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許地山 > 道教史 | 上頁 下頁
附錄 道家思想與道教(5)


  一元底始終就是三才底「大生死」。生死就是造化,故說「造化以日新為德,正須迭用生死」(《快書·秋濤》)。拉丁諺「死是生之門」(Mors janua Vitae),正是道教底生死觀。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時底運氣中也各有各底生死,陰陽家和建除家因此立「月建十二神」配十二辰於十二日,周而復始,觀其所值以定吉凶。他們以為在這十二日底運行中,各日都和宇宙萬有日月星辰等有關,故每日都有值日底星辰。十二神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建除」之說,依《淮南子·天文訓》說,「寅為建,卯為除,辰為滿,巳為平,主生;午為定,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德;亥為收,主大德;子為開,主太歲;醜為閉,主太陰」。又《六韜》有「主開牙門背建向破」之說,《越絕書》(七,外傳記范伯)有「黃帝之元執辰破巳」之文,其起源雖托于黃帝,其實是秦漢間陰陽家底成說。《王莽傳》載「以戊辰直定,禦王冠,即真天子位」,師古注「於建除之次,其日當『定』也」。可見建除底應用, 在漢時已經是很普遍了。十二神有吉凶,吉是除、危、定、執、成、開;凶是建、破、平、收、滿、閉。故訣說:「建、滿、平、收,黑(黑道);除、危、定、執,黃(黃道);成、開,大吉立;破、閉,不相當。」

  建除之意:建為一月之始,故從建立起義。建次為除,為除舊佈新之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為數之極,故名滿。過滿則溢,故必使之平。平則定。定則可執,故繼之以執。執所以守其成,故繼之以成。物無成不毀,故繼之以破。既破而後知危,故繼之以危。心能知危,事乃有成,故繼之以成。既成必收效,故繼之以收。自建至收而數全,但數無終極,當以理開,故以第十一底「開」為首。開即開始,一始,自此數到三,複為建。故建實生於開。開即是生氣。氣始萌芽,不閉則發洩淨盡,而物不能生,故受之以閉。惟其能閉,故能建立,於是第十三複為建日。自建到閉底歷程便是一切萬物進行底公式,故每日做事底宜忌都要照著值日底建除而行。 這于《易》理,應用得何等精密!最流行的《玉匣記通書》、《諏吉便覽》等,都把這星占底式例列得很詳細。他如屬￿太乙、 六壬、 遁甲、 禽演 等書,都是一般星相家底寶典。坊間所刻通書為各家所必備,雖然不識字,也得買一本擱著,干支對於我們日常的生活是何等的大!

  干支影響於歷史人事既如上述,它與人身底關係最顯著的是「十二辰肖」底說法。這是秦漢間方士所倡。 其立說宗旨,大概是因各支底性質選立一禽以為標識。這個陰陽家叫做「求象」。求象底事實最初因於時令,說如《鶡冠子·天權》「四時求象,春用蒼龍,夏用赤烏,秋用白虎,冬用玄武」。《月令》「季冬出土牛」也是以牛為「醜」底表識。《說文》以「巳」為蛇底形象。求象底事實在漢時已大行,故王充於《論衡·物勢篇》辯論五行相用相害之氣底荒謬兼反駁十二辰肖和星辰與人生感應之理。但那時這種信仰已很普遍,甚至有人說人底身體各官也和星辰有關,《內經素問》專闡明這個道理。《漢書·翼奉傳》說奉治曆律陰陽之學,曾上封事與元帝,論曆律與性情底關係,有「觀性以曆,觀情以律」底話。性有五而情有六。五性即五行干支在身體裡底性,其說為:「肝性靜,靜行仁,甲己主之。心性躁,躁行禮,丙辛主之。脾性力,力行信,戊癸主之。肺性堅,堅行義,乙庚主之。腎性智,智行敬,丁壬主之。」六情即廉貞、寬大、公正、奸邪、陰賊、貪狼是。

  五行干支底運氣不但影響於人身,即如地底形狀也與它有關。講求這種知識便是「風水」,或堪輿學、形學。「堪輿」二字,人多解為「天地」,孟康說是造圖宅書底神名。《漢書·藝文志》載有《堪輿金匱》十四卷,列入五行家底典籍裡頭,足見風水之學也是從五行家倡出來底。所謂「堪輿」,是說人生於土,歸於土,故卜居、蔔葬,當合乎五行底運氣。堪輿家以為地是方的。這方是翕於天中一個六面體的方形,故四維能上應列宿之位。列宿底布列,古今有異:現在以星、張、翼、軫、角、亢、氐為東方七宿;房、心、尾、箕、鬥、牛、女為北方七宿;虛、危、室、壁、奎、婁、胃為西方七宿;昴、畢、觜、參、井、鬼、柳為南方七宿。因為天運底差移,所以吉凶底遭際也就古今不同了。這樣的差移也影響到「龍脈」上頭,故地理底災祥,今與古亦不同。甚至一年一日底運氣也可以影響到地理上頭。一歲之運為春生、夏榮、秋枯、冬死;一日之運為晨溫、晝暖、暮涼、夜冷;故堪輿之興替當因樞鬥旋轉而異,地理不能離開天象。

  堪輿與形法也有關係。《漢書·藝文志》載:「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凶,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然形與氣相首尾,亦有有其形而無其氣,有其氣而無其形,此精微之獨異也。」所述相宮宅地形就是現在堪輿家所做底事。他們以山底形狀附會五行,如以直形為木(∧),尖形為火(︿),橫形為土(⌒),圓形為金(∩),曲形為水( )是。他們說人所居處底宮室也與五行有關,以為各宅都有其陰陽八卦,干支底方位。乾將三男(震、坎、艮)屬￿陽位,坤將三女(巽、離、兌)屬￿陰位。以東面為辰南,西面為戌北之位,從此斜分為陰陽之界;因宅底坐位而有陽宅陰宅之別。凡有所建築,當以該宅底陰陽與本年星宮底運轉對勘,如有沖犯就避免或用法祈禳。相地時當視察金、木、水、火、土五星和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左輔、右弼九曜與卦氣相值時吉凶底現象為趨吉避凶之計。王充於《論衡·四諱篇》辯「西益宅不祥」之誤,於《詰術篇》駁圖宅術之非,足見相宅之法,在漢時已很盛行了。至於卜葬乃始于古時相土之法,本不求與天運相孚,但自漢魏人盛倡風水, 這種信仰於是大行。有名青烏先生者,作《葬經》,相傳他是漢朝人,精於地理陰陽之術。在他之前,還有秦朝底樗裡子、朱仙桃。樗裡子有傳,載入《史記》;朱生平不詳,《地理正宗》載他作《搜山記》。晉郭璞也著一部《葬經》,闡風水之理,說:「所謂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一聚,凝結而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陰陽之生氣運於地中而生萬物,子孫底身體與祖宗底遺骸是一氣所貫,所以禍福也能互相影響。這就是風水信仰底根本。

  在術數之外,匯流入於道教思想底有方技家底神仙說。《漢書·藝文志》對於神仙家底評論說:「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於其外者也。聊以蕩意平心,同生死者之域,而無怵惕於胸中。然而或者專以為務,則誕欺怪迂之文,彌以益多,非聖王之所以教也。」方士底長生理想與原始的道教不同,因為前者偏重在尋求肉體不死底方法。傳說自周穆王時,海上神山底存在,已為一般人所樂道,王於是遍行天下,為要找著那「不死底國」,卒在西方得遇西王母。穆王后四百年間,是靈王禦宇底時代,求神仙底人日見其多。當時所謂東方三神山即是現在的日本,故出海向東去求仙底人很多。秦始皇二十八年乃從事於大規模的尋求,遣徐福領了幾千童男女出海。日本栗田寬作《氏族考》稱述蕃別 姓氏中底山田、禦井、志我、長野、廣野、三宅六氏為靈王後裔,章炳麟說是太子晉之胄,因「王子求仙」底史實,雖《列仙傳》未明載其有無出海,但確有可靠之處。

  神仙思想底起源本出於燕齊方士。這兩國為當時近海底開明國,海邊底景象,如蜃樓雲氣等,給他們一種仙山底暗示。自方士底神仙思想盛行後,一般學「道」底人因為它底「不死說」與老氏底「長生論」名字上適合,順著時勢底趨向,遂將它與道家合而為一。故此後所謂「黃老」, 無不與神仙有關係。神仙家深信肉體不死之說,主張用藥力來補充後天的缺陷。這與原始的道家底「真人」思想就不同了。《莊子·大宗師》說:「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謩士。若然者,過而弗侮,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原始的道家以為在這「虛形」裡頭有個與大化同流底真我,能超然於物質之外,忘形於時間之中,如莊子《逍遙遊》所說底姑射神人一樣。故初期的道士只說「屍解」,「蛻化」,並沒想到「白晝飛升」這一層。道家底「真人」思想,不但不是肉身永生說,並且主張身體底生死是必需的。《莊子·大宗師》說:「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明生死是理所常具,何能逃避得了?所以要注意寄寓在這虛形裡底「真人」要使他(真我)回到自然底道裡頭。道是「有情有性,無為無形」底,所以它能超脫一切空間時間底牽制,而自由去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