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鑄 > 陶鑄文集 | 上頁 下頁
端正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二日)

  這幾年出現了一些混亂情況,主要是思想方法上滲入了不少唯心觀點,形而上學的片面觀點,不顧實際情況,憑主觀願望辦事。這些問題必須加以澄清解決。下面我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從這個方面探討一下,供同志們考慮研究。

  (1)要研究客觀規律(自然的和社會的),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反對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實際,反對不按客觀實際辦事。

  我們強調客觀是可以認識的,事物發展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我們可以運用客觀規律辦許多事。這是一方面,即解決主觀能動性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不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客觀規律我們可以不承認它,可以不研究它,不是客觀支配我們,而是我們可以支配客觀。這是唯心論。為什麼產生主觀主義呢?為什麼產生「左」傾蠻幹呢?首先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近二年來,在一些幹部裡面,唯心論的觀點相當嚴重。承認客觀存在,本來是辯證唯物論的一個最基本的觀點,但是我們在實際中,往往把這個最基本的觀點拋棄了,不按照客觀規律辦事情,違背了客觀規律,以致碰了許許多多釘子,吃了大虧。比如,經濟建設是有一定的比例的,生產部類有一定的比例,積累與消費有一定的比例,農業與工業有一定的比例。這二年來,我們就是不大研究這個東西,覺得要搞多少就搞多少,要怎麼搞就怎麼搞。我們搞工業化當然是對的,但是農業同工業的發展是有一定比例的,這是客觀規律,我們卻不承認它,結果怎麼樣呢?現在還不是要回頭,還不是要執行農、輕、重的方針,還不是要「補」農業嗎?又比如,社會主義階段只能是按勞分配,不能搞按需分配。我們過去不承認這個東西,急於想過渡到全民所有制,什麼都「包」起來,搞平均主義,結果就把農民的積極性搞掉了。又比如,煤炭這幾年增加得很快,這是需要的,但是為了一時圖快,在挖煤過程中,光揀好的挖,結果挖得一塌糊塗,增加了現在挖煤的困難。再比如,農業生產上,曾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不顧客觀實際,就是儘量想高產,結果又是怎麼樣呢?河南種紅薯,把高杆作物搞掉了,可是產量並沒有增加多少,卻使得老百姓沒有柴燒,現在還是要恢復高杆作物。當然,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的,在認識了客觀規律以後,我們是可以運用它的。我們認識了客觀規律以後,才可以使主觀能動性起作用。但是,你不認識它,違背它,要怎麼幹就怎麼幹,那樣可不行。

  (2)要承認條件論。條件論就是唯物論,條件就是客觀存在。一切決定於空間、時間和條件,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論點。但是,我們這幾年來不承認這個東西了,河南省委有些同志反對條件論是最厲害的。那天我在開封地區組聽討論,有一個同志講得好,他說:「你說做工作不要條件,你現在到屋背上種水稻試試看?」屋背不能種水稻,因為水稻是長在泥土上,並且要保持一定的水量才能生長的。當然,你硬是說可以種,搞些水泥作屋背,周圍壘起一道牆,堆上三、四尺深的泥巴,用抽水機械抽水,也可以種水稻,但這還是條件嘛!可見不講條件,任何事情也做不好的。當然條件是可以改變的,在一定的情形下可以創造新的條件;唯條件論者不承認條件可以改變或改善,不承認主觀能動性對條件的作用,那是不對的。但不可以否認條件,不要條件。完全否認條件,實際上是否定了唯物論。

  (3)要承認矛盾,重視困難。困難是矛盾的表現,矛盾或困難都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只有承認它,不斷地發現它,才能做好工作。做工作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克服困難、解決矛盾的過程。不承認矛盾,不重視困難,必然做不好工作,要犯錯誤。「左」傾蠻幹的人就是因為不重視困難,把一切看得很容易,實際上問題並沒有解決,而且在不斷地發生。講困難是不是會洩氣?當然,困難講了一大堆,不去努力設法解決,束手無策,那一定會洩氣的;但如果承認它,並且一個一個地解決它,這只有更增加工作的信心。所以,我們今後做工作,一定要腦子裡經常裝有問題,注意事物發展的對立面,多設想困難,把困難講夠,同時想辦法去克服它。這是基本的工作方法。

  (4)要使不斷革命論與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結合。我們不應當當保守派,不要作歷史前進的阻礙物,要強調不斷革命,要不斷地適應革命形勢發展前進。但是,不斷革命論一定要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結合,也就是說,要區別明天與今天,區別理想與現實。看不到將來的遠大理想,以為今天辦不到的事明天也辦不到,這是瞎子,這種人是沒有希望的;但是不承認目前的現實,以為明天才能辦到的事情今天也可以辦到,則是瘋子。事情總是一段一段來進行和完成的,走了一段,創造了條件,又前進一段。把不斷革命論理解為一步也不能停,是錯誤的。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但它總有相對的穩定性,而有些人就是不承認相對的穩定性。不承認相對的穩定性,要犯「左」的錯誤;同樣,不承認變化會犯右的錯誤。

  (5)要使一切工作建立在現實可能性上面,反對以一切抽象的可能性來作為指導工作的依據。這幾年來,還有一個唯心論的表現,就是講抽象的可能性,把很多工作建立在抽象的可能性上面。你說他沒有根據,他也很有根據,但那是抽象的可能性的根據,不是建立在現實可能性上面的根據。這種從抽象的可能性出發來決定問題的做法是最危險的。為什麼呢?他表面上裝得很有可能的樣子,講的好象很有道理,很能嚇唬人,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是主觀主義的東西。

  (6)一定要既照顧到群眾的長遠利益,又照顧到群眾的當前利益。我們必須以一切可能迅速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也就是說,要加速發展重工業,建立強大的工業基礎,這是全國人民的願望。我們反「左」或反右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快更好地前進,現在「左」傾的出現,已經影響到我們前進的速度。同時必須照顧到人民的目前利益,逐步做到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光是搞基本建設,搞大工業,農業搞不上去,不僅人民生活不能得到迅速改善,工業發展的速度儘管一時快,到一定的時候會慢下來。

  (7)要重視群眾的創造和人的作用,重視思想工作的重要;但另一方面必須重視一定的物質條件的作用。這幾年我們批評了見物不見人的錯誤觀點,強調了發揮人的作用。戰爭的勝負,不是光靠武器而是靠人,這自然是正確的;但是有的同志卻忽視了物質條件的作用,這就是錯誤的了。譬如,現在有些同志喜歡講空道理,不聽人家講困難,一講困難就說人家有思想問題。你們不相信,如果三天不吃飯,我看是要講怪話的。比如現在挖煤炭,當然要做好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第一,吃不飽,他下到井裡沒有勁;第二,坑道有些塌掉了,走也不好走;第三,沒有運輸工具,沒有礦燈,這怎麼能行呢?強調人的作用,強調思想工作的重要,這是對的;但是總不能說連礦燈也不要,用手摸著挖煤的。我們蠻幹就在這裡,往往不承認一定的物質條件。我們強調發揮人的作用,但是不能說一定的物質條件也不要。完全不講物質條件是做不好工作的。

  (8)要真正做到留有餘地。這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論,是一個很重要的辯證法的問題。主觀是可以認識客觀的,但是主觀和客觀是矛盾的,是對立的統一。我們可以認識客觀,但是我們認識客觀往往是不完全的,真理是相對的。我們認識事物都是在一定條件下認識這一部分或那一部分,認識也是相對的。相對的認識,搞一個絕對的決定,絕對的辦法,那怎能不出問題呢?既然我們認識事物都是不完全的,就應當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留有餘地,假如我們認識只有七分,決定問題留三分餘地,就不至於出大問題;認識只有七分,做決定當做十分,當然就要出問題。這裡我想舉一個打仗的例子。一方面打仗的時候,一定要消滅敵人,要有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領導上要清醒,多留一點後備隊,還準備萬一打不勝的時候撤退。軍隊打仗如此,我們做一切事情也要如此。

  (9)充分發動群眾,一切經過試驗。這是毛主席經常說的,但是我們沒有很好這樣做。我們做工作,往往事先不經過試驗,就很冒昧、很輕率地展開。當然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要經過試驗,但是象大的政策、關係廣大群眾利益的一些決定,一定要充分調查研究,首先經過試驗。象打仗那樣,一方面要佈置戰鬥,同時要有威力偵察,先搞一小部分兵力去打一打,試驗一下子,看敵人怎麼樣,然後再決定攻擊。工廠出產新產品先要經過試裝檢驗,然後再大批生產。護士打針,有些人不適合打青黴素,一針就打死了,打不死也會發生休克現象,所以護士先作過敏反應注射。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採取這個辦法呢?採取這個辦法,蠻幹就可以減少。

  (10)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我們的認識是否正確,通過實踐不斷地補充和修正自己的認識,與客觀情況不符的要堅決地迅速地改變。儘管經過試驗,經過調查研究了,也不要認為你的決定就是正確的。決定以後,馬上要觀察發現到底還有什麼問題。因為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透,即便解決透了,也還會有新的問題發生。如果解決得不對就改變,不夠的就補充。我們往往認為決定以後就萬事大吉了,不去看它的執行情況怎麼樣,不去調查研究,不去檢查它,這當然是不行的。怎麼能夠對情況一看就准呢?怎麼能夠在以後發現情況不準時又不改變呢?

  (11)要依靠廣大人民。只有真正的有群眾觀點的人和真正走群眾路線的人,才能最好地接近實際,認識客觀,也才能克服困難,做好工作。我們搞革命和建設靠誰呢?農業生產要靠農民,挖煤要靠煤炭工人,打仗要靠解放軍。所以我們要有階級感情,要有人民的感情。這本來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也是黨中央、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的。可是,近幾年來,我們取得勝利了,現在有人跟人民脫離的遠了,階級感情淡薄了,不是那麼強烈了。沒有強烈的階級感情,沒有強烈的人民感情,不可能接近實際,不可能作好調查研究工作。就是實際送到你面前來,你也不可能認識它。

  (12)要學會調查研究,佔有大量的事實材料,使自己的認識和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根據大量事實的揭露、分析、比較的結果,而不是根據抽象的概念演繹推論的結果,也不是以個人的片面見解,附上一些材料,主觀主義地來論證一番作為定論的。

  這幾年來我們也搞了調查研究,但是很不夠,主觀主義的東西相當多。進行調查研究,當然要有我們的主觀見解,腦子裡一點問題都沒有,怎麼進行調查研究呢?要有指導思想,我要去解決什麼問題。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絕對不能有成見,不管三七二十一,搞一點材料,符合我的就要,不符合我的就把它丟掉。進行調查研究工作,最重要的一條是要信任群眾,開座談會,幹部的話也要聽,要更多地聽群眾的話。既要腦子裡裝有問題,又不能把問題固定化。經過調查研究,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完全合乎我們主觀想法的,那很好;不符合自己主觀想法的,就得用用腦子,客觀地作一番分析比較,不對時,就改變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得出比較接近事實的認識和比較正確的結論。

  毛主席教我們要學會「解剖麻雀」,看問題要「見微知著」,要我們學會解剖典型,舉一反三,使我們能夠看到一點東西,就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這種方法,很難做到,與那種從抽象概念出發而演繹推論的方法也是絕然不同的。但是,在我們的工作方法中,卻往往容易犯了後一個毛病。比如一九五八年大煉鋼鐵時,我找過幾個半專家談過,他們講廣東有多少轉爐,特別是四個十噸轉爐,一個轉爐一天可以轉二十四爐,四個轉爐一天可生產近一千噸鋼。那年廣東鋼的任務是六萬噸,北戴河會議後還有四、五個月時間,他們說可以完成,我也相信了。哪曉得不行,轉爐轉一次就不動了。為什麼我當時相信了呢?就是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查研究,更沒有研究其現實可能性。你說我沒有調查研究,我找專家調查了,但是這種調查是沒有揭露大量事實、揭露矛盾的調查,沒有把各種條件加以分析比較,所以得出的結論就是空的,是不現實的,因為這個結論不是在大量的事實下來分析、比較得出的,而是根據不完全的事實推論出來的。這一教訓,使我終生難忘。

  (1)這是陶鑄同志在中共河南省委三級幹部會議上講話的部分摘要。當時他擔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