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郁達夫 > 小說論 | 上頁 下頁
第四章 小說的結構


  從本章以後,想把小說的形式美來解剖一下。一般的小說技巧論裡,都把小說的要,分成一結構Plot,二人物Characters,三背景Setting,的三部。現在為敘述的便利起見,想暫且照了這一個次序講下去。

  小說裡頭所寫的,無論如何總是一宗事件。不邊小說家對於這一宗事件,有深刻的觀察,對於和這一宗事件有關係的種種情節,有取捨的明辦,並且對於許多前因後果,有一貫的思考。把這些事件的要點,有系統的寫下來,使在這事件背後的眞理,容易被一般人所認識,是小說的目的,也就是小說家的本分,這是在前一章裡說過的大意。現在我們若單把這「事件」拿出來解剖解剖,那麼至少可以知道這事件的成立要素有三種。第一就是這事件的事實,依基泊林的六個問字來說,就是What and How的主體,平常就是叫他作行為Action或是。第二,既是一種行為,那麼必有為此行為的人,Who的問題就發生了,平常都叫他作行為者Actor,在小說裡,就是主人公和人物。第三若要把這行為的眞實性確立,非要將此行為越來的時間地點,詳細的知道不可,這就是Where and When的問題,在小說上卽所謂背景Setting者是。事件的起來。,必定要這三種條件具備□可以。天下的事件,大抵都具此三種條件,而具此三種條件的事件,卻不是都可以拿來做小說的材料的。又有許多事件,本來很可以做小說的材料,然而於上舉的三種條件裡,偏有缺少一條雨條的。在這樣的時候,小說家就非要第一用他的眼光來加以選擇,第二用他的想像來補足不可。小說的結構,就是指這一個時候的小說家的活動而言。

  現在且把第一種小說家從許多雑亂的世事裡,選擇出材料來的過程來說一說。

  司替芬生R. Stevenson在一篇論文「謙虛的抗議」A Humble Reistrance裡說:「

  總之,小說並不是人生的精細的膽寫,小說是人生的側面或一角的單純化。雖則大作家於促住大動機而創作的時候,我們所讃佩的,大抵是他們的作品的複雑。然而歸根結局,我說的眞理還是不錯的,他們的佳處,就在他們的單純化」。 作家的對於雜亂的事件的選擇作用,就是這一個司替芬生所說的單純化Simplification。不然一個作家就是從早晨到晚的二十四時間裡,遇見和想到的事情,也有幾千幾萬,又何從選擇起呢?高明的作家,是在他的能把複雜的事件,化作單純,把不必要的地方,一例刪去。眼光常是注意在一個目的點上,使前後的理論,不至於沒有系統。全篇的一字一句,也必須是對於這目的點有用的,纔敢下筆,否則餶缺毋濫,不能在整篇的創作上,多插一旬無益的戲詞。□目的點的確立,前後系統的保持和單純化,就是在前章裡所說的「想像的事實的系列」的真意。

  第二種作家的活動,就是當一宗事件的條件不足,作家非要想出法子來補足他不可。司替芬生有一次對他的傳記作潛罷爾福Graham Balfour說:「寫小說有三種方法,第一,或若你先把結構定了,再去找人物。第二,或者你先有了人物,然後去找於這人物的性格開展上必要的事件和局面來。第三,或者你先有了一定的雰□氣,然後再去找出可以表現或實現這雰圍氣的行為和人物來」。司替芬生的這一番話,實在是老作家的經驗之談,我們平常寫小說的時候,一件事的三穐條件具備,完完整整的湧到我□眼前來的事情,究屬少數,大抵是脫不了司替芬所說的三種意境中的一種。或者結構,或者人物,或者背景,必先在我們的腦裡醞釀好久,然後靈思一動,妙想天來,再拿起筆來寫,就一瀉千里的寫得成功了。總之,無論你的結構中三條件那一條先有,作者當拿起筆來寫的時候:必須把全學件的經過,完全在心中佈置好纔對。我們拿起一本小說來念,能夠一步一步的跟隨作家進行,和雖則不知道結局如何,然心裡卻十分□賴作家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預想作家當拿筆寫的時候,胸中已先有成竹,決不會欺騙我們的緣故。

  小說結構的最簡單的,就是祇用一個人物,單描寫他或她一個人的性格的開展。或者就事件而論,單敘一件事情,從原因到結果,一直的平敘下去。不過這一種單純的結構,雖有在論理上得保持明晰的好處,但以之表現複雜的人生,究竟覺得太簡單。在這一個地方,可以救這單調的弊病的方法,就是偶然事變Accidents的引入。這一種偶然事變,引入到平穩的事件的進行上來,一見好像是有使這事件中止或延長之危險,但實際上反可以使事件間接的進行更速的。這一種手法, 在美國好桑Hawthorne的一篇短篇David Swan裡頭,就可以看出來。年輕的大衛特在路旁樹蔭下睡了一覺午睡。

  實際上就只有這一覺爾睡,可以記敘的。不過單說大衛特睡了一覺午睡,未免太簡單了,所以在他睡著的中間,好桑又創造了三個人來打混。第一個可以使他富,第二個可以給他愛,第三個可以制他死的,然而實際上卻什麼事件也不曾起來,他一睡醒來,就擦擦眼晴走了。像這樣的,使許多單純的事件,前後一貫的在一個人身上,或一種論理的方式進行的小說,西洋叫做Picaresque Romance。因為這體裁發源於西班牙,老使一個□漢Picaro做主人公,叫這主人公似斷似連的演出許多各自成一篇小話的冒險或別的行為來。這一個小說的好例,是法國的 「其兒·勃拉」, 近代作家基泊林的基姆Kim,也可以說是這一種結構。

  但是這一種單純的結構,實在不是小說論褢所論的結構的代表。要曉得西洋的Plot這個字,有織合攏來的意思,所以要說到結構,小說裡至少總須有兩宗事件的系列纔行。或者寫兩個性格,如一男一女之愛情,或者寫兩個不同的性格,如George Eliot的Silas Mariner,中間的厭世者Marner和少女Eppie的交涉感應之類。現在一般最流行的三角關係,也是使小說的效方增加的一種最好的結構法。例如Miss Wilkins的一篇小說名England Nun的女主人公Louisa Ellis和她的婚約者Joe Dagget兩人各守了十五年淸白。後來正在將要成婚之前,女人知道男人有了另外的愛人Lily Dyer了,就很高尚地讓他們結了婚,自家卻過了一世尼僧似的生活之類,實在是很有效力的結構。不但如此,複雜的結構;就是五列六列的事件系列,都可編合在一處。起頭不妨各自分開,後來可以漸漸使他們紛雜錯綜,終至於結到一個最後的大結末的。例如Dickenes的Oar Mual Friend裡,有七十五個人物,Thackery的Vanry Fair裡有六十個人物之類。

  這些於正事件正腳色外,作陪襯的腳色事件:在西洋的小說論裡,叫作Subplot。

  小說的結構,和戲劇的也差不多。他也可以分作起頭,紛雜,最高點,釋明,團圓的各部。不過小說系平面的藝術,次序可以不顧。並且近代的性格小說,心理小說裡,大抵都沒有團圓的一幕,不使事件有一個結局。至於小說的最高潮點Climax,是不是必要的結構,也還是一個疑問。然而無論如何,當小說沒有完結之先,要想出法子來使讀者起一種焦燥之情,卻是很有效力的方法。這一種方法,在西洋的小說論,叫作Suspease。有時候故意使單純的事件紛雜錯綜起來,然後再加以釋明,觀者的心裡,因此一起一伏,倒能得到快樂,這也和利用Suspense有一樣的效力。

  至於敘述的方法,也有從結果敘起,浙漸的將原因解剖出來的;也有從原因寫起,漸漸的引到必然的結果上去的。或者順敘,或者倒敘,或者順倒兼敘,都不要緊,只敎能使事件能開展,前後能一貫就好了。

  關於小說的結構,實在不是僅僅在這樣的一本小冊子裡所能得的了。現在想將結構的事情暫止於此,底下的兩章,預備把人物和背景來說一說。

  本章的參考書

  C.Hamilton A manual of the art of fiction,chapter IV.
  Bliss Perry: A study of prose fiction chapter VL.
  R·L.Stevenson: A humble Nemonstrance.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