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雜文選 | 上頁 下頁 |
知己難 |
|
別人知道我,知道我的生活、經歷一直到心靈深處的思想,所謂「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得一知己,死可無恨」。這是一種說法。 人應該知道自己,沒有比自己更為熟悉自己的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知己」是指此。這又是一種說法。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有的人這樣憤慨。其實,這樣的事,目前雖未絕跡,但已少有。但如有人想得到這樣的「知己」:揄揚自己的長,掩護自己的短,你為人用,人也為你用,美其名曰「士為知己者死」,這樣,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礎上的「知己」,現在確實是不易有,也不應該有了。 應該從「人奠我知」的憤慨轉到「人苦於不自知」的警惕了。 「旁觀者清」,清到什麼程度,因旁觀者的觀察力和觀察的深入與否而有所不同,但總能反映真實的一部或全部。「當局者迷」,則雖賢者亦不能免。以旁觀的「清」破當局的「迷」,即是以批評引起自我批評。人知道我,對我有批評,批評有不當也無足怪,因為他不是我。我不自知,遇到批評而自知了,揭開了腦裡頭的幕,進一步地深入檢查,使自己放下包袱,得到進步。這是自知的重要方法。 指著人批評、指著事批評,可以促進人的自知。但人的思維是千絲萬縷的,可以從許多方面得到啟示,不要只限於與自身直接有關的批評。接受批評也是各種各樣的,可以從程度高於我的人接受批評,也可從程度低於我的人接受批評;可以接受人家的全部批評,也可以接受人家一言半語的批評。接受批評,並不是照搬批評的原樣。人們常說,某句話某件事「對我很有啟發」,啟發的意思,是以前被鎖住,現在打開了,知道裡面哪是渣滓,哪是精華,應該清理一番;或者說照照鏡子,看清楚面上哪裡有髒東西,須要洗。 然而,最重要的還在於個人自覺。有的人不「自知」,他憤慨世無伯樂不給他以玉鞍錦韉,但自己並不是千里馬,甚至百里馬都不是;有的人不願「自知」,對他說老實話就懊喪,拍拍他的肩膀就歡喜;有的人到了「自知」邊緣但仍拒絕,明知事情做錯了,不肯加以分析揭露錯誤的根源,當作切身教訓。正如膿已成了,不把它排盡,致瘡時愈時發,甚至大發。我們常說「某某有抵觸情緒」,是指的這一類。詞嚴義正的抵觸是應該允許的。但道理已經輸了,不可能抵觸,卻還有「抵觸情緒」,而恰是這個情緒害了他。這些,一是愛面子,不知道面子與裡子,必須一致,虛偽的面目,終必被人扯下;二是不深思,不知道這是個人主義作祟,它是自己前進的絆腳石。 認識自己即本文說的「知己」,是一件很難的事,要經過相當的內心鬥爭的過程,闖過這一關即拋棄了個人主義的關,進入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關,包袱放下,身體輕鬆。這即是說,成了另一種人了。幫助人的自知,要用和風細雨、耐心說服與等待,不能採用粗暴態度。用粗暴態度得來的自我批評,常常是不忠實的也是不鞏固的。 1957年7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