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雜文選 | 上頁 下頁 |
學習常談 |
|
聽熟了的沒有新內容的談話,常被譏為「老生常談」。其實,既有人談且有人常談,必然有常談的客觀需要。儘管講過千萬遍,時間經過不知好久了,但事實仍然存在,仍需要談。談,也不只是複述,常常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不同而賦予了新的意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理自知」,書雖是舊的,理卻是新的,因為讀的人前進了。學習也是這樣。作學習常談。 一 路是人走出來的。開始只知道要這樣走,後來選擇走過的路線,加以修建、接連,遂成為四通八達的康莊大道。學習的方法同樣也是人「走」出來的。好的方法,有的經過千百次的考驗,把它肯定下來,永久有用。比如「學習」二字,是從孔子「學而時習之」的話來的。學了要時時練習,「工多出巧藝」,不可隨學隨忘。把學與問總結為「學問」二字的名詞,更是精闢。要學更要問。學可能是人來教你才學,問則出自內心的要求,比學還重要。又如「學以致用」,用學的「矢」,射用的「的」。不為著用,學做什麼?這些話過去要談,現在還要談,因為有的人學了不習,「左邊耳朵進,右邊耳朵出」。有的人自以為是,不肯問人,更不肯下問,因而常常是一知半解,不懂裝懂。有的人把學習當鍍金,從不想到用;鍍金近不得火,近火就露出了無用的原形。當然,現在談這些是很不夠的,要加上「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理論和實踐統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等等党和毛澤東同志的指示。這些指示,我們耳熟了,但不一定把握得住。某時把握住了,某件事把握住了,換一個時間、換一件事又可能把握不住。學的法沒有上身。因而時常要把這些教訓來警策自己。 學習的方法和內容是相互為用的,新的內容需要有新的方法。搞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我們經過了許多曲折、艱難,才得到成功。在六億五千萬人的國度裡搞社會主義建設,其偉大繁複比以前的革命要甚過若干倍。因而我們要頑強地學,要仔細地學。既要高瞻遠矚,又要心靈手巧。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不忽視一點點好的或壞的經驗,好的一定推廣,壞的一定戒絕。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大路,人民群眾喜歡的路;但有的路基還築得不堅實,走十輪大卡車還不夠順利,有的幹部還不善於掌握新的形勢,看出和解決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更加注意做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具體實踐相結合。 總的學習方法是有了,還要拿許多新的事實和新的經驗來加以充實,使學到的可以用並用之有效。 二 延安中央黨校前門壁上嵌著毛澤東同志寫的「實事求是」四個大字。他把二千年前《漢書》作者稱讚河間獻王的這四個字,移作我們黨校的校訓,並且賦予了完全新的解釋。不論工農商學兵哪個行當,不論空中、地上、中央、地方哪項建設甚至個人的生活處理,沒有可以不知道具體情況或者不按具體情況進行安排而弄得好的。然而不知道或不按照這起碼規律做事的人卻常常有。所以,「實事求是」這四個字,任何時候都需要反復地提出。 調查研究是一種學問。調查是弄清事實,研究是在事實裡面找出規律,找出恰當的辦法。走馬看花比不走馬的好,但印象總是模糊;下馬看花比走馬好,但也不一定看得真實。毛澤東同志告訴我們:要「眼睛向下」,要「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否則「先生」就不理你,「知而不言,言而不盡」。其次,要講究調查的方法,如「開調查會」,「自己當記錄」;要「有計劃地抓住幾個城市、幾個鄉村,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即階級分析的方法,作幾次周密的調查」。這樣,所得的才是「實事」,至少也是近於「實事」。然後才有「發言權」,能在這「實事」上去「求是」。 調查要「求是」,不可道聽途說;把可靠的調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定出辦法,是進一步的「求是」。這就是毛澤東同志說的: 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① 作客觀的周密的調查,是第一步;有了周密的調查,加以分析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是第二步;然後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是第三步;然後同群眾一起堅持下去並在群眾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是第四步。然後再從群眾中來再到群眾中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②我們這樣做了沒有?這樣做了,一定成績顯著;沒有這樣做,一定損害昭彰。 「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的這一條,非常重要,如果不僅沒有這樣做,甚至連這一條都忘記了,那就應該痛自改悔,在大腦皮層上深深地刻畫一下。 三 《禮記》上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應該是做然後知困,教也是屬做的一種。徒弟學技術、學理論,碰到困難,總是去問師父,師父沒有不歡迎徒弟這樣的問的。因為他已到了難解難分的時候,靠近了關,闖不進去,或者闖進去了,不得出來。這時候一經指點,就豁然貫通。師父呢,「師逸而功倍」(《禮記·學記》);徒弟呢,「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 孔子很重視這個道理,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心憤憤,急要做而做不成功,口悱悱,急要說而說不清楚,這是前進的徵兆,是易於啟發的時候。這種徵兆,任何人都有過,也任何時候都有。如果說,利害切身的事能憤悱,不是切身(實際是最大的切身)的卻不憤悱;如果說,小孩子能憤悱,年歲大了反而不憤悱;如果說,學技藝、啃課本能憤悱,身負「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反而不憤悱,這在理上說不過去。 有了憤悱就會促使我們更好地學習,至於啟發,則時刻在等待我們: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黨中央的指示,是啟發的鑰匙;個人自學,同志們辯論,是啟發的場所。只要把問題提出來,個人的做法和看法,拿出和人家的做法看法對比,和馬克思列寧主義與黨的指示對比,立時就可融會貫通,或者「一法通萬法通」。 不怕接受不到啟發,只怕自己不憤悱。 不憤悱的人是有的,在某一件事某一時間碰了釘子而不引起憤悱情緒也是有的。要向這種情緒開火,不開火,一定學不進去。 四 碰釘子,知道是釘子,碰一下就設法避開,不一定成錯誤。只有不知道是釘子或雖知道了而硬要碰,才會闖出禍來。但也不要緊,人總是由犯錯誤走到不犯或少犯錯誤的。 常言道:「吃一虧,長一智」,吃多虧應該長多智,吃大虧應該長大智。然而,不少人吃了虧並不長智,因而還要繼續吃虧或繼續吃大虧。長一智的「長」字上有工夫。禾苗或樹苗在泥土裡長出,下面生根,上面出幹出枝,多費力!智的生長也是這樣。首先要對錯誤進行調查,查清楚所犯錯誤的事實及因而受到損害的後果。不只顯著的、人家舉出了的後果要查清楚;連尚沒有人指出的,但其影響所及成為不易補償的損失也要查清楚。這裡不可能有一絲馬虎,或採取避重就輕的態度。責人要寬、責己要嚴,這叫「自訟」——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其次,不可推卸責任。錯誤總是有許多因素構成的,不要拿別人的差錯來掩蓋自己。再其次,在學習時候不要以為錯誤不是自己犯的或自己不是主要負責人,就可放鬆。要設想:假如是自己負責的話,有沒有把握可以不犯?可能同樣要犯,甚至犯得更重。因此應該借他人之鏡來照自己之影。 這叫做虛心。把心裡打掃乾淨,沒有一點什麼肮髒東西作反省的阻礙。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對於人要等待,讓人慢慢去想,但對於自己,則不應以「等待」自恕。要急於找出錯誤的根源,因而得到糾正錯誤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這就是「長智」。腦子裡裝備了新的武裝,以後就可以不犯或少犯錯誤。 「失敗是成功之母」,錯誤是正確之母。犯一次錯誤學一次乖。學習就是學乖。 五 沒工作過沒學習過的人好象一張白紙,容易學,印上什麼就是什麼。但學的沒有經過實踐,印象總不會深刻,說時了了,用時茫然。工作過沒學習過的人,可能一接觸理論(理論是以前積累的經驗總結),如獲至寶;積累的疙瘩解開了,信心增長了。但也可能腦袋裡裝滿了經驗,自以為是,不易接受所未經驗過的新的東西,因而限制了自己的發展。工作過學習過的人,他們的情況有幾種:一種是正常的。學得不夠,不能應付工作上的要求。做到老,學不了。新出的東西要學,學過的東西也要學。這樣,才能「日知其所無」。第二種是學過的東西,沒有用到工作上去,是學時沒有瞭解,因而學了也等於未學。第三種是違反所學,教你走東,偏要走西;明明知道那裡有釘子,偏要硬著頭皮去碰;不研究黨的指示,不傾聽群眾的呼聲。孔子說的「鳴鼓而攻之」,我們黨說的「治病救人」,是指此種人。治的方法是「學」!包括第二種人在內,叫重新學習或重新教育。要象以前讀舊書一樣,從「人之初,性本善」讀起。為什麼?因為你沒有懂。試想想:將近三十年前毛澤東同志講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懂了沒有?在延安的整風報告你懂了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關心群眾生活」……你還記得沒有?更不要說《實踐論》、《矛盾論》以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更不要說黨中央的許多重要指示。如果我們回答是懂了,沒有忘記,那為什麼沒有或沒有完全體現到工作上來?應該回答是沒有懂,忘了。因此就要重新學習。 重新學習是要把自己看做小學生——的確也是小學生,而不要把自己看做是大學生。 重新學習並不是不好聽的名詞。人生在世,總是千百次重習以前講過的道理和做過的事實。從舊的東西中產生出新的,也可以從中知道我們的過失而加以彌補。 「痛悔」「痛改」,是學習中常用的字。誰都知道有過失要改,但自己犯了過失,總不願意改或不願極快地改,老話叫「憚改」,有點怕。怕什麼?怕痛。比如人身上生了瘡癤,要割治,受不住割治的痛,瘡癤不會消失且將發展。重新學習,就是要人痛悔痛改。「長痛不如短痛」,自己向自己猛攻一下,割去瘡癤,遍體清涼。改過——丟掉包袱,也是一樣。常言說的「痛快」,從「痛」裡換來的「快」,才是真「快」。每個人檢查自己的過去,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痛的經驗,大痛大快、小痛小快、不痛不快。認真學習的人,要重視這個「痛」字。 重新學習,沒有人可以例外。儘管錯誤的事是個別,錯誤的人是少數,但也有些人沒有發現這個錯誤或發現了採取自由主義,不敢揭發,不敢鬥爭。歸根到底,還是學習不到家。所以每個人都要抱同樣的志願和勇氣,認真地學習。把自己放在學習圈子外面,是不對的。 1961年12月 ①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二一頁。 ②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九二一頁。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