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芸齋瑣談 | 上頁 下頁
談理解


  這些年,理解一詞很流行。好像過去人們都不知道這個詞兒,是一種新發明似的。從此以後,是不是人們之間,理解的程度就會加強加深了呢?不得而知。

  我認為,人與人的相互理解,自古以來,就被看做是應該的,但做到,卻是很困難的。這像很多事情一樣,這不僅僅是一種願望,而是一種實際。凡是實際,都包含著歷史、時代、環境諸種因素。如果只理解一種因素,不理解別種因素,必然會造成誤解。即使同一因素之中,還有因時、因地、因人的差別。至於偶然的影響,那就更是千變萬化,難以捉摸的了。

  所以說,理解是不容易做到的。

  我沒有寫過暢銷的書,有些稿費,「文化大革命」,為應付當時局面,已上繳國庫。近年雖時有短文發表,每篇或二十元,或四十元,於生活不無小補,然一二年才能湊成一本小書,稿酬亦不過千元上下。銀行雖尚有些積蓄,然須防老,不敢輕動。

  這是我的經濟實際,但有些人就不能理解,「文革」時的一些情景,且不去說了。直到現在還有人張口借三千五千。有一位貴州小姑娘,來信向我要兩千,還要我親自給她送去,她在村邊等我。

  她不知道,我即使能旅遊,也遊不到貴州了。這就是因為她不理解我的另一種實際:我不是慈善家,甚至不是一個慷慨的人。

  還有的青年人,來信叫我買書、買物品,替打官司。他們說,如果你出不去,可以派秘書去辦。

  他們不知道,我這裡沒有秘書,一輩子也沒有用過秘書,現在甚至沒有三尺應門的童子。我住在三樓,上下不便,每逢有收報費,投掛號信的,在樓下一喊叫,我就緊張萬分,天黑怕跌交,下雪怕路滑,颳風怕感冒,只好不訂報,不叫朋友寄掛號件。就是平信,也因不能及時收取,每每遺失。在此,籲請朋友來信,不要再貼特種郵票。

  這又是一種實際,鮮為人知。

  近年作家一行,早已不為人羡慕,因為他們的收入,已遠不及演員、歌星、畫家,甚至做小生意的人。但社會上的一些書呆子,仍把它看作生財之道,還以為我們這些人生活得多麼闊氣,多麼幸福,多麼有辦法。這註定他們的前途,也不會光明的,因為他們對人的實際,理解太不夠了。

  但這也只是一方面的實際,另一方面則是:多一分資財,就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資財,就少一分理解。這是古今一致的。

  古人云:隔行如隔山。俗話又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都是經驗之談,不可不信。雖是同行,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相互理解的;即使是親人,理解也不會是那麼全面的。舊劇《刺王僚》有唱詞曰:雖然是兄弟們情意有,各人心機各自謀。每聽到時,心裡總是感慨萬分的,驚心動魄的。

  1990年2月2日上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