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葉紫 > 回到鄉村 | 上頁 下頁
關於《天下太平》


  二十五號的《火炬》上,有一篇烘燎先生的關於《天下太平》的批評,他說《天下太平》中有很多的缺點。如:「作者似乎很傾重於大眾痛苦的暴露,以及農村破產的描寫……」和「吳君把出路忘掉了,把弱小民族應當奮鬥反抗的精神給抹殺了,造成通篇『乞憐的哀鳴』……」等。這種說法,我是不能同意的。我雖然認為《天下太平》中有缺點,但我所說的缺點,卻與烘燎先生說的完全不同。我是恰巧站在烘燎先生的反面。

  第一,王小福的「沒有出路」,「做賊」,「自殺」,這都是必然的原因。因為他早有他的「地位」和生活條件決定了。他是大朝奉,他是經常坐在櫃檯上,幫助當店老闆用高利貸剝削窮人的。他的「生活條件」和「地位」,一向是和普通窮人不同的,所以,他一沒落下來,便「無路可走」。因為他不能放棄他的「大朝奉」的身份,他羞與一般窮人為伍,而且,在體力上,普通窮人所做的粗重事情,他都不能做,他更不願意隨一般窮人去向現實「奮鬥」,「反抗」。因此,王小福就只有孤獨,永遠無路可走,做賊,以至於自殺。……這是必然的結果,王小福的死,也就是整個「剝削」者的死。這是絲毫用不著憐惜的。

  第二,除上述故事的發展,在《天下太平》中得到了相當的成功以外;在表現方法上,吳組緗君是還剩著有兩個很大的缺點的:(一)大朝奉的思想和身份,在王小福的身上還表現得很不夠,在寫王小福寫得到處都無路可走的時候,是很容易使讀者對王小福作無謂的同情的,作者應當把王小福的弱點——地位,思想,和羞與普通窮人為伍等,隨時隨地地暴露出來;使讀者都能知道:象王小福這種人,沒落,無路可走,那才是活該的。(二)誠如烘燎先生所說:全篇中沒有「奮鬥」和「反抗」的精神。但我所指的「奮鬥」「反抗」,都和烘燎先生的不同。我並不是指王小福應該去「奮鬥」「反抗」,而是指吳組緗君筆底的一般窮人。吳君應當將一般窮人的出路,「奮鬥」「反抗」,很隨便地帶寫下來,給讀者以暗示,而反襯出王小福的永遠沒有出路。這就是說:人家都有出路,只有王小福這種人是非死不可的。這兩點,我以為是《天下太平》中的一個不小的缺憾。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