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許地山 > 道教史 | 上頁 下頁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與追求(3)


  這也是從道家思想創造出來底。總以上諸處底情況說來,那裡底土地是很豐裕,氣候是極其和適。飲食男女之事未嘗沒有,不過順自然的要求而行便了。那裡底人物個個像處子一樣,沒有衰老疾病愁苦底事,隨意所適,上天入地都很自在。沒有社會國家,沒有上下尊卑,人人都不受任何拘束和裁制。活到天年完盡底時候也就物化了。嚴格說來,這還不是仙鄉,因為仙鄉必有不死藥,只有生而無死。神仙信仰發展後,方士才認定在地上確有仙人住處,不像從前的空想了。這實在的仙鄉不在天上而在離人間遙遠的地方,最著的是昆侖山與勃海中底三神山。此中,昆侖底故事恐怕是仙鄉最古的傳說。

  一、昆侖山

  《周穆王》說穆王聽化人底話,一意求仙,「不恤國事,不樂臣妾,肆意遠遊。命駕八駿之乘,右服 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 。主車則造父為禦,離 為右。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逾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禦,奔戎為右。馳驅千里,至於巨蒐之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而行,遂宿于昆侖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詒後世。遂賓于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歎曰:於乎!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于樂,後世其追數吾過乎?」

  這記載與《穆天子傳》差不多。穆王駕八駿周遊天下底傳說,也見於《楚辭·天問》「穆王巧挴,夫何為周流?環理天下,夫何索求?」可見這傳說在騷人時代已從北方傳到南方。西王母所住底地方本與昆侖無涉,《莊子·大宗師》記在昆侖底神名堪壞, 而西王母所住底是少廣。少廣,注說「司馬雲穴名,崔雲山名,或西方空界之名」。《山海經·西山經》說西王母所住底是玉山,玉山在昆侖之西,亦名群玉山。《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虛北」,《淮南子·地形訓》「西王母在流沙之瀕」,是指西王母石室所在,也與昆侖無關。西王母底原始形狀也不是神仙,只是一種山怪。《山海經·西山經》說它底形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戴勝,居洵水之涯,司天災及五殘。其次,有以西王母為西方底國名底,例如《爾雅·釋地》說:「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西荒。」以西王母為女仙,大概是道教成立以後,魏晉時代底說法。《洞冥記》及《漢武內傳》都是魏晉間底作品,故所記西王母與漢武帝底關係都是很晚的話。在魏晉間更以東王公與西王母對待, 以他們為男女仙底領袖,如《神異經》及《拾遺記》所記都是當時底道士所造出底。

  關於昆侖山,記得最詳的或者是《淮南·地形訓》,及《山海經·西山經》及《海內西經》。《地形訓》說:「掘昆侖山虛以下地 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琔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裡,里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內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昆侖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複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昆侖東北陬,貫勃海入禹所導積石山。赤水出其東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澤之東。赤水之東,弱水出自窮石至於合黎,余汲入於流沙;絕流沙,南至於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於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縣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山海經》所記底與上頭所引差不多,不必盡錄。此地說掘昆侖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再高起來。對於九重城底高,《楚辭·天問》還未說明,也許是後來底想像。山上有木禾,圍著種種寶樹,還有四百四十道門。木禾旁邊有九口井,西北角懸著受不死藥底玉橫。玉橫或是玉觵。這裡可注意底,是不是古代傳說裡,人死後所到底九泉便是這九口井或井外底九條泉水?九泉是否生命泉也有研究底價值。九泉在什麼地方,歷來沒人說過,但知其中或者有一條名為黃泉。依《莊子·秋水》「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底意義看來,黃泉是一個登天底階級。前面說掘昆侖虛以下,得著這樣的高丘,上頭有九口井,還有黃水、丹水。《左傳》隱公元年潁考叔教鄭莊公掘地為黃泉以會母,也暗示這泉是在地中。或是從地中底水源流出,而諸水底總源是黃泉也不可知。《海內西經》未記黃水,只出赤水、河水、洋水、黑水、弱水、青水底名;《西山經》以四水注入四水,說河水注于無達,赤水注於汜天,洋水注于醜塗,黑水注於大枉。如將《西山經》底八水加入總源黃水,那便成為九泉了。黃水三周複其原為丹水,是黃水與丹水無別,具要掘地然後能見,其餘八水之源或者也在地下。自然,所謂地下也是象徵的,因為是從昆侖上掘下去,雖名為下,實在是上。扁鵲受長桑君底藥,和以上池底水,上池是否即是黃水?黃水既又名丹水,後來道士底不死藥名為「丹」,是否也從丹水而來?都是疑問。大概人死,精靈必到這泉或九泉住,到神仙思想發達,便從鬼鄉變為仙鄉,或帝鄉,以致後人把在昆侖底九井黃泉忘掉。中國古傳黃帝之胄來自昆侖,人死每想是歸到祖先底住處,所以鬼歸於黃泉,也許是這信仰底暗示。自九泉變為仙鄉,於是為死靈再找一個陰間在北方,後來又從北方東移到泰山,又西移到酆都去。黃帝同昆侖底關係,也見於《莊子·天地》。

  又,《海外南經》也有昆侖虛底名,畢沅說:「此東海方丈山也。《爾雅》云:三成為昆侖丘,是昆侖者,高山皆得名之。此在東南方,當即方丈山也。《水經注》云:東海方丈亦有昆侖之稱。」是昆侖不止一處,凡高到三成底都可以用這名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