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許地山 > 道教史 | 上頁 下頁 |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別(10) |
|
巳 承傳稷下陰謀派底莊子學 屬陰謀派底莊子學是《駢拇》、《馬蹄》、《胠篋》和《在宥》底前二章。這幾篇大抵是出於一人底手筆,成于齊王建底時代。其中《胠篋》與古本《鬼穀子》很有關係。今本《鬼穀子·符言》第十二底末後有「《轉丸》、《胠亂》二篇皆亡」一句,《正統道藏》本注說,「或有莊周《胠篋》而充次第者」,可見古本《鬼穀子》收《胠篋》一篇。唐司馬貞于《史記索隱》中所引底《鬼穀子》田成子殺齊君底文句,《北堂書鈔》一四八引《鬼穀子》「魯酒薄而邯鄲圍」皆見於今本《莊子·胠篋篇》。但無論如何,這幾篇底思想是浸潤在「太公書」裡頭底,作者或者是齊人。 《駢拇》以仁義之道能害性命,凡德性所不當有者,直像駢枝贅疣一樣。性命本無為自然,像拇底無駢,指底無枝,像手足底長短中度,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無所去憂也。意仁義其非人情乎?彼仁義何其多憂也?」凡憂皆起於後起底贅疣,仁義底多憂,便在有餘與不足底可以增損,早已離開本性了。加以既成的有餘與不足也不能補救,必要有所作為,也有憂患。故禮樂仁義都是撟揉造作,傷害性命底事。自三代於下,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聖人以身殉天下,都是因為以物易性,以致於傷損。善治民者當循民底常性,不必用仁義來鼓勵他們,用法令去威嚇他們,使他返到太古淳厚素樸底境地。《馬蹄》說善治天下者:「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牧。 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故其禽獸可系羈而遊,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夫至德之世,國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擗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朴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 《胠篋》說田成子不但竊齊國,並且盜其聖知之法,看來世俗之所謂至知至聖,沒有不是為大盜預備底。「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故當掊擊聖人,使聖知棄絕;縱舍盜賊,使所竊底聖知無所用,能夠如此,天下便治了。總之,這幾篇底作者主張人須得到自然的生活,以絕聖棄知為極則,雖傾向慎到一流底思想,卻又注重性情底保持,可以看為受慎子與鬼穀子思想底莊子後學底作品。作者對於儒家底仁義禮樂治天下底理想,特加排斥,以為這些都是束縛。《在宥》說:「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