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傳 | 上頁 下頁 |
大生產運動中的一位老模範 |
|
聞名中外的延安大生產運動,是中國革命史冊中的一個光輝篇章。沒有這個大生產運動,邊區政權也難以鞏固。謝老這時雖然年高體弱,政務繁忙,但也在革命聖地的泥土中撒下了滴滴汗水。他居住的小院裡,左邊靠著山腳的石崖,右邊繞過禮堂門前是一大片空地。生產運動開展後,他這個小小院落,變成了養豬場、養雞場和田間生產的「後勤部」。謝老既是「後勤部長」,農忙還得下地幹活。他除了處理政務外,就是燒水、送飯,抽空還得看管雞、豬,不讓它們跑出院外。他生怕老鷹抓雞,不時地掀開門簾,「公雞、母雞、小雞……」點著雞數。一天下午,他一時沒有留意,一頭大肥豬闖圈而出,跑向院外,他怎麼也追趕不上。只好等王定國、高世文和陳道銀(警衛員)下地回來,再去尋找。養豬是要交公的,豬跑了不是一家的私事。天黑了,大家一齊出動,找遍了附近的院落街巷,河灘草叢。沒見豬的面。有的說也許狼吃了,有的說可能人偷了,大家怨聲紛紜。謝老也深感心愧理虧,一夜都不能安睡,第二天一早,又分頭去找,終於有了下落:是一個機關食堂當作他們自己的豬殺掉了。官司還一時打不清,最後只好剖開豬肚子,查驗豬食,才證實是錯殺了他們的豬,議價賠償。王定國心疼這頭豬還沒有喂到最肥,少殺了肉。謝老也只好安慰一番。從此以後,謝老有了教訓,嚴加看管雞、豬,並力爭下地多幹活,以彌補損失。 一天,謝老和王定國、高世文都在禮堂門前的地裡打土塊,平整土地,備耕、種菜。忽然周恩來來了。周恩來看著謝老辛勤勞動的姿態,很覺敬佩。他一躍跳上地畔,邊笑邊走到謝老跟前,一把奪過謝老手中的鐝頭,笑著說:「謝鬍子,還是叫我來吧。幹這個我比你有勁!」周恩來邊說邊打起土塊來,謝老伸了伸腰,微笑著揩擦了頭上的汗水,跟在周恩來身後,揀拾地裡的雜草,以備喂豬。 謝老對養豬頗有研究。根據他的經驗養大豬最合算。他教給周圍同志「相豬」的學問:肯長的豬相,要耳大、嘴短、肚大、身長、毛稀,腳不盤。肥豬要圈,亂跑不會積膘。他依據這些特點,協助王定國一同餵養,果然豬大膘肥。這年,他們殺的一頭豬,除頭、蹄、板油外,純肉一百零四斤(系大秤,二十四兩一斤),油二十四斤,而這頭豬只喂了一百四十天。謝老高興地說:「還是養豬利大!」在邊區召開的一次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中央領導表揚了謝老和王定國的生產勞動成績,毛澤東還親筆題寫了「再接再勵」的獎狀。 對於種菜,謝老也不外行。他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我到北方才感到這句話意義的重要」。他認識到,南方溫熱期長,雖然下種要及時,但遲幾天同樣可以成熟,而北方就不然。前一年種的西紅柿、大辣椒,都未黃熟就遇到霜天,枯萎了。於是,他從《解放日報》上剪下黃理德寫的《種菜經驗總結》,貼在日記本上,隨時學習。當年他種的蔬菜也獲得了豐收。 謝老所在的邊區政府和參議會的生產小組,召開會議總結生產經驗,制定生產計劃時,他都積極參加,出些主意,讓生產小組多想辦法完成規定指標。當時,國民黨胡宗南部隊封鎖延安,沒有油墨印書報、文件,這是個大問題。謝老聽說邊區政府生產科的同志正在試驗用煙末子做土油墨,便在生產小組會上提出,咱們也可試試。他當顧問,並帶領秘書、警衛員等同志一起幹。於是,高世文、陳道銀這些小夥子負責刮煙筒裡的煙末子,謝老負責用篩子篩。要把煙末子篩得很細很細才行。每次篩時,滿臉滿手全是黑乎乎的,連那自鬍子也看不清了,嗆得他直咳嗽。謝老滿不在乎,篩好煙末,就熬蓖麻油,熬油也不易,火大火小都不成,他站一邊細心觀察火候。油熬好了,對上松香,土油墨終於調成了。他是刻過臘板、搞過印刷的人,知道油墨裡絕不能有一粒粗末子,否則,就會把臘紙磨壞。每次,他都親自試驗,用扞面杖薄薄地塗上一層土油墨,然後鋪上一張臘紙試驗,直到合格了,才讓生產小組的同志送到物資局。這種土油墨對當時延安印書報、文件很有用處,解決了不少印刷上的困難。 謝老擔心生產小組完不成任務,他個人也訂了一個個人計劃,以保證小組計劃的完成。他的計劃是:一、小毛驢加入生產。小毛驢是隴東分區送給謝老作紀念的。他決定將這頭毛驢參加到生產活動中去,以保證計劃的完成。二、每月供給的十盒待客香煙,全部交公使用。三、除襯衣外,衣服、鞋子、床單一概不領。四、包種一分地:西紅柿二十株、茄子二十株、秋白菜一百顆。五、曬醃小菜一百斤。他這個小計劃,到年終不僅全部實現,而且還超額完成。從而使這個小組的生產任務也大大超過了指標。 謝老和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經常交談陝北的災荒史實,研究氣候的規律。李鼎銘生長在陝北,給他提供了許多歷史資料。他瞭解到,陝北大災為光緒三年,死人過半。而光緒二十五年的災情並不小於光緒三年,但卻未餓死人。其原因是人民有了教訓,有了準備。這年洋芋種得多,糠秕不拋棄。他同李鼎銘從研究歷史中得到一條度荒經驗:「救荒之道,宜多種洋芋。」因此,他極力推廣和宣傳這一做法,並且得到了實效。 一九四四年八月,謝老再次到南泥灣休養。同去的還有李鼎銘夫婦和劉景範等人。南泥灣既是休養聖地,又是邊區生產運動的大本營。謝老來到這裡,既可休養,也能考察生產情況,學習經驗。於是,他常常爬山越嶺,到部隊農場去查看莊稼。八月十一日這天,他同劉景范、李力果,步行十數裡,到邊府農場去看秋田的長勢。他將這裡的稻田同部隊種植的相比,發現兩處有些差距,便從中找原因,總結經驗。在沿途的梢林中,劉景範還幫他認識了好幾種藥苗,他采回幾株黃連作為標本。謝老將他親眼所見的生產情景,在休養所裡寫成詩篇和文件,帶回延安,報告給黨中央。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