。 公安委員會的這一指派是正確的。西穆爾登早年當過鄉間的本堂神甫,後來轉變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戰士,屬激進派。他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全心全意獻身於理想的事業。他理解革命暴力的意義和作用,以驚人的慈愛關心受難的人民,對共和國的敵人則是絕不容情的。 但公安委員會不知道西穆爾登是郭文幼年時的家庭教師。他沒有家庭,將全部愛情傾注在他的學生郭文身上,將郭文看作是自己精神上的兒子。他和他的學生的分離曾使他異常痛苦。他沒有想到革命的浪潮會又將他們湧在一起。他以十分喜悅的心情看到自己教育的學生成了共和軍的一個傑出的軍事領袖,同時也滿懷憂心地注意到郭文對敵人過分的、有時甚至是無原則的寬大。他明確地對郭文指出過這一點,而且鄭重地提出過警告:「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中,仁慈可能成為賣國的一種形式。」 這是三個強烈的性格的對比。這是三種強大力量的較量。在它們相互猛烈地撞擊、鬥爭中,迸出耀眼的火花,那當中又飛濺著血和淚。 使他們之間的糾葛和矛盾深化的原因中,關係著三個天真可愛的小孩。《九三年》是以描寫這三個小孩作為序曲的。 一個純良而又幾乎是愚昧無知的農婦帶著三個小孩在森林中流浪。她的丈夫是一個已陣亡的叛軍。她的家園毀於炮火。共和軍的一支聯隊在發現他們時,他們由於饑餓已瀕於死亡。聯隊出於同情收留了他們。後來,在一次叛軍的襲擊中,農婦連同三個小孩與一些士兵一齊被俘。朗德納克下令槍決俘虜,農婦也包括在內。三個小孩則被當作人質帶走了。通過幾次大的戰鬥,潰不成軍的叛軍只剩下朗德納克和十九個人被圍困在他自己的城堡中,進行絕望的頑抗。一個意外的機會使朗德納克和殘存的幾個叛軍得以通過一條秘密的地道逃走,那三個小孩卻被留在叛軍放火焚燒的城堡裡面。 那個曾被槍決的農婦僥倖只是受了重傷,死裡逃生。當她能夠走動時,她瘋狂地到處尋找小孩。她來到城堡跟前,看到了在烈火包圍中的孩子,發出了撕裂人心的慘叫,而孩子們也用弱小的聲音在呼喚媽媽。在場的共和軍用盡了他們當時能夠用的方法和力量。但城堡是堅固的,鐵門是緊鎖的,眼望著三個無辜的幼兒,三個可愛的天使就要被烈火吞噬了。在這緊急、絕望的關頭,出現了奇跡:已經逃向曠野的侯爵,那個叛軍領袖,竟又從地道中折返,出人意外地在共和軍的面前,用鑰匙打開了鐵門,並且奮不顧身地穿過烈火,將三個小孩救了出來。他自己因而被俘。 當夜,郭文因朗德納克的行為而陷入了沉思。他面臨著一個使他不勝苦惱的問題:是處決朗德納克,還是救他? 他的沉思是那樣的深沉。從良心來說,他認為應該放走捨身救那三個小孩的老人。他在這個老人身上看到了「神聖的光輝」。如果處死這個老人就是「用一種野蠻的手段去回答一種慷慨的行為……這是革命的弱點,這對共和國是一個貶值」。從革命的責任來說,他認為應該處決那個叛軍的首領,因為他曾經犯下了那麼多的罪行,今後也還將是共和國的兇惡的敵人。——在激動、痛苦的心情中,他反復深入地思考、衡量。 每一面都有強大的、不可辯駁的理由;每一面都有它的嚴重的缺點和後果。每一個選擇都似乎是對的,而每一個選擇對他都是深淵。人道主義的良心和革命的責任感在交戰。最後,他終於服從了人道主義的良心。像那個老人救那三個小孩一樣,去救那個老人;像那個老人毫未考慮後果一樣,他決定坦然地為此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在深夜走進了土牢,讓朗德納克披上自己的斗篷混了出去,而他自己來代替那個敵人坐牢。 第二天早晨,西穆爾登十分震驚地發現了這件事,當即由革命法庭對郭文進行審判。西穆爾登投了決定性的一票,判了郭文的死刑。作為政治委員,他親自監斬。在晨光中,郭文從容地走上了斷頭臺,最後高呼:「共和國萬歲!」正當郭文的頭顱滾進籃子的時候,一聲槍響,西穆爾登也用一顧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