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日記 | 上頁 下頁 |
一九四三年六月(3) |
|
六月二十一日晴 晨往送鄧寶珊一行南下。 抓住重要的環子,以推動其他的環,並過渡到第二個重要的環。一個時期不能有許多中心工作,只能有一個最中心的工作,副之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工作,以免平分力量。而所謂最中心的工作,是可以影響其他工作的,否則不能叫做最中心。今年生產運動,除生產本身成績外,對其他工作確起了推動作用。比如最痛腦子的軍政民關係,下鄉幹部疲遝問題,都因生產高漲而改善了;抽大煙賭博等不良習慣,因生產緊張而減少了;甚至文風也因生產而出了新樣子。……當然不是說一抓了中心其他工作可以聽其自流——自然會好,也不是說有永遠不變的中心。相反,中心應由那個時期的客觀條件而決定,應使其他工作環繞這個中心,因而其他工作也得到改善。在一個中心工作實行中間,又有中心——突破一點推動全域。領導機關對於選擇中心,是要費腦子的。 「動手動腳」——紡線開荒是動,參加劄工隊、變工隊是動,訪問農戶替農民作計劃是動,開調查會找材料是動,親自鉤稽報告、找尋要點是動。動而後有新的東西,坐在房子裡寫計劃下命令,永遠是不會前進的。比如新民主主義的原則,我們不僅知道而且頗把握得住,然新民主主義在各個具體工作中的具體內容,不動就無從發現。政府是人民的,然要消去「公家人」和「老百姓」的分別,要老百姓真正體驗到,則在這次生產運動中才有些地方能夠做好。教條——內戰時的、外國的、大後方的、歷史上的、馬列書本上的,我們都有,用得好是指南,用得不好就壞事。如果我們不動,沒有許多活生生的事實擺在眼前,就有指南針也不好那指;內心要反教條,除開教條沒甚可用。這回生產運動發現很多新的方法和意見,以前不知道的,自然以前我們不知道去領導。「誇誇其談,離題萬里」,老百姓不信也不願聽。這是我們不動及動得不夠所致。領導者定要自己動,只有自己動才能改善領導。 從群眾集中起來,向群眾堅持下去,再從群眾集中起來,再向群眾堅持下去。這次生產運動,由於縣級以至大部分區鄉幹部「動手動腳」,他們從群眾中得到很多東西,不僅充實了邊府的指示,而且提高了自己——組織勞動力怎樣推陳出新?逐戶計劃要具備些甚麼條件?農貸應貸給些什麼人?改造二流子用甚麼方法好?怎樣選出勞動英雄?怎樣比賽?那些農作法可以改進?(參看前記)他們從群眾學到東西,經過思考又去領導群眾,說來有把握,做去有興味。邊府工作者除直接向群眾學外,目前應急向區鄉幹部學,把他們的意見集中經過思考再向他們堅持下去。否則我們就要落後,落在縣區幹部之後。自然,他們所得還很有限,要不斷地再集中起來與不斷地再堅持下去。 六月二十四日陰雨 連日精神頗倦,不能看書。 劉紹庭君,昨來談人民對負擔不感到苦,只求安一點。他們感到不安的是些小事,如某人攜白洋幾元或法幣若干元被沒收,某處抓煙土擾人,及剿匪區動輒以特務嫌疑加人等。劉已向袁專員說過,袁答緩下子就可以搞好。 從舊紙中檢出去年挽作民同志聯: 心如石,氣似虹,入水不濡,入火不爇。 志未酬,身先隕,半生事業,斯世楷模。 「安」不容易;都安,更不容易。大家都感到切身的生活很舒適,都感到切身碰到的事情很合理,才算都安,這樣的社會還沒有過。所謂「盛世」、「文明」,只是一部分人——某種階級感到安,這個安的下面,埋藏很多人的不安,說不出,說出也沒人理。 現在政治是各階級聯合,各個利益相反的階級都要安,然而這方要求的安,常是他方的不安,執行上要「銖兩悉稱」,能劑于平。執行的人要全無偏倚,考慮周到,不是易事。加上舊的秩序和新的秩序交替時候,許多制度律令,須累積經驗而後能創成,許多事情須行之久,才能成習慣。 我們的辦法:一是從理論上說明舊的階級統治的不合理,無階級的社會的必然到來;新民主主義的各階級合作,一方是封建社會的結束,另方是避免資本主義的弊害而為社會主義社會創造前提。都有準備地前進,都不感到急迫與痛苦。這樣使各階級至少各階級的進步分子懂得自己的前途。二是從發展生產著手。不從現有的財產上爭長短(減租減息是為生產鋪平道路,農民生產力可提高,同時,也刺激地主逐漸參加生產),而大家向新的財產路上競進。這在今年的生產運動已可看到生產最努力的區,社會秩序就較健全,群眾的眼光行動就較開朗。各方面要民主與領導適當配合,領導必須根據廣大人民的意旨加以發揚,從進步中克服些行政人員的毛病。三是現有人員的品質和能力的提高與某些制度律令的趕快制定。 這樣,對安的看法可以改變,對安的爭取,大家努力,因而現在所謂某些不安將不存在。 六月二十五日陰雨 參加西北局會。 六月二十六日陰 去年「九·一八」到現在,隨筆寫了三本了。擬把它裝成一本。這本紙不大好,另作一本,此間不易找到好紙。邊區自造紙尚不便毛筆寫。 不能叫日記——沒有每日記,有不少事沒有記。也不成文,想到就寫,寫完即止。古人文與筆有別,我這個筆,只是隨筆而已。 「專賣」「統銷」目的在於多弄錢。財政意義多,經濟意義少,有也是消極的。如資源不足,實行「配給」之類。邊區的鹽業統銷不這樣,他的目的應是:推廣銷路,保障運者利益。花馬池鹽「為邊區特產」,過於限於引地,年銷十萬馱左右。抗戰後情形變了,潞鹽淪陷,青鹽道遠,全陝西、河南、甘肅、山西一部都可銷去,銷得多,邊區畜力增多。新辟銷路要有資力及較遠眼光,不是一般行商所能辦到的。我們已組公營和獎勵私營的產與運,產量大了,運輸較有力了,就須要銷路能和他適應,這是鹽業公司的第一任務。其次,友區需要邊區的鹽,可不願邊區能得鹽的利,想盡方法操縱鹽價,使運者常常不得不「不等價」出賣,馱運商是無法抵制的。我們不主張抬高鹽價,給友區食戶以不利,但也不願使邊區運者勞力得不到相當酬報,不高興販運,反而給友區奸商以「不當利得」。鹽業公司定出適當的價,遇鹽跌及滯銷時出來收買。這是鹽業公司第二個任務。 當然鹽銷順暢,輸出入可望平衡;政府也可易換進需要品或可「換進」需要品的法幣;鹽業公司也可以有贏利。但這不是公司的主要任務。 如果能多銷十萬馱,以每馱收稅三百元計,政府可得稅三千萬元。人民運鹽所得則在三萬萬元以外。而多銷十萬馱——即年銷四十萬——五十萬馱,這個可能,依目前情勢看,完全有。 鹽業公司初辦時,似不全明瞭此旨,現已大部改正了。 一種事情的成功,總得走曲路。不碰釘子,執行人不會深刻認識,旁的人也不甚瞭解,不予助力。 六月二十八日連日陰雨今日晴 夜參加檢查總務工作準備會。 西安事變是成萬青年學生哭出來的。事變之前,蔣來西安,所有剿共將領都同來了,準備撤換張、楊。時盛傳東北軍、西北軍與紅軍聯合。楊的憲兵在城內,蔣的憲兵在城外,摩擦很凶。學生和青年團體要求停止剿共,發動抗日。張請于蔣無效,表示去職,青年又責張不能以去職了事,「去職西北仍是失了,豈能以去職卸責。」學生群眾進行請願,邵力子拒不見,強迫要見,不得要領。邵調兵彈壓,被楊的炮兵橫阻,不得前。學生要往臨潼見蔣,邵令關城門,學生劈門,楊兵不阻,蔣兵見之也不敢阻。火車站的人逃了,只得步行。張先往告蔣,被蔣大罵。張知學生往必流血,在十裡鋪阻學生,學生不聽。張說:「你們去,必流血,委員長正在氣上。」學生哭,幾萬人同哭,聲震山谷。過路人皆哭,張也哭了。學生稱:不怕流血必去。張說:「限五天,我定做到這事。如做不到,任你們制裁。」請願隊伍遂打轉了。這正是西安事變的前五日。這一場哭,促成了張學良劫蔣的決心。 張學良還有點草澤英雄的血液,能夠被哭感動,做出不世的事。可惜涉世未深,不知道刀一拿在手,不可以放下的。兵諫,是君臣時代的事,蔣不是君,張、楊不是臣。就是古人兵諫,解兵時,也即是自刎時,他知道君必來殺他,不如先自殺為妙。 六月二十九日晴 瀏覽「行知教育論文選集」畢。 這是一教育革命傑作。我們教育必須這樣辦,且已是這樣辦。 有兩點不足的地方:陶說:「人人在勞力上勞心,便可無廢人,便可無階級,征服天然勢力,創造大同社會,是立在同一的哲學的基礎上的。……然後萬物之真理乃可一一探獲,人間之階級乃可一一化除,而我們理想之極樂世界乃有實現之可能。」(《在勞力上勞心》)勞心勞力分家的階級教育,必非階級社會所能容許。陶先生在答覆一位朋友的信上說:「……你仔細想過之後,便知道這樣的看法是機械的看法,而不是發展的看法,是靜態的看法,而不是動態的看法,是等待的看法,而不是追求的看法。你心裡的理想社會不是從天上落下來的,而是人類依著歷史發展的趨勢努力創造出來的。真正的生活教育,自古以來一直存在到今天即發展到今天,而且還要一直存在下去、發展下去、而達到最高的生活即最高的教育。為著最高的目的而忘了發展的過程和為了發展的過程而忘了最高的目的,都是錯誤。」(那位朋友說「真正生活教育的實現,只有在沒有人剝削人的制度裡才存在」。) 陶先生在這裡只認生活教育在發展,發展的過程不可忽視。而在《勞力上勞心》文中卻說「人間之階級乃可一一化除,而我們理想之極樂世界乃有實現之可能」。前者似承認生活教育過去有、現在有、將來「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裡」就會達到「最高的生活即最高的教育。」後者又似拿生活教育即在勞力上勞心,做直接推翻階級社會的手段。而不知道在勞力上勞心是完成無階級社會的教育,而不是推翻現有社會階級以進到無階級的教育。推翻階級要鬥爭,即使其鬥爭在今後某些地域的條件,可能不是激烈的流血。 陶先生在《普及教育方案商討》上說: 「民國二十四年一月一日下令預告全國民眾限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讀畢教育部指定幾種千字課之一種。至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下第二、第三、第四次預告令。第一次預告令下後即令小學生、茶館說書人、電影院廣告與警察到處逢人宣傳,勸其早些求學,不要臨時抱佛腳,並說明二十五年一月一日即有識字警察,手指千字課貼在城門口、車站、碼頭及交通孔道,臨時抽驗來往行人,檢查他們的頭腦,如同檢查行李一樣,不識字的愚民捐銅元一枚。預令裡還要說及二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家裡、店裡、工廠裡,任何機關裡,如有無故不識字的人,按人數每人每月罰銀一元,由家長、店主、工廠經理、機關主持人繳納。識字成人或學生對其負責而不識字之親友,不肯施教者,罰守知奴銀一角並公佈之。」 陶先生的建議,幸未被政府採納,如被採納且嚴厲執行,除替官吏警察鄉保開一弄錢的門路外,陶先生將為眾怨所歸。陶先生忘記了現當有無數萬沒飯吃、沒衣穿、沒屋住的同胞,沒嘗到人味,那能顧到認字?除非站在城門口、車站等處的警察,不是不識字的罰銅元一枚,而是認識幾個字的賞飯一碗。即令人民都有求學的可能了,而要這多課本,這多教的人也不是限定短的日子做得到的。邊區算是政治條件具備,也粗有經濟條件,然而普及教育還要等等。 上面兩點,陶先生當已感到而不願說,不便說,「知其不可而為之」。革命應由多方面努力,有多方面的力量,向反革命堡壘進攻。生活教育運動,是摧毀舊社會堡壘一支有力軍隊,我們不希望陶先生的理論與行動全同我們一樣,因為這于革命沒有益的。 應該研究陶先生的教育學說在各抗日根據地實驗,為「百年樹人」之計;同時也希望在大後方的進步教師不畏艱難地做,總也可造就一部分力量。 陶先生的教育學說是革命的,是成功的。 陶的詩,可為新詩家取法,錄數首如下: 根據大眾語,來寫大眾文。文章和說話,不能隨便分。一面動筆寫,一面用嘴哼。好聽不好聽,耳朵是先生。 文章好不好,要問老媽子。老媽高興聽,可以賣稿子。老媽聽不懂,就算是廢紙。廢紙那個要,送給書呆子。 滴大眾的汗,吃大眾的飯,大眾的事不肯幹,架子擺成老爺樣,不算是好漢。 大眾滴了汗,大眾沒吃飯,大眾的事大眾幹,若想一個人包辦,不算是好漢。 六月三十日晴 在豐衣足食的號召下,整頓總務工作,邊府總務處是較差的。除秘書處領導欠緊外,總務處本身人員:一、認為總務工作不重要,沒出路;二、自己文化低,不行,沒辦法;三、幹部欠團結。 前年寫了篇怎樣做總務工作,有些現還用得著,抄於下: 總務處(科)是各機關學校辦理事務方面即辦公所需工作人員衣食住所需的組織。舊社會叫「庶務」或「副官處」,照例是長官的親信,也照例是貪污克扣、一塌糊塗不可以告人的。又以事務工作和政務不同,有才力和志氣的人,不願做事務工作,也沒人給他事務工作做。事務工作人員一般是有實利(可以揩油)、無虛名(得人稱頌的少),所以社會上人不大重視他,這個殘餘,直到現在我們的機關中還存在著。 應該知道我們的事務工作(總務工作)和以前截然不同。 第一、政府是人民政府,附屬於各級政府的軍政民學機關都是全民的或一部分人民的機關;他不是長官私人的,不是「一朝天子一朝官」。機關為人民服務,事務人員為服務人民的機關服務,也即是為人民服務。 第二、如果說政府是一大單位,他的任務在於解決全體人民的衣食住行教所需,使無不得其所。那麼,各機關事務人員的任務,就在於解決各機關小單位人員的辦公所需。衣食住行教所需使無不得其所,是整個政府工作的縮影。古人說:家之不齊,何能治國。真能做好一個機關的事務工作,無疑就是為治國的本領打下底子。 第三、舊的事務人員:領錢、用錢、報銷,只要不貪污,已算上上。現在則事務人員保證各機關工作人員生活和辦公必需的責任,有錢固可以辦,無錢或錢少也必須辦。把事務人員比諸「巧婦」,那就不是難為無米之炊,而是要在無米時能弄到米來炊。因此他不僅是做簡單的事務,而且要計劃生產、懂得社會情況,他是「具體而微」的實際財政家與經濟家。 因此,看不起事務工作的觀念是不對的。不止是穿衣吃飯離不得他,而是事務工作有更實際的政治意義。因此,看不起事務工作人員的觀念是不對的。雖然不能說每個事務工作做得好的人就能理財治國,但不懂得柴米油鹽,不能綜核家務,小事不能辦好,而說能辦好大事,這樣的專家是不會有的。 我們的總務,內戰時的總務廳,除擔負本級機關的供給外,還須指導下級機關的供給工作,除保管機關物質供給外,還管理文書、案卷、印刷、收發、招待等工作,以及工作人員的教育與學習。現在總務的範圍相對縮小了,文書、檔案、印刷、收發多自成一科,教育也另有專人負責,但這並不減低總務工作的政治意義,而且因為任務的擴大,工作的細密,比以前還要難些。 應該怎樣做? (一)總務工作,不是服侍人家,而是等於主婦管家,處處都要照顧到,照顧這又照顧那,照顧現在又照顧明天。一九三一年我到湘鄂西省委,首先使我感到滿意的是特務長(即管理科長)初到時他來看我的行李,使人拿行李去開鋪,當我入房一看,我所缺的蚊帳、臉盆、茶杯等都有了;有一天,他來檢看我的衣包,過幾天發衣,誰先發誰後發,都恰如其所需。每天吃飯,他來清查,坐滿一桌,才拿菜來,負責人及小鬼都聽他指揮。飯後他坐在廚房抽煙,有事外出沒趕到飯的一進廚房不要問,他即起身把留下的飯菜給你。這位特務長同志,從沒聽他說過話,也沒有人說過他的話。雖然那裡是不上百人的機關。我想總務工作負責同志,定要有這種管家娘的精神,不是等人說才做,而是先替安排周到,不要人說。一則沒生活經驗的同志不一定自己能想得到;二則有些人心裡不滿,口裡卻不肯說,不能以他沒有說而不管;三則生活上的滿足,常不決定於物質的多少,而決定於怎樣使用物質,處處關心了,即不足也能滿意。 這裡的要點,是要把自己看得起,不是服侍人或聽人指揮,而是認定自己是生活的管理者。生活越管理得好,也就越有資格去干涉人家的生活。 (二)總務工作不只是領錢來用,而是沒有錢或錢少也要用。事實很顯然:八分的柴菜,實際要用三角;兩毛的烤火費,實際要用二元,我們的總務同志從沒有喊過冤,這就是許多無名經濟家、財政家創造出的生產成績與節約成績的奇跡。但是成績雖然都有,等第卻不一致,中央黨校菜園除夠自吃外,還賣出一千多元,邊區政府秘書處領同樣的小米卻能經常吃饃。沒有別的,一是栽種鋤灌得法,菜蔬特別長得好;一是量米下鍋,不許一粒「狼戾」。此外,如怎樣買進辦公用品?怎樣節省用品?衣服怎樣縫製?合作社應怎樣開,農場應怎樣管理?一直我們都有新的創造且正在創造。總務工作同志應交換與累積這些經驗而加以改進。我們不是做官而是治家,不是各治其家,而是共治其家。為著隨時交換經驗,各個財經處,應時常召集總務會議,好的學樣,壞的改正。為著總務人員的能力不一樣,應採用帶徒弟的方式,互相傳效,有時可以把人員調劑一下。過於強調本位,不肯幫人家的忙,是不可以的。 這是說總務工作人員要有計劃,切合客觀實際的計劃。我們是替人民服務的機關,不可專事生產,妨害工作,所以糧食、衣服、辦公費,必須由公款保障;但又因為我們有工作餘暇,有勞動能力,有土地資本,可以積累一些機關的「家業」,遇到公家經費困難,我們的工作能不受阻難地進行。 (三)總務工作須防止幾種傾向 甲、與民爭利的傾向。邊區各機關的自給生產是邊區整個財經計劃的一部分,他的原則不外開源與節流。節流不是減低生活而是用得恰當。開源是向著自然,向著自己勞動,而不是向著老百姓。相反,公家營業或種地,要能給老百姓以幫助,刺激他們的生產熱忱。百姓富足,然後公家能富足,這是一定的道理。個別機關為著自給,強借東西啦,非法動員啦,打民樹啦,低價買物啦,諸如此類妨礙人家的生產,不能算生產;損人利己的自給,不能算自給,而且是政治上嚴重錯誤,不只是總務工作做得不好。 乙、投機競利的傾向。一是做投機生意,你賺我的錢,我賺你的錢,分開看,似乎有些機關賺了錢;合起看,沒有增加一點什麼。二是競買,把物價抬高,競銷,致大家折本,個別還不遵法令,抗不納稅。要知道總務管理人員是公家的人,應該處處做人民的模範,否則州官放火,怎能禁止老百姓點燈?這個習氣雖在糾正,但仍須嚴格防止。 丙、與工作人員對立的傾向。上面說過總務工作者,應該象管家娘一樣,管家娘不是站在一家人之上,有甚麼特權;也不是站在一家人之下,來支差使;更不是站在一家人的對面,只求應付。他要樣樣管、處處管,沒有做到,應該管到,而不是推一下才去管,或者推一下還沒有管。另一方面它在總的財經政策之下,要有自己的相當長時期的計劃,遇見困難,調劑盈虛,而不是事到臨頭,報告該機關負責人一聲就了事。 丁、腐化與貪污的傾向。接近錢的人易為錢所惑。總務工作者應:1、經常把經濟公開,使大家知道生活來源不易,同時也使經手金錢的人不敢馬虎。2、把自己的政治覺悟提高,不把總務工作看作「打雜」。3、適當的解決各個事務工作者最低限度的生活,比如跑路多的,鞋子要多穿兩雙,出外吃飯,發的糧費不夠等。4、勤於檢查,不要等事情弄大了,才給以他以大打擊。 (四)總務工作的領導是相當繁的。技術人員、採買、夥馬夫、小鬼,程度異常不齊,事件異常複雜,這是說不易領導;而這些人員中又確有有能耐且依靠他使其能耐和創出能耐,這是說要有好的領導。怎樣領導?總務負責者要抓得緊,放得松。抓得緊是指大處,某種工作定要怎樣做,做到如何程度,一點不容馬虎;放得松是人家去做時,你就不要遇事干涉,操之過急。沒有前者不能防其惰逸,沒有後者不能發展各人的特長。一個人做,不如領導大家來做,一個人想,不如促使大家來想,這在總務工作上很為重要。第二、要查核嚴,處理寬。事務人員的毛病是很多的,不檢查、不指出他的害處,必然會潛滋暗長至於不可收拾;但誰的毛病都可以克服的,應該顧全他的面子給以克服機會。性急亂處分不免斷送人才,於工作也不一定有大幫助。第三、要著眼遠、著手近。對於每個工作都看到各方面,看到將來。比如不遠的將來,物質的將發生怎樣,我們工作將有怎樣發展,因而總務工作應有某些相當的準備。但目前又須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去。 如果說邊區財政經濟的建設要有遠見、有計劃,又要培養人才,那麼一個機關總務的好的領導,就是大的領導的縮影。 (五)總務工作人員的學習,應有獨特的規定:一方面應學習些革命常識;另一方面,對經濟財政淺近的常識,目前財經的現狀,必有一般的瞭解。特別在工作中體驗來的和交換來的實際經驗,要把它提到原則的高度。這在我們讀書不多的總務同志尤為重要。 關於採買、夥馬夫、小鬼提高其政治,使懂得他的工作是整個革命工作的一角,並非低賤,提高其技術,使能應付可能發生的一些事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