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育南 > 林育南文集 | 上頁 下頁
英俄會議成功的經過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日)

  舉世注目的倫敦英俄會議,從本年四月十四日開幕以來,當中經過許多的波折變化,在六月以前的情形,已經本志前期楚女[1]君評述過了,毋庸贅說。直至八月五日,因俄代表未能接受英國所提關於草約第十四款之修正與讓步,以致條約不能成立,談判幾至決裂。但外交變化,常常出於旁觀者之意外,而在新興的蘇俄其外交手腕之靈活,尤為別致。前次中俄協定於交涉停滯的沉寂空氣之中,忽然宣佈成立,這次英俄條約的成立,亦竟出於同樣的狀況。幾月以來,英俄會議一向是在一種沉悶的空氣中進行,雙方的爭執的最重要之點總是一個私人財產是否發達的問題,英國保守黨與自由黨總要堅持無條件交還的主張,而俄國老是不肯讓步,故直到八月五日而談判到最後的狀況,已呈破裂的形勢,此時蘇俄又忽顯其外交之神通,而與法國交涉,據滬報八月八日巴黎電:「法人斐迪那氏,在巴黎四聲報論英俄條約,謂英俄會議勢已決裂之時,法俄談判忽爾[而]開始,所擬討論者為俄人蠱格爾將軍帶入法國諸俄艦之歸還問題,此消息甫經洩露,抗議已起,是時英俄相聞法政府之舉動,遂決定繼與俄國談判」。因此,英俄交涉的形勢,急轉直下,於交涉破裂之次日(八月六日)忽然宣佈條[約]的成立,於八月八日公然雙方正式簽字。這最後五分鐘的成功,真出於吾人逆[意]料之外了。

  這次談判的成功,據報上看來,自然法俄的交涉有些關係,然而我們要英俄條約的成立,乃是因於雙方的經濟的急迫需要;俄國要利用借英國的鉅款,和英國通商,以發展她的產業,英國要和俄國通商,恢復市場,以解決她的失業問題。這是兩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根本相反的國家能夠相互接近、交涉,會議以致條約成立的重要原因。雖然當中有不少的利害衝突和意見相反的地方,然各感於彼此需要迫切,不能因小而失大,所以雙方都取讓步容納的態度,而條約乃有成立的可能。故八月五日雖告談判終止,而次日英國政府乘俄國代表表示可以從長計議(這是俄國讓步的表示)的機會,宣佈協約成立。而接連就簽字於條約。同時,在談判將要決裂的時候,那些在俄國掌有私產的英人,深恐決裂之後,他們的財產一部的歸還的希望都沒有,故向政府請求維持;再加之法俄交涉的警耗傳來,所以英俄條約得就在最後五分鐘簽字告成了。

  此條約之內容,據六月六日英外交次長彭森壁在英下院之報告,謂已議決者為商業協定及普通協定二種。其大要在俄國方面所得者:(一)英政府擔保英銀行家以整數借款貸與蘇俄;(二)英國准許蘇俄商務代表若干人及商務署享有外交代表之特殊權利;(三)英國許俄國列入出入貿易貸欠計劃之內。在英方所得者:(一)蘇俄承認對於執券人之義務,願與執券人直接談判;(二)商約許英國享優惠國待遇;(三)雙方得派員組合委員會調查產業損失之要求,並辦理賠償問題;(四)俄國允付欠英之一部分債務。——我們從上面協定大要中可以看出他們條約的成立完全是因為他們經濟上相互的需要而相互讓步的結果了。

  我們還應知道,條約雖經雙方代表簽字,而在八月六日英下院中保守黨頗持反對態度,尼爾謂辛苦四月,所得結果,為蘇俄與執債券者已允談判一言,謂全事純為滑稽,僅擔保借款,實為可羞之事。自由黨亦表示不滿。七月下院反對黨通過「要求政府公佈前日決裂之英俄草約原文」一案,保守黨議員賀恩聲稱月前議定之條約,非到國會重新集會之時不得簽字。首相麥克唐那答覆謂簽字無須下院之核准,政府擔任將各約送交國會,聽其接受,修改或否決,且該約在國會未核准以前,決不發生效力。此時自由党乃同情於政府,不贊成保守黨延擱簽字之主張。國會休會,英俄條約乃由英代表麥克唐那、彭壁森及俄代表賴柯夫斯基、施因曼、越飛等雙方簽字。但在下次英國會便開幕(九月三十日)特此案必仍有爭論,因代表英國銀行資本家之保守黨,以此約不能滿足銀行資本家之希望,且謂政府擔保借款於俄國為國家之羞恥。我們逆料保守黨以銀行家利害關係之故,必仍反對政府締結此約,然代表工業資本[家]之自由黨,為工業資本利益之故,必對工黨政府表示相當之贊助,英俄條約,或不至發生重大之變動也。至於蘇俄方面,都認為結果很好,表示滿意。八月七日俄代表賴可夫斯基在倫敦宣稱:「英俄條約乃一大進步,俄政府擔保使革命時英人各種損失之要求咸得滿意。此為俄政府之創舉,人以為對俄借款為完全利於俄國之讓步者,實為錯誤,苟無借款,英俄貿易將無所擴充。此約在政治方面較在經濟方面尤為重要,從此英俄邦交得立穩固基礎之上矣。」八月十二日為英俄會議之最後一幕,各項懸案,皆已廓清,雙方因結果良好,俱表示滿意,並作謝詞。賴柯夫斯基在此次會議中提出長篇宣言,大意謂蘇俄政府願以尊重各民族獨立存在之權力為基礎,竭其能力,恢復歐洲之均勢,又言他國如緊縮減軍備,俄國亦擬照行。俄代表團殊樂聞英國準備不久召集國際縮減軍備會議,並反對羅馬尼亞佔有布柯維拉及兼併比薩拉比亞,請英政府輔助東加里西亞之人民自決其前途。又請重新考慮洛桑條約,關於海峽之條款,因與蘇俄利益及和平相抵觸也。又英俄條約簽字後,俄國外交委員會發佈英俄條約簽字之通告,謂此乃蘇俄外交最大事件之一,而承認蘇維埃為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新式制度之同意,將因此約而可早日實施。蘇俄固堅欲維持大工業收為國有及取消債款之命令,但允特別變通,在英政府准許借款之條件下,予英國人民一部分之滿意。英國人之損失要求,以借款為抵,所有餘數,則充作俄國改造經濟。但蘇俄政府之充公巨產及取消債務之命令仍需有效。俄方此項讓步乃英國政府擔保蘇俄借款為條件。又謂關於租借問題,應須以完全商業性質為基礎,且謂此項租借是否有利於蘇聯為條件,末[未]謂此約為蘇聯與資本主義國際關係史中之重要事件且與世界形勢亦關係至大雲。此外,莫思[斯]科各報皆以英俄條約簽字為欣慰,指此乃英國工黨勢力所致,並預料此約結果可恢復對英之經濟關係,且可由英國而恢復對世界其他各國之經濟關係。莫思[斯]科蘇維埃全體大會中賴柯夫斯基報告英俄交涉之經過及條約內容,謂對於蘇維埃致[政府]在舊債問題中擁護革命所得利益,特別注重。彼以蘇維埃政府能迫萬眾農民賠償其所深恨之俄皇政府之債務者,殊屬謬誤。蘇聯政府,以蘇聯勞動者之革命的天良是賴,若與此革命之本源相離,則立行失其權力。吾人逆料英議會必將批准倫敦條約云云。外交委員會長齊趣林稱倫敦條約為對於十月大革命之國際的承認。又稱若魯易喬治認一九二一年英俄商約為休戰之表示,則本約當可為第一次和約。又謂蘇聯由該約所得之利益大於所失。各國急於與俄締約,乃各國經濟危機所演成,「藉商務征服多數黨」之政策,已完全失敗。英俄條約乃五年來蘇維埃關於資本主義國和平的戰爭所產生[2]。結果,蘇聯經濟驟然進步,國家益日臻強盛云云——因此,我們可知蘇聯躊躇滿意的態度了。

  經濟的關係支配著人類的行動。尤其社會的進展,和現代國際的問題,必然被經濟的關係所決定。蘇聯是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而且是全世人所認為洪水猛獸的過激派掌握政權的國家;英國是世界第一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而且是富於保守性的民族,然而他們竟能迅速的恢復邦交,締結條約,開世界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結交之先河,這不是十分顯明的因為彼此急迫需要的經濟關係所決定的嗎?這條約成立以後,我們眼看著兩國商業關係完全恢復,英國方面可以擴張市場,將貨物源源輸入俄國銷售,取得一些原料回來,收恢復她的工業,以救經濟失業的工人,以幫助她延長她資本主義的殘喘;在俄國方面,雖對債務及賠償方面不免有點損失,然她得有大宗借款的輸入,於賠償還債之外,還有鉅款可供她發展農工商業之用,又和英國通商享得特殊權利,這是於她的利益張大,所以她得的是大於她失的。而且她不但是經濟上獲得極大的利益,在政治上,她因此在國際地位上的增高和穩固甚為偉大。于此,我們祝蘇俄外交的成功,祝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功!

  原載《新建設》第二卷第二期

  署名:林根

  【注釋】

  [1]即蕭楚女(1893—1927),原名樹烈,又名蕭秋,筆名醜侶、初遇、抽玉、匪石等,湖北漢陽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自學成才的中共黨內早期著名理論家,曾任《中國青年》編輯、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927年4月15日在廣州反革命政變中被逮捕,22日英勇犧牲。

  [2]原文如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