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書林秋草 | 上頁 下頁 |
讀一篇散文 |
|
在四月三十日《天津日報》的《文藝週刊》上,讀到了賈平凹同志的散文《一棵小桃樹》。關於這位作家,近些年常看到的是他寫的高產而有創造的小說,一見這篇短小的散文,我就感到新鮮,馬上讀完了。 說實在的,這些年因為自己不寫小說,也就很少看小說,雖說有時寫點散文,散文看的也很少。原因之一是很多短篇小說都過長,幾乎進入中篇範圍,而有些散文,也很長,幾乎又進入了小說的界限。看起來都是很吃力的。這種長風,還真不好刹住,一些報刊、評論家一方面要求寫短,一方面又對寫得長的大加稱讚,作者就更收不住自己的筆了。 我也曾想:為什麼要寫這麼長呢?要說是為了追求利,那就太冤枉我們的作者,但要說是為了追求名,則不為無因。以大自重,以長自喜,古已有之,今人為甚罷了。關於小說,暫且不要去談它,因為已經談了很多年了,其長如故,並不稍衰。這裡只是說說散文,一篇散文,要寫上萬把字,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真是罕見的現象,現在卻到處可以遇見。 就說是不得不長吧,比如,作家確實有那麼多新的感情和好的見解,難以割捨,寫得長一點,我們耐心讀一下也就是了。不巧的是,凡是長篇散文,新鮮意思卻非常之少,語言也是陳詞濫調。恕我直言,有些段落,都是現成詞藻,流行語言,甚至像電影解說詞或導遊解說詞。其所表達的感情,其所伸張的道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韓愈送孟東野序,第一句: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成為千古名句。文章也是名文,只有一千字左右。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第一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文章也是名文,不到兩千字。這已經是蘇東坡散文中的長篇了。 有的人或以地位高,或以名聲重,在寫文章的時候,以為不長不足以服眾,不足以表示身分,也常常情不自禁地擺起架子。手裡又沒有那麼堅實的磚瓦,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就沒有什麼味道了。但因為是位高、名重之人寫的,青年學子就視為範文,去模仿,於是就愈來愈長了。不知道我這個推理對不對。 文章長是一個方面。形式單調,又是一個方面。本來中國的散文,是多種多樣的。歷代大作家的文集,除去韻文,就都是散文。現在只承認一種所謂抒情散文,其餘都被看作雜文,不被重視。哪裡有那麼多情抒呢?於是無情而強抒,散文又一變為長篇抒情詩。 賈平凹同志這篇散文,卻寫得很短。形式也和當前流行的不一樣。按說,他所處雖非高位,但按實際斤兩來說,他的名已經不算不重,肯寫這樣的短文,又肯寫給地方刊物發表,就很不容易了。這是一篇沒有架子的文章。 其實,文章寫得短小的一個主因,就是作者有真實的情感。我們常說假、大、空,這三個字,確實有內在聯繫。相反,真實和短小,也有內在聯繫。短小和精悍聯繫在一起,所以說,好文章,短小是一個重要條件。 這篇散文的內容和寫法,現在看來也是很新鮮的。但我不願意說,他在探索什麼,或突破了什麼。我只是說,此調不彈久矣,過去很多名家,是這樣彈奏過的。它是心之聲,也是意之嚮往。是散文的一種非常好的音響。 1981年4月30日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