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王統照 > 批評的精神 | 上頁 下頁 |
紀念魯迅先生 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
|
毛主席《新民主主義論》中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的一生,從開始以文章與世人相見始,他是一個一貫的堅強不屈的戰鬥者;是一個將他的身心完全貢獻於中國新文藝運動的偉大指導者;是一個具有高度分析力批判力的思想家;是現代的現實主義的偉大導師之一;又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與國際主義者。 魯迅是一個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又是一個熱烈的愛憎分明的唯物主義者,他毫沒有那種舊日偏狹的淺薄的「愛國」觀念。對一切有害的制度、惡習、人為的迫害具有強烈的憎恨。他是以愛護祖國的精神,要從暗中預見光明,從一片陰雲中望到陽輝。他要把多少年來的封建主義所積累造成的「吃人禮教」,與虛偽、殘忍的主張,完全揭露,掃除下去。舍舊更新,才能夠創造出中國歷史上的新時代。他從一九一八年開始以白話文與世人相見的幾年中,是具有這樣強固的信念的。 魯迅寓居上海,這個較長的時期,是他著譯最多,文字工作最為忙勞的時期。也是他已轉向並且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作為文藝鬥爭有力的武器,而成為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堅強領導者的時期。他對帝國主義者,對法西斯匪徒,對買辦階級,對高等華人,以及那一般反動的種種人,用他使用得最為利便最為鋒利的匕首——雜文,加以有力的刺擊。即使在國民黨瘋狂壓迫的困難危險的環境中,他沒曾退後一步,反而更加興奮,更加努力,更加勇敢地在中國的革命文化的大道上斬除荊棘,掃清垃圾,建立起偉大光明的路標,與多少青年的文藝戰士共同前進。而他這位「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是走在最前面一個引路者。 魯迅在逝世不久以前,還追念太炎先生寫出此文,足見他對於這位富有反抗與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的老人具有深沉的懷念。雖因太炎晚年有些舉動言論不滿人意,而魯迅從青年時對這位革命思想傳播者,卻認得很清楚。以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范。」他這樣懷念並推崇章太炎,基本上是由於敬佩這位有學問的革命家的堅定的人格與愛國的表現。 魯迅在少年期所經歷的不幸與對於舊社會的觀感,已經使他具有了反抗與改革陳舊的因襲的封建主義的意念。而在勤於搜尋、抄錄一些並不屬那時代的正統書籍的野史、雜記等書,以及對於故鄉先賢中具有反抗精神與愛國精神的詩人學士的著作有特別愛好與崇念;再則,他曾親身接觸那時的農村社會,知道農民的痛苦與被壓迫的情況。這些,都已使他在幼年時期受感深重,培植起愛國思想的萌芽。及至他十八歲由於憎惡與對他故鄉的周圍的人們的反感,決意離開紹興,另走新路。便用他母親張羅來的八元路費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不久,因不滿意這個學洋務的學堂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自然,他也還不滿意。現在我們查證魯迅在南京的四年中,那時的中國曾經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魯迅先生逝世已經十五年了!這些年來尤其是全國解放後,關於研究魯迅遺著與闡發他的思想的文章年年增多,這是應該有的一個好現象。足見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與革命家,對於文藝,對於思想,對於我們新文化的方向的指導,他的影響是怎樣巨大,雖是他的死距今已經十五年,可是他所遺留下的著作、譯述,與偉大堅強的精神則歷久不朽,永有它的可寶貴的可尊崇、可學習與研究的價值。 魯迅從此中止了醫學的研究,投身於中國的新文藝運動。他經過深刻的思考,他決定要以文藝表達他的愛國熱誠,視文藝為他最好的,最有力的戰鬥武器,就這樣決定了。這個決定是他的一個重大的也是有關中國新文藝運動的轉折點。可以證明他的熱切而深入的愛國思想是如何的時時刻刻縈繞心頭,又如何地尋出最易達到啟發、宣傳、激動的效果的大道,而自己確是最合於作這樣實踐的工作的一個。 魯迅從一九〇六年春回到東京,決心從事文藝運動,到一九〇九年六月回國任教止,這幾年中他的著譯文章,奠定了他以後創作與大量譯述的基石。曾經發起策劃專辦一個名叫《新生》的文學雜誌,因受到一般自覺為熱血磅礴的青年的冷嘲熱諷,以及由於擔當文字的人與資本都已散去,遂致未能出刊。但就在這時期,魯迅卻為《河南》雜誌寫過四篇頗長的文章,即:《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與《摩羅詩力說》。 魯迅一生為了愛護祖國,拯救中國,為了反帝國主義,反封建主義的鬥爭,把他的心思精力毫無保留地用上。自然他多是以文藝為武器,以思想為先鋒,去進攻敵人,保護朋友,但,這正是所以能成為一個「中國文化的偉人」的所在。 這時期內,他的各種形式的作品,大多數是對舊社會的不合理的事件,與種種逆流的人物進行不能自已的戰鬥。他為愛護祖國,愛護青年,提倡反抗封建的精神,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還有,我們從他對於章太炎先生的始終敬佩上,可以見出他對於富有革命精神與實際行動者的推崇,更可明瞭他對於那時的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與民族主義的革命運動是懷抱著如何的熱情與期望。 自然,我們考證他從幼小時候直至他在上海逝世的一生經過,詳密研究他的著作以及他的思想的轉變,誰也不能否認他那「如火如荼」的熱誠,他那「一往無前」的勇敢與毅力,他那銳利明確的分析一切的觀察,他那勤勞、奮迅、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工作的努力。但,他之所以能有這樣可寶貴、可敬愛的熱誠、勇敢與毅力、觀察以及工作的努力,我以為全由於他一生是完全忠誠地實行了他的愛國主義,並把這樣高度的愛國主義用各種形式的文章表達出來,獻與全國人民。這其中自有他的忠實熱烈的性格,也有與困苦危難搏鬥的經驗,也有隨時隨地受到的刺激,但可以說都是附因並非主因。主因還在他自青年的早期對熱愛祖國的信念,與救護祖國的決心,早已紮下深根,堅固不拔,後來才能長成樹木,開花、結果。 答國際文學社問:(原問題不錄) 一 先前,舊社會的腐敗,我是覺到了的,我希望著新的社會的起來,但不知道這「新的」該是什麼;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來以後,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後,我才知道這「新的」社會的創造者是無產階級,但因為資本主義各國的反宣傳,對於十月革命還有些冷淡,並且懷疑。現在蘇聯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確切地相信無產階級社會一定要出現,不但完全掃除了懷疑,而且增加許多勇氣了。但在創作上,則因為我不在革命的旋渦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處去考察,所以我大約仍然只能暴露舊社會的壞處。 二 我只能看別國——德國、日本——的譯本。我覺得現在的講建設的,還是先前的講戰鬥的——如《鐵甲列車》、《毀滅》、《鐵流》等——與我有興趣,並且有益。我看蘇維埃文學,是大半因為想紹介給中國,而對於中國,現在也還是戰鬥的作品更為緊要。 三 我在中國,看不見資本主義各國之所謂「文化」;我單知道他們和他們的奴才們,在中國正在用力學和化學的方法,還有電氣機械,以拷問革命者,並且用飛機和炸彈以屠殺革命群眾。(《且介亭雜文》) 章太炎於一九〇六年由上海出獄到日本,主持提倡革命的刊物《民報》,魯迅對《民報》也是愛讀的。又因他對章太炎的堅強的人格素來崇仰,便與幾個朋友同往聽章太炎講學。據他後來的記述是: 我以為先生的業績,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還要大。……我的知道中國有章太炎先生,並非因為他的經學和小學,是為了他駁斥康有為和作鄒容的《革命軍》序,竟被監禁於上海的西牢。那時留學日本的浙籍學生,正辦雜誌《浙江潮》,其中即載有先生獄中所作詩,卻並不難懂。這使我很感動,也至今並沒有忘記,…… 一九〇六年六月出獄,即日東渡,到了東京,不久即主持《民報》。我愛看這《民報》,並非為了先生的文筆古奧,索解為難,……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前去聽講也在這時候,但又並非因為他是學者,卻為了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現在,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目前,而所講的《說文解字》,卻一句也不記得了。(《且介亭雜文末編》) 由於他在校時讀了好些譯出的新書,尤其是嚴複譯的《天演論》曾給予他頗大的影響。 接著,他在《新青年》與當時的報紙上把他多年來所密切觀察到的,精細觀察到的,深深感憤到的,那些非人的髒汙的有毒害的種種制度、混亂的思想,一概加以無情的與尖銳的攻擊,表現出他那堅強的戰鬥力量。 我們從這四篇大文章裡可以具體地明瞭魯迅那時的思想,與他對於愛國精神的發揚。原文俱在他的全集之中,為了節省篇幅起見,不可能多加引證。但《科學史教篇》末後,引法國丁達爾的話:「法國爾時,實生二物,曰:科學與愛國」,可以證明一七九二年法國在內爭外禍危急的時期,賴有人民強烈的愛國心與科學來挽回危機。《文化偏至論》乃對當時中國的「維新變法」與枝枝節節的「洋務運動」來一個總的批判。因為那時的封建統治者妄想用這些皮毛的方法維持他們對人民的統治權,並非真正有意想從根本上著手以救中國的危亡。他在這篇文章裡,注重在要求群眾的解放,群眾的自由,達不到這個目的便無救於當前的危機。至《摩羅詩力說》一篇是魯迅從文藝基點看出來的詩人的偉力。對於各國具有反抗精神與富有革命思想的詩人介紹、讚歎,希望古老的中國有這樣的詩人出現。篇中對幫助希臘獨立與強敵戰爭的拜倫尤多稱美。 總之,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關於自己的民族革命的意志與希望,極為堅定,極為熱烈。同時他勤於讀、寫,接受了歐洲進步的科學思想與革命文藝的影響,這就使他的愛國思想更打下了深固的基礎。而在當時,民族革命運動的實際活動中,他也有所參加,在一九〇八年曾加入過著名的革命政黨「光復會」。 當魯迅十四歲那年正值甲午中日之戰,七月一日兩國宣戰,第二年二月中國的北洋海軍完全覆滅,日寇把臺灣及澎湖列島強行占奪。這年四月滿清政府投降於日帝國主義,訂立了《馬關條約》。這是中國在「鴉片戰爭」後更大的一次對外作戰的失敗,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在東亞耀武揚威進攻中國的第一步。而當一八九八年,魯迅初到南京那年,日本又對滿清政府要求福建及沿海不得割讓他國,而德帝國主義者已強佔山東的膠州灣,築路、開礦,法帝國主義則把廣州灣強行租去。這些接二連三地喪權辱國的大事件,正表明各個帝國主義者向中國這片廣大市場用明爭暗鬥的手段,進行分割,把要全中國逐漸變成他們的殖民地。也就是這一年「戊戌維新變法」,中國那時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運動正式開始。可是,就連這種不徹底的改良主義運動己引起滿清政府中的守舊派的不滿,於是很快即被所謂「後黨」撲滅,於是有六君子被殺,與康、梁逃亡的一連串事件。一九〇〇年是魯迅在路礦學堂的第二年,有義和團反帝鬥爭,和八國聯軍攻陷京津的大事。 至一九〇一年,滿清政府在勢迫力逼,毫無反抗的快到崩潰的局面下,與帝國主義者訂立了《辛醜條約》。魯迅以二十歲上下的青年正在南京讀書,當然,幾年內這些驚心動魄的大事件,這個古老的中國已到了瓜分豆剖的關頭,以他的熱誠與對於國家社會的關念,豈能無動於衷?雖在這幾年的學校生活中,魯迅沒有文章留傳下來,而外面的熱烈的激動與對他內心的啟發如何,是可以想像得到的。這四年內,他反對滿清皇朝的統治,與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革命的思想,當然已深深地有了堅固的根基了。 當他回國後剛剛三個年頭,便是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第二年,他應蔡元培先生的邀約任那時教育部的部員,直到一九二六年為軍閥所迫,離開北京。 尤其見出他的「韌性戰鬥」與衛護正義的言行的,是他曾熱烈地同情並幫助當時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青年,對非法解散這個學校曾進行過劇烈的鬥爭。在「三一八」慘案後,魯迅以極大的憤怒與堅定的抗爭,對學生們加以援助。 同時期中,魯迅在短篇小說裡發揮出他的高度的分析力與藝術性。深刻的解剖,恰如其分的描寫,在人物性格的典型性上更有很好的表達,這裡不及多談。 及至一九〇二年他考上官費往日本留學,直到一九〇九年他回國在浙江任教,這些年來使他日益堅定了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革命思想。而對於中國革命的領導問題,以及走什麼途徑方能達到這革命的目的,即在他,當時也還是沒有明確的認識。而在同時他堅信文藝起的宣揚與啟發的大力,可以更有效更普遍地治療中國人的病根。所以,在一九〇六年他便決心離開學過兩年的日本的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專心一志從事新文學的運動。這是他獻身於文藝事業的最早期。據他自己的記述,在仙台醫校時,起初是由於第一學年考試成績頗好,惹起日本同學們的猜疑。 認為這個中國學生所以考得好,是他們的先生——藤野先生在魯迅的講義上作了記號,「漏」了題目,於是向這位到異邦留學的失敗國的青年提出警告,加以侮辱。後來雖經證明,真相大白,日本學生再也無的可說,可是這給魯迅以何等刺激!至於第二學年因學校教細菌學,用影片顯示,間映時事片子,這正是日本維新後施行「軍國民」教育的新穎方法。正當一九〇五年,是日俄戰爭終止的一年。據魯迅所作《呐喊·自述》所述: 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我那同學們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密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他們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關於這些毋須詳述,我在這裡,只引用在一九三四年他答覆國際文學社的三個問題作為證明,便可明瞭他的立場、觀點,與愛憎所在了。 他在那時,對舊社會的「五花八門」,由於封建勢力造成的種種現象,如節烈、親權,扶乩、打坐、國粹、安天樂命主張、虛無混純的妄想,以至於後來的寡婦主義,「費厄潑賴」,無不揭露出它們的真相,與說明它們的病態。 他為了辛亥革命的失敗,沒有完成它的歷史任務,政權反而被一般軍閥、官僚拾去,而帝國主義者在這期間發縱指使,利用各系派私利的鬥爭,對中國更深遠的伸出了各個侵略的魔手,魯迅也曾因此而陷於失望與思想上的苦悶之中,他在那時,對於中國將來的革命也還沒有很明確的認識。及至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全世界為之震動,而方在一片混亂中的中國,也像在迷蒙的雲霧裡窺見了晴空的透影。中國工人階級受了這個巨大影響與指導,以後將本階級的力量逐漸充實起來,領導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魯迅也因此存在著新的希望。 從一九二六年他被迫離開北京,一九二七年十月由廣州到上海,直至一九三六年他的逝世,這些年來,他的文章,他的思想都轉入了另一個重要的時期。他到上海就進一步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科學,又翻譯了蘇聯的文藝理論,介紹了重要的蘇聯小說,這已經見出他的思想一步步更接近了共產黨,更明確地認識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的信念也更加穩定。對蘇聯革命後若干年來的建設與成就懷有熱烈的好感。對中蘇人民的聯合富有樂觀的意念。由於他參加了共產黨所發起的群眾運動,如「中國自由大同盟」等,他不但是一個新的革命文藝的領導者,同時,也是一個為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而工作的社會運動者。一九三〇年三月,他與別位共同發起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尤其是他對中國革命文學領導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革命文學運動中的一件大事。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發生,是中國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的一個運動。這個運動雖有資產階級——代表這階級的知識分子——參加,而實際領導者卻是受了十月革命影響而已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和青年,這些青年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青年,同時也代表了工農群眾。而如魯迅這樣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在這個偉大運動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一直沉默了幾年的魯迅,開始以白話文寫成了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新青年》雜誌上刊出。這是中國新文學第一篇的創作;也是魯迅對中國陳腐虛偽封建主義所發出的第一聲呐喊;第一支猛烈而射中的力箭。 他是一個熱烈的真誠的偉大愛國主義者!也是一個忠實的國際主義者! 我們在魯迅逝世十五年的今天,紀念這位偉大的文藝導師與「中國文化的偉人」,我們要好好地學習他的愛國精神,與貫徹一生的愛國的言論與行動。現在我們在世界上已經站立起來了,中國人民,由於中國共產黨與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全國除臺灣一隅外,都在和平繁榮的日日進步之中,但,我們不能不對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還在作垂死掙扎的帝國主義集團作強有力的警惕。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正在朝鮮堅強的抵抗與打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更不容許我們有絲毫的鬆懈、麻痹!為了更有力地愛護我們的祖國,為了更有效地與敵人作堅強的鬥爭,我們紀念魯迅先生,我們更應效法魯迅先生,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熱烈,真誠,堅持不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