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文集 | 上頁 下頁
給謝嶽雲的信


  (一九六三年五月)

  岳雲同志:

  你好!在上海發信後,到杭州住了幾天。寫了一首詩抄於下:

  杭州

  重重疊疊的山,高高低低的樹。
  彎彎曲曲的路,丁丁淙淙的水。(1)
  萬竿竹綠成陰,(2)千畝桃紅若火;(3)
  柳條綺妮如絲,茶樹團圓似釜。(4)
  冬種作物油油,春耕又已開始。
  農林水是一體,綱舉自然目張。
  勤勞加上技術,四時寸土不荒。
  人力創造一切,天堂豈獨蘇杭。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杭州土地並不比我鄉特別好。沙田公社除沒有水行船外,其他都趕得上杭州。只是那裡沒有遭到破壞,經營又還得法,人口比我鄉還密。「天堂豈獨蘇杭」,我們應該相信很多地方可以變成天堂。

  在南京住了幾天。南京是個美麗城市,有森林、有湖,交通方便。1951年我到過南京,那時中山陵的幼樹還止丈多高,雨花臺還是光禿禿的。過了12年,完全改觀了。幼樹成林了,加上原有的老樹,稱得上「城市園林」。寫有一首詩:

  十載重來嶺樹長,紫金山更鬱蒼蒼。
  松濤遠聽凝朝霧,閣影瀰藏傲夕陽。
  春夢已隨碑字減,忠魂永共石花香。(5)
  湯山浴罷身添爽,臥看郊原麥正黃。

  4月30日《人民日報》載有樂天宇同志寫的《森林在農業中的重大作用》一文,大意是說沒有森林就沒有農業;沒有好的森林就沒有好的農業,文章引證很多事實和科學的證據。你可找來看看。文中引了些古書,可能不易看懂,可要學校教師解釋,假如教師也不大懂,那就要他們翻書學習。這篇文章比我的《大興栽樹之風》的詩好得多,看了對工作很有幫助。

  森林對農業的作用,在我鄉有很多事實可證明。我從懂事時到離鄉時約40多年,沒有見過或聽過那裡遭過災。漲大水沖倒堤,但不能沖倒橫堤,因而被毀的田禾很少,常不過幾丘田或幾畝地。夏天五六十天不下雨的事我碰過幾次,也只幹死塘水蔭注不足的當天田,即「耳朵根」。「水旱無憂」4字,我們地方是當之無愧的。單位面積產量頗高,那時我地不講畝,講擔,如以5擔毛穀為1畝「打8車」即每擔毛谷得幹穀8鬥,以那時擔估計總有五六百斤。前年聽牛縣長說每畝有收幾十斤的,我說我地從祖輩以來沒有聽說過一畝地收幾十斤的事。

  1957年我回鄉看到南馥衝衝口原來有點浸水的田幹了,小港河沒有水了,河裡的沙子比前多了,這都是森林破壞所致。黃材河歷來行船的,現在不行了。這樣的例子我想你知道的應比我多。

  用柴燒要靠森林。據我記憶:從蕭家灣、君子灣、新塘沖、南馥沖、棕樹灣一帶的林木,如要起屋,只要擇伐一些就可把所屬的屋子全部更新。說到燒柴,且不講披枝砍毛柴,就是撿柴也容易「應爐」。比如譚家灣(南馥沖對河)少山,靠「扒松毛」,「撿柴」燒,每天總有些人從河這邊挑起一擔擔松毛或枯枝過橋回去,人們叫這座橋叫「松毛橋」。年老當還記得。

  森林還有使人精神愉快的一面,我的童年是在屋前樹林下過的,不是雨天雪天,總要到樹下玩玩。地下打滾,樹上可扒,有幾顆樹我扒熟了,枝子都記得。現在看不到它,有點象失去老朋友。記得某年黃材釘船的在我山裡買去一株大樟樹,我家裡不需錢用,那船廠老闆用光洋九元,煽動我父親買去了,我頗不以為然,砍樹的那天正值大雷雨,那時我已知道做詩了,寫了一首送樹的詩中有「幾時伴我山中雨,一去那驚天外雷。」之句。前年我對你講:看到農民耕作時,就念我那首:「家鄉好,屋小入山深。河裡水清堪洗腳,門前樹大好遮陰,六月冷冰冰。」的詞,一定會引起大家栽樹的興趣。我在寫給應生的信裡,提到惠同橋亭的對聯:「天開小畫圖,雙流澗口泉聲,斷岸懸虹圍柳絮;客來好風景,一笠波心亭影,淡煙飛翠點茶甌。」也應該引起公社同志們的回憶。

  謝覺哉 1963年5月

  (1)上四句是杭州人說伊處風景的話。——作者注。(下同)

  (2)雲棲寺竹子很多是風景區。

  (3)花塢農場是新建的,今年計劃產蜜桃梨子等90萬斤到100萬斤。

  (4)龍井茶出在這裡,茶樹望去象滿地的鍋子,種得很細緻。

  (5)雨花臺已建成烈士陵園。——作者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