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謝覺哉 > 謝覺哉傳 | 上頁 下頁
從學醫到棄醫


  第三章 革命民主主義者

  從學醫到棄醫

  一八九九年,覺哉和三十裡外的一位農村姑娘何敦秀結了婚,當時他十五歲,何敦秀二十歲。

  一九〇八年春節過後,二十四歲的謝覺哉決定不再當塾師,而決心去學中醫。他的老師就是他的岳父——當地著名的老中醫何秋岩先生。何先生舊學淵博,曾在陝西為官,後因看破官場醜惡,不願折腰權貴,於是棄官從醫,為民除病。覺哉對岳父的正直為人非常尊敬,逢岳父「八秩」之年,覺哉從外地寄回一首壽聯並受到岳父的讚賞,聯曰:「天賜遐齡,長為鄉間除疾苦;我攜巨棗,待來杯酒話滄桑。」岳父對這首賀聯十分滿意,因為正合他志願從醫的願望。

  覺哉對自己棄教從醫也作過認真的思考。最主要的是家庭的不幸遭遇促使他對救死扶傷產生了極大興趣。他二十歲以後的幾年時間,全家先後死于病因的達七口之多,尤其是他的二弟理卿,生性聰明,不幸在十九歲時病逝,使他十分惋惜。他後來不止一次地回憶過弟弟死時情景:死的那天,我適外出,目已瞑,猶問哥哥回否?旁人答「回了」即咽氣。二弟性沉靜寡言,書也讀通了,遺有百多篇窗藝,有可誦者。而在當時的鄉下,這種不幸遭遇者何止他一家。這樣,他開始學習中醫。

  當時,鄉村的景況越來越壞。覺哉在和岳父一道行醫的過程中,目睹官吏橫行,豪紳肆虐,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現實,學醫的興趣逐漸淡薄,而感覺越來越深的是「社會的病大於人體自身的病」。①在離堆資山三十裡外一個叫草沖的山溝裡,他遇到過一位姓何的貧苦老婦人,這位老人患有嚴重眼病,因買不起先生處方的藥而最終雙目失明。對此,他曾幾次反問自己:當醫生看著人家的眼睛瞎,我為什麼偏偏要學醫。一九一〇年春,他終於放棄了原來十分嚮往的,並且學習了整整兩年的中醫,而再度開始了教書生涯。

  辛亥革命前一年,覺哉棄醫以後,由一位朋友推薦到離家百裡外的安化縣培嬰學校擔任了國文和歷史教員。培嬰學校是由寺院改辦的,是一所主張新學的學校,校長是當地人,剛從長沙任教歸來。校長在長沙期間,曾接觸過同盟會會員,具有強烈的反清思想,覺哉在這裡受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對時局和政治投以注意力。

  當年四月,湖南發生米荒。可是官紳富商以及外國洋行卻乘機囤積居奇,搶購糧食,哄抬糧價。平時一兩千文一石的大米,一下子漲到,七、八千文一石。四月十二日這天,長沙城外一鄉民,只有七十文錢,買不到一升米,憂憤交集,全家四口投河自殺。這件事激起了群眾的義憤,要求官府開倉平糶。可是清朝官吏先是欺騙,而後是鎮壓,終於激起了公憤,發生了兩萬餘人參加的搶米事件。消息傳到培嬰學校,師生們議論紛紛。多數教師在維護舊秩序的立場上發表議論,把「搶米」同平時鄉間傳聞的土匪「搶劫」相提並論,認為這是「不義」、「不法」。覺哉沒有急於參加議論,他以極大的興趣打聽事情的起因和經過,最後寫了一篇小評論,陳述自己的見解。他指出:民以食為天,這是古之道理。災民有難,官府不但不管,反而和豪紳巨商串通一氣,敲詐勒索,這是官逼民反。

  他鮮明地站在饑民一邊,這也是他捲入政治洪流的開始。

  ① 據謝覺哉與其族弟謝庫生的談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