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聞一多 > 唐詩雜論 | 上頁 下頁
岑嘉州系年考證(6)


  上元元年庚子(760)四十六歲

  在虢州。

  上元二年辛醜(761)四十七歲

  在虢州。

  《虢州送鄭興宗弟歸扶風別廬》詩曰「佐郡已三載。」自乾元二年至本年為三年,故知本年猶在虢州。

  代宗寶應元年壬寅(762)四十八歲

  改太子中允,至遲在本年春。旋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馬元帥雍王適(即德宗)會師陝州,討史朝義,以公為掌書記。入為祠部員外郎,疑在本年冬。

  杜《序》「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度判官。聖上潛龍藩邸,總戎陝服,參佐僚吏,皆一時之選,由是委公以書奏之任。」案杜甫有《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郎中參范郎中季明》詩曰「帝鄉愁緒外,春色淚痕邊。」公去年春在虢州,明年春應已改考功員外郎,此詩稱中允,又稱春色,則改中允至遲在本年春。又杜詩稱中允而不稱侍禦或判官,則兼侍禦充判官當在改中允後。杜《序》並為一事,恐未確。

  《新書·方鎮表》一,上元二年,華州置鎮國節度,亦曰關東節度,廣德元年,鎮國節度使李懷讓自殺,罷鎮國節度,置同華節度使。案鎮國節度治華州,乃潼關之西,宜稱關西節度,表作關東,疑為字訛。公有《潼關鎮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二詩,蓋即為關西節度判官時所作。《寄王同州》詩曰「昨從關東來」,謂自虢州來也。關西節度去年始置,而《寄王同州》詩題曰早春則初入使幕在本年早春,蓋改中允後,旋即兼侍禦為關西判官也。《懷王季友》詩曰「滿目徒春華」,則亦本年春所作。

  《新書·百官志》,天下兵馬元帥幕屬有掌書記一人,杜《序》所謂委以書奏之任,蓋即此官。

  杜《序》又雲「入為祠部考功二員外郎。」石刻《郎官石柱題名》,祠部員外郎有岑參。案拜祠部員外郎,不知在何時,姑以意定為本年十月雍王收東京、河陽、汴、鄭、滑、相、魏等州後。《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詩曰「年紀蹉跎四十強,自憐頭白始為郎。」本年四十八歲,詩蓋即作於此時。

  廣德元年癸卯(763)四十九歲

  在長安。改考功員外郎,疑在本年。

  本年正月劉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明年正月罷。公有《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詩,此本年在京師之證一也。《舊書·代宗紀》,廣德元年十月,以京兆尹兼吏部侍郎嚴武為黃門侍郎。公有《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詩曰「能將吏部鏡,照取寸心知」,則此嚴京兆即武也。去年六月以劉晏為京兆尹,本年正月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代為京兆尹。武以本年正月為京兆尹,十月遷黃門,則公詩題曰「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者,正謂本年暮秋。此本年公在京師之證二也。

  改考功員外郎年月無考。明年當以轉虞部郎中,則改考功或在本年。

  廣德二年甲辰(764)五十歲

  在長安。轉虞部郎中。

  《舊書》一一〇《李光弼傳》:「代宗還京二年正月……以光進為太子太保,兼御史大夫,諒國公,渭北節度使。」公有《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節度使》詩,原注「即太尉光弼弟。」《通鑒》廣德二年正月,劍門東西川以黃門侍郎嚴武為節度使,公有《送嚴黃門拜御史大夫再鎮蜀川兼覲省》詩。本年正月二十五日,第五琦奏諸道置常平倉,使司量置本錢和糴,許之(見《舊書·代宗紀》,《新書·食貨志》及《會要》八八),公有《送許員外江外置常平倉》詩。此可證本年正月公在長安。《新書·代宗紀》、《通鑒》並雲本年三月甲子盛王琦薨,公有《盛王挽歌》。《通鑒》,廣德二年三月,太子賓客劉晏為河南江淮以來轉運使,疏浚汴水,公有《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此可證本年三月公在長安。《舊代宗紀》,廣德二年十月,河南尹蘇震薨,公有《故河南尹岐國公贈工部尚書蘇公挽歌二首》。此可證本年十月公在京師。

  杜《序》於「入為祠部、考功二員外郎」後雲「轉虞部、庫部二正郎。」案轉虞部郎中不知在何年月,今據《送祁四再赴江南別》詩,定為本年。祁四即畫家祁岳。于邵《送家令祁丞》序,稱善畫能詩,別家令丞即祁嶽。序曰「去年八月,閩越納貢,而吾子實董斯役,水陸萬里,寒暄浹年。三江五湖,夐然複遊。遠與為別,故人何情?虞部郎中岑公贈詩一篇,情言兼至,當時之絕也。」案岑公所贈詩當即《再送祁四赴江南別》詩,「三江五湖,夐然複遊」,即「再赴江南」也。《舊書》一八八《于邵傳》,「轉巴州刺史,夷獠圍州掠眾,邵與賊約,出城受降而圍解。節度使李抱玉以聞,超遷梓州,以疾不至,遷兵部郎中。」《舊書》一八三《李抱玉傳》「廣德元年冬,兼山南西節度使」,則其表奏于邵受降解圍。及邵辭梓州,遷兵部事,至早當在本年。本年于邵始至京師,序稱公為虞部郎中,則本年公已轉此官矣。

  永泰元年乙巳(765)五十一歲

  在長安。轉庫部郎中疑在本年。十一月,出為嘉州刺史,因蜀中亂,行至梁州而還。

  獨孤及有《同岑郎中屯田韋員外花樹歌》,公原唱《韋員外家花樹歌》今在集中。《新書》一六二《獨孤及傳》,「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辟江淮都統李垣府掌書記。代宗以左拾遺召,既至,上疏陳政。」《通鑒》載上疏事在永泰元年三月。李嘉祐《送獨孤拾遺先輩先赴上都》詩曰「行春日已曉,桂楫逐寒煙」,又曰「入京當獻賦,封事又聞天」。據此,及入京在春日,則是永泰元年春,甫至京師,即上疏也。既知獨孤及本年春始至長安,而明年春,公又已入蜀,則《花樹歌》之作斷在本年春矣。公又有《送盧郎中除杭州赴任》詩。案李華《杭州刺史廳壁記》,「詔以兵部郎中范陽盧公幼平為,麾幢戾止,未逾三月,降者遷忠義,歸者喜生育。」末云:「永泰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記。」公詩之盧郎中當即幼平。詩曰:「千家窺驛舫,五馬飲春湖,柳色供詩用,鶯聲送酒須。」此所紀幼平出京時物候,明為暮春李記作於七月,而曰「麾幢戾止,未逾三月。」是幼平至杭州時為四月。三月出京,四月到杭,詩與記紀時正合,則亦作于永泰元年矣。二詩皆本年春在長安作,此本年春公在長安之證。《舊書·代宗紀》,永泰元年四月,太保致仕苗晉卿薨,公有《苗侍中挽歌二首》。此本年四月公在長安之證。《通鑒》,永泰元年五月,以右僕射郭英乂為劍南節度使,公有《送郭僕射節制劍南》詩。此本年五月,公在長安之證。轉庫部郎中歲月無征。去年《再送祁四赴江南別》詩有雲「山驛秋雲冷」。據于邵序,公作是詩時尚為虞部。則轉庫部,當在去年秋後,本年十一月出刺嘉州以前。今姑系于本年。

  知本年十月出刺嘉州者,《酬成少尹駱穀行見呈》諸詩可證。《酬成》詩曰「憶昨蓬萊宮,新授刺史符,……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攜手出華省,連赴長途,五馬當路嘶,按節投蜀都」,知公與成同日受命,且同行入蜀也。獨孤及送《成少尹赴蜀序》曰,「歲次乙巳,定襄郡王英乂出鎮庸蜀,謀亞尹。僉曰,『左司郎中成公可。溫良而文,貞固能幹,力足以參大略,弼成務。』既條奏,詔曰,『俞往。』公朝受命而夕撰日。卜十一月癸巳出車吉。」據此,則公實以本年十一月被命,即以同月之官,故其《酬成》詩又曰「飛雪縮馬毛,烈風擘我膚,」而《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詩亦曰「滿樹枇杷冬著花」,「漢王城北雪初霽」耳。(城固縣屬梁州。)

  大曆元年丙午(766)五十二歲

  歲初在長安。二月,杜鴻漸為山南西道劍南東西川副元帥,劍南西川節度使,平蜀亂,表公職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列置幕府,同入蜀。自春徂夏,留滯梁州,四月至益昌,六月入劍門,七月抵成都。

  史稱鴻漸二月受命,八月始至蜀境。杜序:「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表公職方郎中,兼侍御史,列為幕府。」據郎士元《和杜相公益昌路作》詩「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句,及錢起《賦得青城山歌送楊杜二郎中赴蜀軍》詩「綠蘿春月營門近」句,知鴻漸等二月實已就道。公有《奉和杜相公初發京城作》詩曰「叨陪幕中客,敢和《出車》詩」,似公與鴻漸同行。二月與鴻漸同發京師,故知公本年歲初在長安。

  《舊書》一二二《張獻誠傳》「三遷檢校工部尚書,兼梁州刺史」,又《代宗紀》,永泰元年正月,「山南西道節度使張獻誠加檢校工部尚書。」公有《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詩,即張獻誠也。詩曰「行春雨仍隨」,曰「春景透高戟」,獻誠去年正月始加工部尚書,而去年春公未離長安,若明年春則已至成都,故此詩必本年春日入蜀過梁州時作。又有《梁州陪趙行軍龍岡寺北庭》(庭字疑誤)、《泛舟》詩,曰「唱歌江鳥沒,吹笛岸花香」,亦是春景,此並《龍岡寺泛舟》詩,疑皆本年所作。他若《梁州對雨懷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時病贈餘新詩》首曰「當暑涼幽齋」,則時已入夏。《早發五盤嶺》詩曰「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棧道溪雨滑,佘田原草幹」,景物與前《梁州對雨》詩彷彿,蓋自梁州南行道中作也。詩又曰「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知己即謂杜鴻漸,此亦公與鴻漸同行入蜀之證。又有《與鮮於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詩,曰「前日登七盤,曠然見三巴」,又曰「水種新插秧,山田正燒佘,夜猿嘯山雨,曙鳥鳴江花。」五盤嶺一名七盤,此曰「前日登七盤」即前詩發五盤嶺也。至二詩所敘景物,尤無一不合。此行目的地為利州,利州即益昌,杜鴻漸嘗駐節於此(《奉和杜相公發益昌》詩可證),是亦與鴻漸同入蜀之一證。《和杜發益昌》詩曰「朝登劍閣雲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征蓋,川柳千條拂去旌」,仍似初夏物候,故定四月至益昌。至《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二公並為杜元帥判官》詩曰「凜凜三伏寒」,則六月始入劍門也。

  知七月抵成都者,《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可證。詩曰「常愛張儀樓,西山正相當」,知題中府字謂成都府也。杜鴻漸本年至成都,明年四月入朝。詩曰「亞相自登壇,時危安此方,聲威振蠻貊,惠化鍾華陽,旌節羅廣庭,戈凜秋霜,階下貔虎士,幕中鵷鷺行。」明鴻漸尚在成都,則此早秋謂本年七月也。史稱八月鴻漸至蜀境,失之誣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