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曾卓 > 七星劍 | 上頁 下頁 |
生活的詩 |
|
——關於《太陽·老人·少女》 一個從遠方城市來到西伯利亞寫生的女青年畫家,看到一位老人面對著落日坐在河邊上。這情景使她感動。她要求為這老人畫像。老人同意了。第二天的傍晚又繼續畫著。第三天的傍晚老人沒有出現。一去打聽,才知道老人已去世了。 蘇聯作家舒克申的題名為《太陽·老人·少女》這樣一篇短短的,而且情節如此平淡的小說,為什麼竟如此深深地感動了我呢?小說的最後,當那位女青年畫家知道老人已去世後,她靠著籬笆哭了,「她為老爺爺感到難過,也為自己怎麼都沒能把他畫好而難過。不過,她現在對人生和功勳的意義與奧秘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因此不知不覺地長大多了。」這篇小說也同樣將進一步啟發我們對生活的嚴肅感和對於人生的深思。 老人八十歲了。原來是一個木匠。幾個兒子也都是木匠,衛國戰爭時期,犧牲了四個。現在還剩下兩個兒子,只有一個在身邊。他有許多孫子,分散在各個城市裡。 他的臉上滿是皺紋。他的那一雙深褐色的、乾枯的手上也滿是皺紋。可以看出,他是飽經風霜,勞累了一生。 當他七十歲的時候,完全喪失了視力。他經常在傍晚時,出現在急流湍湍的卡圖尼河的岸邊,坐在那棵長在水中的盤根錯節的老樹旁,向將要墜落的又大又紅的太陽凝望——是的,凝望,雖然他是一個盲者。 「多好的太陽啊!……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對面岸邊的……」老人對年輕的女畫家讚歎著。他雖然看不見,卻像看見了一樣。他是通過他的記憶感受到這一切的;他是通過對於生活的愛——一個衰弱老人的對生活的愛——感受到這一切的。 當少女問他:「生活很艱難吧?」他驚訝地回答:「什麼艱難,我不正告訴你,我們生活得挺好嗎?」事實上,在家裡,兒子回來時總是疲憊不堪,百事都不順心的樣子。兒媳婦也總是有氣。孫子都在城裡,家裡冷清得很。吃飯時大家話也不願說(有什麼話好說呢?),吃完飯就鋪床睡覺。是這樣清苦、單調,幾乎沒有溫暖的生活。然而老人的話並不是掩飾或矯情。他已習慣於這樣的生活。他對於生活不作更多、更高的要求。 那張畫還沒有畫好,老人就不再出現在河邊了。女畫家在老地方等著他,兩天,三天,四天,都沒見來。他不可能來,他已經去世了。 他的一生是那樣平凡、簡單。他眷念這生育了他的大地,但卻以恬靜的心來漸漸走向死亡。而他的死也正像太陽落下去那麼自然。 女畫家來自遠方的城市。她提著寫生畫箱漫步來到荒涼的卡圖尼河邊。她看到:將落的太陽,湍湍的急流,坐在一棵長在水中的盤根錯節的古樹旁的老人……這一畫面感動了她。她還年輕,只有二十五歲。她的心地純潔、善良,能夠從這樣一個滿頭白髮、臉上手上都堆滿了皺紋、眼睛黯然無光、身穿藍色印花襯衫的瘦削的老人身上,發現了她在藝術上應該表現的東西。當老人推辭說:「我如今可不好看」時,她真誠地說:「您很美,老爺爺,真的。」 通過兩個傍晚的接觸,她對老人瞭解得更多,因而有了更深切的尊敬和摯愛。出乎她意外的老人的死震動了她。她哭了。她為自己沒有畫好老人的像而難過,而且思考著人生,在這思考中成熟了起來。 老人,一生勤苦,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力量,繁衍了後代(其中四個兒子為祖國獻出了生命)。是他和無數與他一樣平平凡凡的人,創造了世界。他們流了汗,流了淚,也流了血。他們是真正的大地之子,社會的脊樑。而他們從生活中所得到的極少。他們是默默無聞的,他們共同的名字是:人民。 所以,年輕的女畫家從老人簡單、平淡的一生中,感受到某種不簡單、某種了不起和意義深長的東西。她更深一層地理解到人生和功勳的意義與奧秘,不在於對榮譽和地位的追求,而是勤懇地工作,為大地,為別人,奉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全部生命。所以,她迫切地感到「應該工作,工作,工作……」 一個衰弱的老人。一個年輕的少女。老人走向死亡,他像黃昏時的鮮紅的太陽那樣漸漸沉落于黑暗的幽谷中。而年輕的少女提著她的畫箱正走向生活,像清晨的太陽那樣泛起火紅的霞光。太陽落下又升起,一代人消逝又一代人成長,湍湍的江水奔騰,歷史的長河湧向無限……少女從老人的身上得到了啟發和啟示,這將能夠使她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堅定。 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著如女畫家那樣的認識和理解的。女畫家就想到過,當她把老人的畫像帶到城裡時,那位有才華的真正的畫家,一定會生氣地說:「又是皺紋!為什麼要畫這個?西伯利亞氣候嚴酷,那裡的人很辛苦。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有什麼?……」是的,皺紋,有些人們,即使是那位有才華的真正的畫家,卻看不到「除此以外」的那個「什麼」,隱藏在皺紋下的那個「什麼」。然而女畫家卻為自己沒有能夠畫好老人的畫像而難過。這說明她真正具有一個藝術家所需要的素質。她沒有能將老人的像畫好,這不僅僅是一個技巧問題:她對人生的認識和對生活的體驗還不夠。我們相信,她從老人身上得到的啟發和啟示也將使她在藝術上成熟起來。 但是,對這樣純樸、善良、勤勞的人民表示尊敬和摯愛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懷著痛苦的心情提出一個問題:對人類的發展和創造,作出了如此大的貢獻和犧牲的人民,為什麼到了今天——一直到今天,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的生活還是如此單調、勞累、艱苦呢?他們的胸前可以沒有勳章,但是,他們應該有他們的歡樂的歌聲,有他們的愛情和鮮花。他們應該真正成為大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如果我們在一己的安樂中忘記了這一點,可以說是一種罪過;如果我們的一切努力不是朝向這一目標,那就不過是庸人或市儈。 《太陽·老人·少女》在藝術風格上也是值得注意的。它描寫的是兩個普通的人,情節簡單、平淡,篇幅不大,然而內涵厚實。 作者沒有付與老人和少女以名字是有其用心的。老人代表著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人民,少女象徵著新的一代。作者通過簡單的情節對人生的意義進行了探索,而且接觸到美的觀念和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問題。然而,這裡不是簡單的圖解和枯燥的說教,而是真正的生活的畫幅。老人和少女都是生動的具體的形象,都有著真實的性格。 作者有時採用了某些象徵性的手法:將要墜落的太陽,新升起的太陽。太陽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湍湍的急流。生長在水中的盤根錯節的古樹……結合小說的情節,這些都可以使人產生聯想。然而這一切是有機地融合在整個生活畫幅中,並不是外在地硬塞進去的,這裡沒有任何牽強,任何矯揉造作。 作者的文筆是簡潔而含蓄的。他一句也沒有說到老人對生活的愛,然而通過老人經常坐在河岸上看太陽,我們感覺到了這一點。他一句也沒有說到老人艱苦的一生,然而通過老人滿臉滿手的皺紋,我們知道了這一點。他沒有說到老人對死亡的預感,而只是由老人說,他感到渾身酸痛,接著,他望著太陽落下去的地方,安詳地,若有所思地望著。作者用短短的幾行白描,就使我們感到了老人家中那種冷清、貧困的氣氛,而且,兒子和媳婦對老人都並不孝順、親熱。 在和兒子、媳婦同桌吃飯時,八十歲的盲眼老人「挨在桌子邊上喝著牛奶,小心翼翼地不讓勺子碰到食盤,生怕弄得太響」。這平淡的兩句話可以令人一哭。——通篇可以找到許多這樣的例子。作者不出面點明,他只是將生活的畫面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去感受、回味、思考、想像。這些生活場景和細節寫得很自然,然而都是精心選擇的。 作者在文字表面也不流露自己的感情。但感情卻融貫在全篇。這篇小說有著淳厚的詩的素質。這種素質不表現在這裡面描寫了落日、河流、古樹……,而在於作者的感情。 在題材的選擇上,這篇小說也為我們又一次提供了例證:生活有著無限豐富的寶藏,只要你是懷著真正的生活的激情,能夠感受、理解生活的意義,你就可以淘煉出真金。這一點簡單的道理,卻往往是那些想用一個編造的情節說明一個人所共知的教條的作者,是那些帶著主觀的框框去看生活的作者,是那些只想在生活中獵取一些驚心動魄或曲折離奇的故事的作者們所不願理解的。 1981年8月20日廣州筲箕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