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風燭庵文學雜記 | 上頁 下頁
小說的取材


  同一天晚上,不知道為什麼,讀書的興致這樣高,又讀完了登在《人民日報》上的鄧友梅的小說:《尋訪「畫兒韓」》。

  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作品,我耐著寒冷一口氣讀完了。

  鄧的小說,語言流暢,熟悉掌故,情節緊湊,並有出人意外的驚人之筆。讀完以後,也認真想了一下:凡小說,材料為基礎,主題為導引。主題之高下,取決於作家的識見。自此以後,小說或成宏偉建築,或雖成建築,而仍是材料雜陳,不得而定也。

  這篇小說的大部分著重寫了舊社會,文物行業的奸巧偽詐,寫得很真實生動。我近年附會風雅,也很喜歡看一些有關文物及其經營者的記述文字,但這方面的知識很是淺薄。讀後感到作者在這方面是作了充分的調查的。

  小說的後面一部分,是寫解放以後,從事這一行業的變化,和有些人物的不幸遭際的。這一部分約占整個篇幅的三分之一,寫得簡略、一般。

  我想作品的主題何在呢?如果重點放在解放以後,我以為社會意義和認識作用會更大一些。作家卻把重點放在了前面,就使這篇小說成為京華街頭巷尾談論的逸聞軼事。而凡此種種,也可從前人一些筆記小說中得之。這樣做,使人有主題本末倒置的感覺。

  以上只能說是個人的讀書心得。其實,作者會比我想得更清楚。就整個小說的取材來說,取材舊社會,應該說是遠的;取材解放以後,應該說是近的。對觀察體驗來說,遠的間接,近的直接。一般規律寫間接難,寫直接易。今作者反其道而行之,是舍易而取難呢,還是因為對難易的看法正相反,才不得不如此做文章呢?我想,是後者起了決定作用。

  1981年11月7日中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