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傳 | 上頁 下頁
訪問老根據地


  新政權的產生,是千百萬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每年春節前夕,謝老總是用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和深摯的感情向全國的烈屬、軍屬、殘廢軍人和復員退伍軍人發表慰問廣播講話,鼓勵他們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們學習,尊重他們的政治地位,照顧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他指導制訂和發佈了一系列優待條例和辦法,予以切實的解決。

  一九五一年七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派遣中央訪問團訪問各革命老根據地,並邀請各老根據地人民代表來京參加國慶現禮。謝老為總團團長,下設九個分團,共有八千四百多人。內有六十三個文工團和劇團,四十四個電影隊,五個幻燈隊,兩個攝影隊,八個曲藝隊,五十個醫療隊。

  七月二十九日,謝老率領的中央訪問團到達漢口。各分團要分頭進發了。此時,謝老召集各分團團長及負責人會議,細心地講述了訪問團的宗旨、任務及工作方法。隨後,即同中央蘇區分團團長陳正人等到中央蘇區進行訪問。先後訪問了南昌、瑞金、長汀、寧都、興國等老根據地。

  老根據地人民,對於訪問團的來到,情緒很熱烈,當年紅軍北上時,他們便深情地問過: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如今中央訪問團來了,就是久別時親人來了,有的婦女流著淚說:「中央政府的人,比我們的娘家還親。」有的拉著訪問團同志的手說:「你們回來了!望得我們好苦!你們還是從前那樣,只是衣服和武器換了。」到處敲鑼打鼓,扭著秧歌,夾道歡迎,此過節還熱鬧。在歡迎的人群中,有帶著乾糧從幾十裡甚至百里以外趕來的。中途許多人攔車獻旗獻花獻稻穗。古城道上一個做挑運夫的老太太,攜一掛爆竹在放,握著訪問團同志的手,半晌說不出話來!

  訪問團抵達江西南昌,謝老特意代表中央政府訪問方志敏烈士的母親方老太太。這位七十五歲的老媽媽在自己的院子裡接待了中央來的親人。方老太太頭髮已經白了,從臉上的皺紋可以看出她受過種種磨難。她的兩個兒子都為革命犧牲了,紅軍北上後,國民黨反動派就到她的家鄉——弋陽湖壙村清洗,全村七十多戶中,有五十多戶被殺絕,她的丈夫、媳婦也先後遭了毒手。反動派說她是「土匪婆」,什麼都搶光了,連討飯也不准。她只得帶著小孩子逃到山上挖野菜度日,日子再苦,方老太太也沒有屈服。她對謝老和訪問團的同志們說:「我的兒子為革命犧牲,這是我做母親的驕傲,有共產黨在,我的親人就在。」謝老親手將訪問團帶來的禮品——一枚毛主席紀念章,佩戴在這位革命老人的胸前,向她轉達了毛主席對她的問候。她表示要為新中國的建設,再出最後一把力,還要謝老回北京後,代她謝謝毛主席。在場不少同志都激動地流下眼淚。

  瑞金是革命聖地之一。當訪問團到達時,整個瑞金沸騰了,人民群眾拿出當年紅軍時代使用過的武器,排列成整齊的隊伍,夾道歡迎。

  八月盛夏,驕陽似火。人們見謝團長年過花甲,頭髮鬍子雖然白了,但神采奕奕,精神煥發。他身穿一套灰布衣服,臂戴訪問團臂章,腳上穿起當年紅軍時代的草鞋,感到格外親切。他們說:「訪問團像是當年毛主席、朱總司令領導的紅軍隊伍。」有一位當年的老赤衛隊員,撥開人群,擠到謝老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他哽咽著說:「謝老,我們早盼星,晚盼月,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代表終於來到了。」謝老激動地握住這雙曾扛過紅櫻槍、拿過梭鏢的手,對大家說:「黨中央和毛主席派我們看望大家來啦,毛主席很想念你們,你們為祖國、為人民立了功,……」人群沸騰,高呼著:「歡迎訪問團的親人到來!」

  瑞金舉行了空前規模的熱烈歡迎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的盛會,會上謝老講了話,宣讀了訪問團《告老根據地人民書》,並贈送了照片、紀念章和毛主席題詞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錦旗。訪問團的文工團、劇團、曲藝隊為當地群眾進行慰問演出。訪問團的醫療隊,走門串戶為群眾看病。每當醫療隊的紅十字旗在樹上一插起,群眾就自動地圍攏過來,醫療隊員們親切細心地為群眾治病。有時謝老還親自向群眾宣傳預防南方常見疾病和加強環境衛生的常識。

  訪問團在瑞金訪問期間,曾在瑞金革命烈士紀念塔前,舉行隆重的獻花儀式,緬懷他們的功績。

  當訪問團即將離開瑞金時,老根據地人民又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大會,他們向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獻錦旗,謝老莊重地接過了這面繡著《感謝毛主席的關懷》字樣的錦旗。這面旗幟寄託了老根據地人民對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感激和熱愛,每一個字都是人民群眾的心血和汗水所凝結。許多群眾拉著謝老的手說不完對共產黨的感激和對毛主席的深情。一封封捎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信件,塞到了訪問團同志們的手裡。訪問團的同志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告別了瑞金。

  謝老坐在列車上,從窗口眺望;沿鐵路、公路不見多少森林,瑞金一帶的林木亦不如前。對於水旱的抵抗力很弱,雨易成撈,不下雨又易鬧旱。沿途還有很重的戰爭創傷,謝老心情激動,認為:「團長」這個職務是臨時的。但是,挑起人民託付的擔子,卻是永遠的。

  訪問團來到福建長汀,這座山城,當年有紅色的上海之稱。為了歡迎中央來的親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樂得買鞭炮,做旗子,搭彩樓,按照十八年前慰勞紅軍的老規矩,日夜趕做布草鞋。訪問團走到哪裡,哪裡就鑼鼓喧天,山歌相和:感謝毛主席恩情長,一十八年不相忘,跋涉千里來訪問,萬民歡騰喜洋洋。……

  當地政府召開了烈屬、軍屬、榮譽軍人及各界人民代表座談會,謝老代表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向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革命有功的烈屬、軍屬、榮譽軍人及全體人民進行慰問。訪問團在召開各種座談會和個別訪問中,請他們敘述蘇維埃時期的革命鬥爭和生活情景,瞭解他們艱苦、曲折的鬥爭歷程。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鬥爭故事。根據地人民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保存的蘇維埃時期的文件,佈告、書籍、證章、印信、銅銀幣、武器等獻出,僅送到總團的就有一千八百零四件。有些人為保存文物,曾付出過血的代價。在長汀縣委,訪問團見到一面旗子,那是一面三尺見方的紅綢錦旗,已褪了色,邊上的滾花也磨爛了。但上面的字跡依稀還可辨認,上面寫著:「擴大紅軍獎旗送給中坊鄉,為保衛蘇區而戰,福建軍區司令員葉劍英。」這是一九三四年紅軍北上時,老貧農鄭俊義保存下來的。在敵人屠殺革命群眾的日子裡,他用一層層的油紙把紅旗包起來,放到一個甕裡,上面蓋上麥種,封得牢牢,平時放在穀倉裡,有情況就把它移到屋樑上。為了防止蟲咬黴爛,鄭俊義每年總要拿出來曬一兩次,曬在人家看不見的屋樑上的天中鏡底下。他一看見旗子,心裡就亮堂堂,想起當年流傳的山歌:

  打起紅旗呼呼響,工農紅軍有力量;
  共產萬年走天下,反動總是不久長。

  只要還有口氣,就進行鬥爭。全國解放了,才把旗子拿出來。謝老說:老區英雄人民與英雄事蹟到處都是,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與勞動人民的偉大而崇高的品質。一天大早,一位八十六歲白髮老公公(他有兩個兒子當紅軍犧牲了)走了八十裡路趕到長汀縣城,一定要見訪問團的謝團長。訪問團的同志問道:「老公公,你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老人說:「我一不要救濟,二不要兒子,就是想來問問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身體是不是健康?」謝老笑哈哈地告訴他說:「毛主席、朱總司令身體很健康。十多年前,毛主席在長汀養過病,現在好多了。」指著照片說:「你看,毛主席不是比過去胖多了嗎?」老人拿著毛主席的相片看了好半天,笑著,小心地用幾層紙包好,臨走,又叮囑:「上北京去千萬給我帶個信,叫毛主席、朱總司令保重身體。」

  在長汀訪問時,謝老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瞿秋白同志的遺骸確實找到了。訪問團出發時,中央根據長汀的報告就把查清瞿秋白墓穴和遺骸的使命交給了謝老。來到長汀後,謝老多方調查詢問,果然證實秋白就是在長汀犧牲的,墓穴和遺骸都是真的。謝老找見了曾親自掩埋秋白烈士遺體的人。名叫羅仁發的一位六十多歲的農民,帶領謝老來到秋白就義的刑場察看,他對謝老說了秋白是怎樣走進刑場,如何坐在一塊石頭上,對行刑的敵人說:你打罷,好點打!謝老回憶當時報上登的消息和羅仁發敘述的情節基本一致,為了進一步證實此事,他又找來掩埋秋白屍體的張永福瞭解情況,在張永福的指點下,謝老來到墳場察看,秋白犧牲距當時已十幾年了,埋葬的屍體和衣服早已在土中腐爛,但秋白就義前穿的那件紅軍上衣的鈕扣卻完整地存在。從種種跡象分析判斷,這就是秋白同志的遺骸。謝老親手用一個瓦罐把烈士的遺骨裝在裡面,帶回北京,安葬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並立了墓碑。

  南方各老根據地人民,自主力部隊轉移後,遭到了蔣介石軍隊、地主、惡霸等所製造的的災難。如屠殺一項,寧都被殺絕的有八千三百三十四戶;瑞金被殺一萬二千多人;平江幹部被殺一萬四千人,群眾被殺十二萬人;有的整村不留一個人。這就使得各老根據地普遍是人口少,壯丁少,多鰥寡孤獨、老弱殘疾。再如焚燒一項,新縣至麻城、羅田間八十裡之間的村莊全部燒光,造成無人區達六年之久。敵人的淫威並沒有使人民屈服,山上的遊擊隊剩下一個人、一條槍也仍然堅持鬥爭;人民總是要送糧食、送情報,逐漸擴大隊伍。致使堅持鬥爭的長汀的遊擊隊,在解放軍未到來前即解放了長汀城。謝覺哉通過這次訪問,對老根據地人民有了更進一步深刻的瞭解,他緊握手中的筆,飽蘸著對老區人民的深厚情誼,疏理著頭腦中起伏翻滾著的老區人民英勇不屈的鬥爭事蹟,給中央寫了報告。

  謝老向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務院報告了訪問情況,並提出了各老根據地目前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急需政府幫助解決。這些問題是:經濟恢復問題,特別是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衛生問題;文教問題;優撫問題;烈屬、軍屬、革命殘廢軍人中的積極分子學習和工作的問題;繼續鎮壓反革命問題;各老根據地的人民民主政權建設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得到了中央的重視和適當的解決。

  訪問團對各老根據地人民的訪問,增強了黨、人民政府同革命群眾的密切聯繫,改變了有的人認為共產黨、紅軍「進城忘了鄉、下山忘了山」的看法。使者區群眾深深感受到祖國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使「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成為群眾的實際行動,他們滿腔熱情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的事業中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