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郁達夫 > 屐痕處處 | 上頁 下頁
杭江小曆紀程(3)


  蘭溪橫山

  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一,晴快。

  昨晚因遊北山倦了,所以早睡,半夜夢醒,覺得是身睡在山洞的中間,就此一點,也可以證明山洞給我的印象的深刻。

  晨起匆匆整裝,上車站坐軌道汽車去蘭溪。走了個把鐘頭,車只是在沿了北山前進,蓋金華山的西頭,要到蘭溪才盡,而東頭的金華山,則已于前日自諸暨來金華時火車繞過。此次南來,總算繞了金華山一匝,雖然事極平常,但由我這初次到浙東來遊的野人看來,卻也可以同小孩子似的向人誇說了。

  在蘭溪吃過午飯,就出西門江邊,雇了一隻小船,劃上隔江西南面的橫山蘭陰寺去。

  這橫山並不高,也不長,狀似棱形,從東面蘭溪市上看來,一點兒也沒有什麼可取,但身到了此山,在東頭靈源廟前上船,繞過南面一條沿江的山道,到蘭陰寺前的小峰上去一望,就覺得風景的清幽瀟灑,斷不是富春江的只有點兒高遠深靜的山容水貌所能比得上的了。先讓我來說明一下這橫山的地勢,然後再來說它的好處。

  衢港遠自南來,至蘭溪而一折,這橫山的石岩,就憑空突起,擋住了衢港的沖。東面呢,又是一條金華江水,迤邐西傾,到了蘭溪南面,繞過縣城,就和衢港接成了一個天然的直角。兩水合並,流向北去,就是蘭溪江,建德江,再合徽港,東北流去成了富春錢塘的大江。所以橫山一朵,就矗立在三江合流的要衝,三面的遠山,腳下的清溪,東南面隔江的紅葉,與正東稍北蘭溪市上的人家,無不一一收在眼底,像是掛在四面用玻璃造成的屋外的水彩畫幅。更有水彩畫所畫不出來的妙處哩,你且看看那些青天碧水之中,時時在移動上下的一面一面的同白鵝似的帆影看,彩色電影裡的外景影片,究竟有哪一張能夠比得上這裡?還有一層好處,是在這橫山的去蘭溪市的並不很遠。以路來講,大約只不過三五裡路的間隔,以到此地來遊的時間來說,則只須有兩個鐘頭,就可以把蘭溪的全市及附近的勝景,霎時遊望盡了。

  橫山上有一個靈源廟,在東頭山腳,前面已經說過了;朝南的山腰裡,還有一個蘭陰寺,說是正德皇帝到過的地方,現在寺前石壁裡,還有正德御筆的「蘭陰深處」四個大字刻在那裡;寺上面一層,是一個觀音閣,說是尼姑的庵;最上是山頂,一個鐘樓,還沒有建造成功哩。

  大抵的遊客,總由杭江路而至蘭溪,在蘭溪一宿,看看花船,第二天就匆匆就道,去建德桐廬,領略富春江的山水,對於這近在目前的橫江,總只隔江一望,棄而不顧,實在是一件大可惋惜的事情。大約橫山因外貌不佳,所以不能引人入勝,「蓬門未識綺羅香」,貧女之歎,在山水中間也是一樣。

  晚上有人請客,在三角洲邊,江山船上吃晚飯。蘭溪人應酬,大抵在船上,與在菜館裡請客比較起來,價並不貴,而菜味反好,所以江邊花事,會歷久不衰。從前在建德桐廬富陽聞家堰一帶,直至杭州,各埠都有花舫,現在則只剩得蘭溪衢州的幾處了,九姓漁船,將來大約要斷絕生路。

  蘭溪洞源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二,晴朗。

  去蘭溪東面的洞源山遊。

  出蘭溪城,東繞大雲山腳,沿路軌落北,十裡過楊清橋,遵溪向北向東,五裡至山口,三裡至洞源山之棲真寺。寺是一個前朝的古刹,下有趙太史讀書處,書堂後面有一方泉水,名天池;寺右側,直立著一塊岩石,名飛來峰,這些都還平常;洞源山的出名,也是和北山一樣,系以洞著的。

  這山當然是北山的餘脈,山石也都是和北山一系的石灰水成岩,所以洞窟特別的多。寺前山下石灰窯邊上,有湧雪洞,泉水溢出,激石成沫,狀似湧雪,也是一個奇觀,但我們因領路者不在,沒有到。

  寺後禿山叢裡,有呵呵洞,因洞中有瀑布,呵呵作響,故名。再上山二裡,有無底洞,是走不到底的。更西去裡余,為白雲洞。

  我們因為在北山已經見識過山洞的奇偉了,所以各洞都沒有進去,只進了一個在山的最高處的白雲洞。白雲洞洞口並不小,但因有一塊大石橫覆在口上,所以看去似乎小了,這石的面積,大約有三四丈長,一二丈寬,斜覆在洞口的正中,絕似一隻還巢的飛燕。進洞行數十步,路就曲折了起來,非用火炬照著不能前進,略斜向下,到底也有裡把路深。洞身並不廣,最寬的地方,不過兩三丈而已,但因洞身之窄,所以仰起頭來看看洞頂,覺得特別的高,毛約約,大約可有二三十丈。洞頂洞壁,都是白色的鐘乳層,中間每嵌有一塊一塊的化石;鐘乳層紋,一套一套像雲也像煙,所以有白雲洞的名稱。這洞雖比不上北山三洞的規模浩大,但形勢卻也不同,在蘭溪多住了一天,看了這一個洞,算來也還值得。

  棲真寺後殿,有藏經樓,中藏有明代《大藏經》半部,紙色裝潢完好如新,還有半部,則在太平天國的時候毀去了。大殿的佛座下,嵌有明代諸賢的題詩石碣,葉向高的詩碣數方,我們自己用了半日的工夫,把它拓了下來。

  飯後向寺廊下一走,殿外壁上看見了傅增湘先生的朱筆題字數行,更向壁間看了許多近人的題詠,自己的想附名勝以傳不朽的卑劣心也起來了,因而就把昨夜在蘭溪做的一個臭屁,也放上了牆頭:

  紅葉清溪水急流,蘭江風物最宜秋,
  月明洲畔琵琶響,絕似潯陽夜泊舟。

  放的時候,本來是有兩個,另一個為:

  阿奴生小愛梳妝,屋住蘭舟夢亦香,
  望煞江郎三片石,九姑東去不還鄉。

  聞江山的江郎山,有三片千丈的大石,直立山巔,相傳是江郎兄弟三人入山成仙後所化。花船統名江山船,而世上又只傳有望夫石,絕未聞有望妻者,我把這兩個故事拉在一處,編成小調,自家也還覺得可以成一個小玩意兒,但與棲真寺的牆壁太無關了,所以不寫上去。

  龍遊小南海

  十一月十五日,星期三,仍晴。

  晨起出旅館,上蘭溪東城的大雲山攬勝亭去跑了一圈。山上山下有兩個塔,上塔在倉聖廟前,下塔在江邊同仁寺裡。南面下山就是蘭溪的義渡,過江上馬公嘴去的;自蘭溪去龍遊的公共汽車站,就在江的南岸。

  午前十點鐘上汽車去龍遊(按當日我系由蘭溪繞道至龍遊,所以坐的是公共汽車;如果由杭州前往,可乘火車直達,不必再換汽車),正午到,在旅館中吃午飯後就上城北五裡路遠的小南海去瞻望竹林禪寺。寺在鳳凰山上,俗呼童檀山,下有茶圩村,隔陑水和東岸的觀音前村相對。陑水西溪和龍游江的上游諸水,盤旋會合在這鳳凰山下,所以沿水岸再向北,一二裡路,到一突出的岩頭上——大約是陑波亭的舊址——去向南遠望,就可以看得出衢州的千岩萬壑和近鄉的煙樹溪流,這又是一幅王摩詰的山水橫額。溪中岩石很多,突出在水底,了了可見,所以水上時有陑紋,兩岸的白沙青樹,倒影水中,和陑紋交互一織,又像是吳綾蜀錦上的縱橫繡跡。小南海的氣概並不大,竹林禪院的歷史也並不古——是光緒二十七年辛醜僧妙壽所建,新舊《龍遊縣誌》都不載——但纖麗的地方,卻有點像六朝人的小品文字。

  明湯顯祖過鳳凰山,有一首詩,載在《縣誌》上:

  系舟猶在鳳凰山,千里西江此日還,
  今夜銷魂在何處,玉岑東下一重灣。

  我也在這貂後續上了一截狗尾:

  水磯頭半日遊,亂山高下望衢州,
  西江兩岸沙如雪,詞客曾經此系舟。

  題目是《鳳凰山懷湯顯祖》。

  夜在龍遊宿,並且還上城隍廟去看了半夜為募捐而演的戲。龍游地方銀行的吳、姜諸公,約於明日中午去吃龍遊的土菜,所以三疊石,烏石山等遠處,是不能去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