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芸齋瑣談 | 上頁 下頁
談文學與理想


  ××同志:

  前兩天,我看過了你寄來的小說,並於昨天,托人把剪報給你寄了回去。

  這篇小說,生活和人物,都有現實的根據,但出自你的筆下,總給人一種低沉的感覺。我當時想,如果是我這個年歲寫的,就合乎邏輯了。你這樣年青,寫這種情調的小說,顯然是早了一些。

  我這種想法,並不合乎創作的規律。每個人的創作道路,不會相同,即使同時代的人,也不會一樣,何況我們的年紀相差這樣遠,經歷的道路如此不同!但是,作為一個同行,並對你有良好願望的我,又好像瞭解一些你的思緒,你的企圖,你的對人生的看法。

  說是瞭解,是相對而言。我曾經對一位青年女作者說:「我不瞭解你們這一代作家,更不瞭解你們作品中所寫到的,那些比你們更年青的一代,比如最近我讀到的你的一篇小說裡面的姐姐和妹妹。」她聽了好像還有些不高興,但我說的是真情實話。這可能和我好多年足不出戶,與當代青年接觸很少有關。

  我瞭解我們這一代作家,也比較瞭解我們上一代的作家。

  我們這一代和我們上一代的作家,可以說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他們都有機會上過中學或大學,有的並留學外國。就是說,他們的當作家以前的生活,都是比較優裕的,有比較充實的學識修養。他們本身在執筆以前,並沒有經受過什麼饑寒之苦。然而他們的作品,卻滿懷同情勞苦的人民。他們經歷的是大動盪,或者說是大變革的時代。比我們老的一代,遇到的是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我們自己遇到的,則是民族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這兩代作家,在從事寫作之初,接受了世界上先進的革命思潮,受到國內革命力量的影響,加強了他們為人生而藝術的思想和意志。當然也有些作家,自覺地站在革命鬥爭旋渦之外,但他們的作品,不為當代所重視,因而影響甚微。

  這兩代作家的作品,在政治思想上,都有明顯的傾向性。

  其中當然又有分別,有站在潮流之前的,有處在潮流之中的,也有遠離潮流而只是心嚮往之的。但他們都是有理想的,有支持自己寫作的精神力量的。

  這是時代,也可以說是這一時代的政治,對作家的強大的影響。政治與文藝無關的說法,從這兩代作家的經歷,證明是不可信的。

  我青年時期也讀過孔孟的書,老莊的書,韓非的書,都研進不深。也讀過一些外國不同思想流派的文學作品,包括尼采的作品。也讀過吳稚暉的書,梁漱溟的書,周作人的書。

  後來終於集中精力讀新興社會科學,十月革命文學和魯迅的書。

  這種選擇,在當時,並非我一個人,社會上所有從事文學工作的青年人,都在向這方面探索追求。

  三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流浪時,東安市場小書攤,在晚上都擺出一張馬克思的像片。他們知道,凡是來這裡買書的人,都從心裡嚮往著革命。高爾基的肖像,對於這些青年,吸引力也很大。

  抗日戰爭時期,我在晉察冀邊區工作,唱過從西北戰地服務團學來的一首歌,其中有一句:「為了建立人民共和國」,這一句的曲調,委婉而昂揚,我們唱時都用顫音,非常激動。

  那時候,引導作家們寫作的,就是這些鮮明而有號召力的政治目標,經過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我們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我們這一代作家青壯年時期的歷程總結。

  我不瞭解你們這一代作家的學習過程、生活過程和所持理想的形成過程。但我知道,十年動亂,實際上對每個正直的人,都是一種意想不到的大不幸。你們看到了老一代作家的遭遇,老一代也看到了你們一代的遭遇。這種遭遇,不能不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對於作家。我瞭解自己在這一時期,思想感情所經歷的痛苦磨煉,但我對青年人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則所知甚少。作為一個作家,每時每刻,都和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不管任何處境,他不能不和廣大人民,休戚相關。國家、人民的命運,就是作家的命運。

  我們這一代,經歷了國家和人民的苦難、鬥爭、曲折艱辛的時期。對作家來說,這很難認定是幸還是不幸。十年動亂是一個大悲劇,但整個歷程並非都是悲劇。我不知道,你們這一代,如何評價我們的作品,以及如何看待我們的遭遇。

  我們遭遇的挫折,不應該引起你們對戰鬥的文學的失望。

  現在,我們這一代,很多人的墓木已拱,有各式各樣的下場,現在無須再去談論它。文學事業正如其他事業,是不會停滯的,是不會間斷的,是繼往開來的。人民希望能有更多更有為的作家出現。他們和國家人民擁抱在一起,共同呼吸,有共同理想。

  作家沒有理想,就常常走到虛無主義那裡去。虛無主義本身又永遠不能成為一種人生的理想,只能導致作品和作家的沉落。歷史上,很多有奇異才華的作家,就是在這個深淵裡消失了。虛無主義不能成全作家。

  在經歷種種憂患之後,我時常警惕自己。

  歷史和現實,在不斷運轉,不斷前進。推動歷史,反映現實,作家有一份力量,但不能妄自尊大,以為自己會有多麼了不起的作用。

  憂國憂民,是中國文學的一個顯著的傳統。這一偉大傳統,從古代歌謠,就充分表現出來了。歷代的詩歌、小說、戲劇,都在繼承這一傳統。今天的作品,尤其需要發揚它。這是時代的大主題。

  尊重和發揚我們民族的傳統,包括文學藝術的傳統,對當代的青年作家來說,恐怕是很重要的。

  至於處世之間的一些苦惱,個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這是隨時都可以發生的。處理這些問題,最好用中國哲學的方法。不然就徒傷心神,無補實際。讀書是用來幫助自己前進的,無論舟楫車輪,都可利用。

  總之,多讀一些中國歷史,包括文學史,多讀一些中國文學典籍,就會知道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歷代產生的作家,遭遇雖多不幸,他們的工作,是無愧於自己的民族的。願你多讀多寫。

  1983年8月27日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