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陶鑄 > 陶鑄文集 | 上頁 下頁
《西行紀談》序言


  (一九六〇年十二月)

  今年九、十月間,我同幾位同志一齊到粵西和海南去檢查工作。沿途同地委、縣委、公社黨委以及基層幹部廣泛接觸,邊看邊聽邊談,共同商量,也到群眾中作了一些調查、訪問。同行的同志把大家議論得來的意見,寫成通訊,題為《西行紀談》,寄給《南方日報》發表。陸續寫陸續登,共得二十七篇。

  《西行紀談》的寫作,可以說是在三個方面作了一次試驗。

  《西行紀談》的寫作,是在檢查工作的方法上的一個試驗。記得在一九五八年,我們省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檢查團,在全省範圍檢查生產工作。省委的領導同志差不多都下去了。所到之處,不少地方張貼標語,「歡迎省委檢查團蒞臨指導」,群眾「熙熙攘攘」,很是熱情,我們則有點象「招搖過市」的樣子。但是,從檢查工作的效果來看,實在什麼東西都沒有認真地看,也就無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近兩年來已經不再採用。這次約了幾個同志,靜悄悄地下去,時間一個多月,行程近萬里,雖屬走馬觀花,但畢竟能夠看出一些東西來;再同下面的同志,一商量,一議論,肯定或否定,就更加明確。沿途借助幾位拿筆桿的同志的力量,隨手把這些意見寫成通訊,交報紙發表,作為向幹部和群眾的建議。這比諸下鄉回來以後,再動手整理材料,向省委打報告,然後由省委批轉下去的方法,又顯得迅速及時一些;登在報上,看的人也多一些,而且談的問題也可以隨便一些,廣泛一些。一個政策下去以後,由於幹部的政治水平不一樣,思想作風不一樣,因而對黨的政策的瞭解和執行,總是參差不齊的。這就需要我們去發現和解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抓住和發揚好的,糾正缺點和偏差,才有可能把黨的政策正確地貫徹實行。為此,党的領導機關必須力求同下面密切聯繫,掌握工作進程,以便於及時交流經驗和糾正錯誤。這麼一來,下面的同志就會少出偏差和錯誤,工作少受一些損失,不至於等到問題成了堆才去作總的糾正。在這裡,利用報紙作為組織和領導工作的工具,既靈活,又方便,非常重要。這是毛主席所指示的工作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很好地運用。寫作《西行紀談》可以說是運用這個領導方法的一種嘗試。從它發表以後所得到的反應來看,效果是不壞的。

  我們檢查工作的目的,總是為了貫徹實行黨的方針、政策。我們基層幹部,特別是農村的基層幹部,直接擔當著組織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重大責任,是直接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人。那麼,縣以上領導機關的主要職責就在於在黨的方針、政策制定以後,切實地幫助基層幹部領會党的方針、政策,幫助他們劃清正確與錯誤、許可做與不許可做的界限,幫助他們學會走群眾路線,同群眾一道使方針、政策見諸實行。這就不僅要及時地向他們傳達和講清政策;更重要的是還要不斷通過具體的事實,給他們分析我們所做的工作對在哪裡,或者錯在哪裡,從而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通過切身的體會,進一步明確地劃清政策界限。《西行紀談》也是這樣的一個試驗,即從一個個具體事實材料的分析中,引出關於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經驗教訓來,這樣可以使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比較容易明瞭,容易接受,可以啟發他們仿照所提出的意見,解決自己工作中的問題,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尤有進者,我們黨的每一項政策,都是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的。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動員和組織群眾起而為自己的利益奮鬥,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所畢生致力的事業,也就是我們黨的群眾觀點的中心。我們黨的政策的總的出發點,就是這個群眾觀點。目前,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展生產就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群眾利益。現在,我們的許多幹部,對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既然是那麼勤勤懇懇、忠心耿耿,但為什麼又總是不能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而且還會搖擺不定,甚或做出某些蠢事來呢?這主要的是,他們還沒有牢固地確立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以致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精神實質不瞭解或者瞭解不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緣故。沒有牢固的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就難於明晰地和銳敏地分辨美與醜、善與惡、好與壞、正確與謬誤、許可做與不許可做的界限,也就難於自覺地和勇敢地去執行黨的方針、政策,也就極容易為主觀主義的思想所蒙蔽,或受到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而做出一些蠢事或壞事來。我們的每一項政策,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群眾的利益;這裡包括著長遠利益和目前利益兩個方面,黨的政策總是全面地體現這兩個方面的利益,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的。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按黨的政策辦事,必須以群眾觀點和生產觀點為其基本的出發點。為了教育我們的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明確地樹立這些思想,讓他們讀一讀《西行紀談》的每篇文章,是會有裨益的。

  《西行紀談》的寫作,也是在新聞報道上的一個試驗。目前省內的報紙在新聞報道上存在著一些問題。是哪些問題呢?一曰不敢於提出問題,二曰缺少建設性的批評,三曰體裁格式單一化。可以說,不尖銳和八股氣,就是目前新聞報道上的通病。報紙的主要任務,是宣傳和貫徹黨的政策。黨的一個政策下去以後,由於幹部的認識總是參差不齊的,那麼,作為貫徹政策的極為重要的工具的報紙,就必須在貫徹政策的過程中,幫助黨委去解決一個個問題,防止和克服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隨時指導下面幹部和人民群眾劃清政策界限,鼓勵和幫助他們按照政策所指示的做好工作。因而,報紙就必須不斷地、一個一個地把工作中的問題尖銳而明確地及時地提出來,把那些解決這些問題的好經驗傳播開去,同時還得適當地批評那些離開了黨的政策的錯誤觀點和做法。現在,我們的報紙雖然努力在這樣做著,可是總還未能令人滿意。我們的新聞工作人員就是不敢尖銳地提出問題,怕在報紙上開展批評。省委多年來要求報紙開展批評,而批評總是展不開。究其原因,首先當然是水平所限,不容易從實際中抓到最中心最關要緊的問題。其次是他們有顧慮。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又是不應有的。《西行紀談》的每一篇文章,總是要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有表揚又有批評。這些文章中的屬￿批評方面的意見,登在報上,是不是「潑冷水」呢?會不會起消極作用呢?顯然,都不是,都不會。有了這個樣子,我想從事新聞工作的同志,顧慮就可以消釋了。我們的工作,成績是主要的;但又決不是一點缺點也沒有。因此,我們的報紙以表揚成績為主,但又不可沒有批評。現在,報紙對工作成績的宣傳,儘管材料很多,篇幅很多,而對照這些事物的本身,可說是宣傳了千分之一也不到。而在另一方面,報紙缺少了建設性的批評,也使人看了覺得真實感不足,即沒有全面地反映客觀真實情況。報紙上的批評,當然不要過多、過分和過於集中,否則也是違反了客觀的真實;但是,建設性的批評則是一張報紙所不可缺少的。這些批評,只要在立場、觀點上是正確的,對社會主義事業是滿腔熱情的,是為了貫徹黨的政策而不是違反黨的政策的,對被批評的單位是採取共命運、同呼吸的態度的,對它的缺點和錯誤能分析其產生原因和指出改正辦法的,那就決不是什麼「潑冷水」,決不會起消極作用,到什麼時候來看也不會被認為是右傾。

  報紙要提出問題,那就要求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鍛煉自己的立場、觀點。除此之外,還要把眼、耳、腿、腦、手這些在認識客觀世界、反映客觀世界時需要使用的器官統統運用起來。現在,我們的記者往往只帶耳朵,找某些做實際工作的幹部談一談,聽了就寫,很少深入到第一線的現場,親眼看一看,再用腦子想一想,然後動筆。我們長著兩隻耳朵,是為了兼聽。要一邊聽幹部的話,一邊聽群眾的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古人也這般說的。可是,我們的記者同志,往往只注意聽幹部的話,而沒有更多地去聽群眾的話,互相參照;只用一隻耳朵,而不是用兩隻耳朵。這樣,就發現不了什麼問題,而只能寫出一些一般化的報道,還寫了一些不真實的報道。要寫出提出工作中的問題的新聞通訊,必須眼、耳、腿、腦、手「五官」並用。耳要聰,目要明。深入實際中去,到群眾中去,多看,多聽,多想,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這樣總是比較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

  我們的報紙也有過不少好的文章,好的通訊,但體裁格式單調則是通病。寫文章、寫通訊,總要有體裁、格式,而豐富的現實生活要求體裁多樣化、格式多樣化,以便確切地加以表現。比方寫字,顏、柳、歐、蘇,就是四體。現在我們的報紙的文章、通訊,當然也有一個體;不過,看來看去,只有那麼一個體,天天只是這個體,篇篇只是這個體,即使這個體裁很好,也會使人感覺單調無味,顯得八股氣。初寫文章、通訊,難免要模仿,但寫文章、通訊,總不能只去模仿那幾個人或那幾篇東西,必須進而有所創造。《西行紀談》的文章,看來,可以說是在新聞報道方面創一體、備一格。如果這個看法成立的話,那麼,只要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既在新聞報道的內容方面用功,又在新聞報道的形式方面用功,打破某些陳舊的格調,跳出相互模仿的圈子,創造出更多的好體裁好格式來,我們的報紙就可以辦得豐富多采,引人入勝,動員、組織、教育群眾的作用也就會更大。當然,不能說這二十多篇文章一點八股味道也沒有了,由於它是隨行隨談,隨寫隨發的,它的形式還遠遠不夠理想。不過它給人以一種新穎的感覺,卻是比較明顯的。

  《西行紀談》在上述三個方面作了試驗,它自從在報紙上刊登以來,所得到的反應是良好的。為供做領導工作的同志和各級幹部,特別是做宣傳工作的幹部改進工作的參考,現在,把它做了若干補充和修改,編成這個小冊子,我想是很有好處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