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惲代英 > 惲代英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中國貨幣不統一的影響和改良


  (一九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古代的人,自耕而食,自織而衣,沒有交換的事情,也沒有貨幣的需要。後來智識漸開,才覺得一人的工作,不能滿足一人的需要,於是各精一業,互相交換的事才發生了。然這種交換是物物的交換,手續非常麻煩,欲望還是難以滿足,例如甲之所供,未必為乙之所需,乙之所需未必為甲之所供;即幸而投合,而交換的品質未必投合;幸而品質投合,而交換的分量未必投合;幸而分量投合,而交換的比率難以著定。幸而比率著定。而品質有不可分的,強而分之,則不能用。又如性質易腐的物品,必須隨時交換,這越發不便了。有此種種的困難,經過前人多方的研究,才想出一種交換的媒介物,這媒介物,在今日就叫貨幣。

  以上邊看來,貨幣真是為人生所離不了的,但我去年在一本遊俄見聞記上,看出蘇俄政府故意多發紙幣,吸收現金,利用紙幣價格下落,使資本家再沒有發生的機會。他們重大的事業,都由國家經營,須要的東西,都由國家分配,可以無需貨幣,從此我對於貨幣為人生所離不了的那話就生懷疑了。然而我于本年三月九日又忽然在報紙上看見蘇俄國民委員議會副議長——加米尼夫氏,在國內演說改革幣制問題,他說:「國家經濟政策如何的變動,貸[貨]幣總是離不了的」。由此看來,上邊「貨幣為人生離不了的那話」可又信為金科玉律了。所以我現在對於中國的貨幣要略加研究。

  考吾國貨幣的沿革,由來很久。太昊高陽謂之金,有熊高辛謂之貨,陶唐謂之泉,商齊謂之布,莒謂之刀,周九府圓法謂之錢;從此以後,都謂之錢,而輕重大小,各代就不同了。至於銀銅並用,始於清代,及海禁一開,外幣紛集,於是自己鑄造貨幣,用來抵制。由此以後,中國向來所用平色差異的銀兩,而又加上成色不一的銀元,由用製錢而又加上銅元了,直到民國,又複省自為政,隨便鑄造,於是貨幣不同,因而所發的紙幣,也就不同了。所以弄的國內貨幣亂七八糟,不能統一,不能適合世界的超勢,改為金本位。所以就有下列的影響:

  (一)對於國民經濟的影響

  1.生產不能發達生產事業,多半依賴資本,若貨幣不統一,物價就要時有漲落,供求無一定的標準,那麼生產的人,與其用資本來從事生產而受危險,何若投機獲利,於是生產的人,多願棄其固有的事業,而一變為投機之徒了,既有投機的性質,則貿易事業,一定不能安全,金融必缺疏通,就是雖有願意生產事業的人,對於金融也是不能周轉靈活。

  各種貨幣之間,無有法定的比率,價格互相消長,而利率變動,不能與資本需要的程度相應,因而生產的人,這就重罹其毒了。商人因市面的紊亂,不勝虧折之累,也不得不減縮他的營業範圍。商人既減縮他的營業範圍,而生產的人,就間接受其影響了。

  2.交換不能通行,各地有各地的貨幣,一出境便被拒絕,即不被拒絕,須得補水例如廣東與東三省所鑄的小銀元,在該處通行無阻,拿到沿江各處,嘗被拒絕。又如北洋銀元,到沿江各地,須要補永[水],江南湖北的銀元,到北省須要補永[水]。由此看來,這貨幣還算利於民生嗎?

  3.分配不能平均 分配的意義,就是由國民的總收入,扣除國民經濟的總費用以外,所餘的額數,拿來分配。而分配嘗嘗離不了用貨幣計算,如果貨幣不能統一。價格無定,忽然增加,忽然下落,而所得的實際額數;也要隨時變動,所以分配就難平均了。

  4.消費不能滿足 人民消費增減不能隨著物價的高低為比例,例如定額收入的人,每月得洋十元,可以供給他的家裡消費一月,若現在因貨幣的變動物價漲了一倍,每月所得的收入僅能維持半月,你想其餘的半月,如何的維持呢?不能維持則欺詐竊盜娼妓這些事情發現必多而道德就要墮[墮]落了,所以管子說「衣食足而知禮義,倉稟實而知榮辱」,由此可知要辦無論什麼好事,都是要建築在經濟的基礎上邊。如果個人連他個人的生活都維持不住,你想叫他為善終德這實在是等於癡人說夢。

  (二)對於國家預算的影響

  1.預算上莫有一定的單位 我國預算以銀元為單位,而調查全國國民所納的租稅,用銀元,銀兩和製錢的不等。本色和折色的,徵收的時候,已有折算的麻蔓,試問折算果用何種的銀元,作為單位呢?既沒有一定的單位,預算的人用何種的法子,來預算呢?

  2.

  (三)對於國家收稅的影響

  1.納稅的人不堪的麻蔓 吾國課稅的定額,有用製錢計算有用銀兩計算,而銀兩的平色,沒有一定,又有納本色和折色的,在這計算的時候,納稅的人真是麻蔓的要命。

  2.官吏和差役的舞弊 國家收稅既無一定的貨幣,又無法定的比率,於是收稅的人得以任意加七加八的折算況且又在這教育不普及的國家,算多算少,老百姓誰還敢膽大的張口說話嗎,這不過就納正稅而說,除此以外,還有種種的惡規苛索,這又不知有多少了?

  (四)對於公私記帳的影響

  1.私人記帳手續太繁 薄[簿]記學上有兩個原則,第一是帳薄[簿]的格式要整齊,第二是記帳的貨幣要有一定的單位,而我國的幣制混亂,價格不定,既不能用薄[簿]記學上的第一個原則,又不能用薄[簿]記學上的第二個原則,所以在帳上面,正項寫出入的數目,在旁邊另要加上一項,寫折算,或有另立專帳,專記行市,或有正流水賬的上邊,記入洋若干,而下邊又注找錢若干,真是不勝麻煩。

  2.官吏記帳容易舞弊 貨幣市價漲落不定,而當官吏的人在這收入支出的中間就可以上下其手任意折算,這算是小事,若官吏私吞公款,一到給人辦交代的時候,恐怕被人查出,只好在帳上胡加胡減,把帳弄得使人不易看出,藉以敷衍過去,如果貨幣統一用薄[簿]記學上的原則來記,那有這些事情發生呢。

  (五)對於國家外債的影響

  中國的外債,多半都是以金幣計算,而中國國內幣制弄的紛亂如麻。沒有改成金本位制,所以一到償還本息的時候,非用本國的銀兩購買外國的金幣不可而購買此項金幣時尤不可不按照國際匯兌的市價。若銀價下落,則中國政府對於金幣應付的銀數比較訂立借款時所付的數目為大,因為銀價越下落對於償還債務所用的銀兩越發多了,由此看來,中國的幣制不良,對於外債所受的虧損,不知有多少了。

  (六)對於國際貿易的影響

  國際貿易要是雙方的貨幣 本位相同使雙方的物價才有一個普通的標準,而雙方的商人,就可隨著天然經濟之理穩穩當當的獲利,而無危險的。

  若中國幣制不統一,不能改為金位,合外國一樣,那末國際貿易就非常困難了。例如外國商人在他的國裡辦了一萬金幣的貨物運到中國來賣,每金幣值中國的銀幣二元,賣的時候加上應賺的利息,金幣二千元,這連本代[帶]利要合中國的銀幣二萬四千元,如果適逢賣完的時候,銀價大落,三元才能值一金幣,那末得到中國的銀幣二萬四千元,起先可合金幣一萬二千元,現在只可合到金幣八千元,這不特不賺反要折本兩千了,反之,若中國的商人辦了本國的貨物,運到外國去賣,如果賣完之後銀價飛漲,其所受的損失,和外國的商人,在中國是一樣的,如此情形,國際貿易怎麼不受影響呢。

  由上看來,中國幣制極有改良的必要,然而自前清光緒二十九年,美國的(經)濟學家精琦氏,上圜法條議以來,迄今二十多年,對於改良幣制問題迭經討論,大概事主張由銀本位過渡於虛金本位,不過採用的方法各有不同,茲舉最著名的列為四種。

  A.即時定金幣的單位,和銀元的比價,改良銀本位,和實行虛金本位制,同時並舉(羨精琦(Jonks)的計畫)

  B.暫時並用銀本位和虛金本位,先定一金幣的單位,發行金幣,以吸收生金,等將來再定金銀的比價,完全用虛金本位(美人衛斯林Wiserling的計劃)

  C.先試鑄一種金幣,藉以保存國內所產的生金而試用金幣時與銀幣兌渙[換]先不定金銀的比價,而以換幣費現市價為伸縮,將來陸續收回一元銀幣,代以鈔票,則除去換銀費,即以現在的輔幣為金本位的輔幣。(民國四年幣制委員會擬修改國幣條例的主張)

  D.第一期統一銀主幣,第二期統一輔幣,第三期第一步規定金主幣的重量,以一元銀幣為代表,在通商口岸設立交換金幣,和國外匯兌金貨的機關,第二步發行金主幣的鈔票和金幣,收回一元銀幣,使中元以下的銀銅輔幣為金主幣的輔幣。(民國三年幣制局所擬的)

  茲就以上四種觀察,A的主張非有大宗款項,和能夠操縱匯兌的中央銀行,不能辦到,按之中國的情形可置不論。B的主張雖比較的範圍狹小,然而也有同一的困難。C的主張所謂換幣費的伸縮,換言之,就是金銀市價的漲落,其流弊也是很大的。D的主張,是先整理銀本位,再行虛金本位,而後實行金本位,他的裡邊,含的問題很多,可以有研究的價值,然而實行虛金本位和金本位的問題,這是他日的問題,不是今日的問題,今日的問題,只在先將幣制如何的統一而已,我曾記得韓非子有兩句話,他說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這與我們主張改良貨幣是一樣的道理。但改良幣制須有下列的手續,才容易辦到。

  (1)廢銀兩 中國使用銀兩,可算是普遍極了,但銀兩的平碼和成色,可是因地而異,各不相同的,例如天津的行化,漢口的公古,北京的十足,四川的川錠,上海的規元等等,真是複雜極了。考察各處的銀兩比較在中國有勢力的,還要算上海的規元,這規元的發生是因外國的商人在上海經商,有感於中國幣制紊亂,價格忽漲忽落,累于計帳的原故,才假定規元作為通行記帳的虛銀兩,所以現在要用銀元統一,須先廢去銀兩,廢去銀兩,非從規元著手不可。

  (2)自由鑄造 自由鑄造就是鑄造貨幣的權限,操於政府,而政府應人民的請求,代為鑄造,政府不得拒絕人民的意思,如果人民有這權利,則貨幣就可供求相應,不至有價格的漲落,例如一年到了絲棉上市的時候,上海的商人要拿現洋到內地裡收買絲棉,當時上海的洋元,求過於供,價格定要高漲,及到買絲棉的時候過了,當時上海的洋元,求的程度驟然減少,而洋元的價格定要下落,這都因為人民沒有自由鑄造的原故。

  說到這裡有人問我,民國六年,政府不是有一道「於一定時間內,人民有自由鑄造權」的命令嗎?到現在也未見諸實行,你還又主張自由鑄造,算是廢話,我便答道,如此的命令,實與自由鑄造的精神不合,因為給人民限制一定的時間,當貨幣需大的時候,價格增高,此時政府與中央銀行趕緊鑄造,以圖厚利,必不讓人民在這時候有自由鑄造的權到了供過於求價格跌落,政府不能得利的時候,才給人民有自由鑄造的權,豈不是明明騙人嗎?所以要統一幣制,還要望政府真正給人民有自由鑄造的權哩。

  (3)在上海設立造幣廠 在上海設立造幣廠的理由有四:

  (a)現在英國進口的大條銀到上海,由上海須送到南京,或杭州造幣廠,造成洋元,複運到上海,設若時有戰事,或兩地的官長禁止出入,則上海金融必要受大影響了。

  (b)上海為全國商務的中心點,操縱全國的金融,在此鑄造,容易供給全國。

  (c)上海規元的勢力最大,如在此幣造,重量,成色,能以劃一,則規元即可取消。

  (d)在上海鑄造,外國的商人,和海關的人員,容易知其內情,既能知其內情,則對於重量成色劃一的銀元,不至發生疑意而規元當然難以存在了。

  綜觀以上所說,吾國幣制,不可不迅速改良,但改良應當詳審世界的超[趨]勢,和國內的情理才好,所以贊成先用銀元統一之後,再改虛金本位或金本位制,然用銀元統一,若不廢除銀兩,則銀元仍是不能暢行全國,如果不自由鑄造,更不能以供求相應,所以要在上海設立造幣廠的原故也在這裡,至於紙幣和輔幣的問題,猶未暇及然而只要現在能用銀元先行統一,其他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但政治不良空談也是無益,不過叫人對這事情能以注意作將來的準備罷了。

  載陝西《共進》第六十期

  署名:子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