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日記 | 上頁 下頁 |
一九四六年十月(3) |
|
十月二十四日晴 說孔子掉了差事,不安於貧,急忙地另找主子,未免唐突聖人。 我說:孔子在這上面倒很現實。只看孔子死後,大弟子有若說:「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顯然,孔子沒料到他的司寇缺只有三個月命,才擺開場面就倒了,因此急想找大主子,又怕空勞往返,所以先打發有交際才的子夏、冉有去楚。楚雖沒用他,但看楚將封以書社之地,其招待贈送,必也不錯。孔子再傳弟子孟子也說:「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為甚要皇皇?你想: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而又要吃好穿好的人,同時又帶著依靠他吃飯穿衣的一大群,哪得不天天在這上面打算?這作風直到現在仍在官僚中存在。 孔子的徒弟這樣說,似乎孔子當時也並不諱言。他說:「學也,祿在其中矣;耕也,餒在其中矣。」孟子謀道不謀食,以耕者的餒來供君子的食,所謂不謀食,是調越打得高,錢越進得多的意思。 孔子的不勞而食的思想,並沒有在我們同志裡完全澄清:「幹不幹,一斤半,」是一種;擺老資格,要求享受,是一種;「有權就有錢」,腐化浪費,是又一種。要知社會是人積累成的,凡是成人都應做有益於人類的事,因此都應該學到一點本事,都應該為社會服務。社會搞好了,提高了,然後社會也才能為各個人服務。只想享受不想耕耘,甚麼都會又甚麼都不會的人,今後社會中是沒有他地位的。 張良進履故事誰都知道,傲性的孫悟空跑到龍宮看了圯橋進履圖,覺得撇著唐僧不對。其實不是張良遇著神仙,只是張良肯放知識分子架子,甘當小學生,因而處處受益。他必然不止遇著一個黃石公,且遇著很多黃石公;不止遇著年老的黃石公,也遇著不少年少的黃石公。 十月二十五日晴 抄了二首雜記。 參加政務會,討論政府委員會準備工作。 十月二十六日晴 把邊憲再讀一遍,有些字句還不妥。 十月二十七日陰 制度與作風 制度與作風是一件事的兩面。作風不好,可使制度落空;有好制度可使作風不墮。在某種程度上說,制度、作風又是兩件事。 制度:有習慣,有法令,違反習慣,社會制裁;違反法令,政治制裁。兩者都靠有核心領導,即一時代之中堅人物,否則制裁將無所施。 正規,有時間限制的,不可把他人的正規做我的正規,但我應有我的正規,否則亂。 戰爭時不是不需要制度,或不可能建立制度,而是要適合戰時的制度。 目前制度的缺乏表現於: 人民十分需要而沒有給:公糧負擔,攤派下的,沒有定則; 法庭判案以意為之,不援引條文或無條文可援用; 財政沒有好的制度。 有制度不完全: 合作社失去合作意義,非公營、非私營亦非合營; 小公家務各管各,或在小公也不公開; 金融貿易有些營運不合理; 獎懲考核不深入,且不全執行。 制度所以不健全,又多由於作風不善; 脫離群眾,不知人民的需要; 不肯鑽研,從政多年尚是外行; 求自己便利,忘了人民便利與政務便利。 十月二十八日 西北局對憲法為最後修正。 十月二十九日晴 政府委員會開會,到十二人。 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委員會上)比以前幾次報告均切實。但缺乏總結經驗,探究缺點。 一年來政府工作作風有轉變的:去年的司法會議選舉運動,今年的一二科長會議,土地改革(尚未見材料),能由調查而研究而做出結論。如果說過去某些大會的結論有些主觀主義,因而也就有些走不通,那末,這次會的主觀主義成分要少得多。自然不能說結論都妥當,還待「到群眾中去」試驗。現能講的是某些結論經過考慮,中心認為對而已。缺點在於我們還不是主動地瞭解其轉變。事前累積經驗不夠,事後尚有未能繼續並發展這種作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