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風燭庵文學雜記 | 上頁 下頁 |
作家與文化 |
|
現在,無論你住在什麼地方,走到什麼地方,看到的是做交易,聽到的是買賣吆喝聲,以及與此有關的人情世態。 社會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文化環境的變化。文化環境對作家的形成,尤關重要。 三十年代,作家的文化環境,是學校用功,圖書館苦讀,公寓和流浪生活,貧窮和追求革命。這種例證,可以在《新文學史料》上讀到,田濤寫的一篇回憶,比較典型。 現在,大學中文系的師資情況,學生生活和讀書的情況,和過去大不相同。圖書館的狀況,也有變化。尤其是報刊、出版部門,對作家和作品質量的影響,是應該認真研究的。 文化修養,是成為作家的基礎。沒有很好的文化環境,不認真讀點書,是不能成為真正的作家的。 過去,我們曾提倡過工人作家,農民作家,士兵作家。現在看來,有些是曇花一現,熱鬧一時,難以後繼。這還是以階級衡量一切,代替一切,以為出身好,什麼也就可以好的觀點造成的。當然農民、工人、士兵都可以寫出好的文學作品,但如果要保持下去,要進步,就必須繼續打好基礎,多讀些書,提高自己的文化。 我見過一些農民出身的作家,因為讀書少,文化低,而又成名早,背上了一個作家的包袱,妨礙了他們的進步,在創作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作家成名太早也不好。歷史上就屢有明證。所謂神童,所謂天才,都和所謂特異功能一樣,靠不住。文學和音樂美術不同。我一向不去吹捧孩子們的寫作,那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有些家長,過於熱衷於此,我覺得可以三思。 大器晚成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但文學創作,又不完全是這麼回事。如果少年、青年時期,沒有在這方面作過努力,等到中年、老年,再拿起筆來,也是很難有成就的。創作,是需要青春的火力的。是需要持續進行的。成績和才能,是與日俱增的。 文學創作,生活的積累,和技藝的提高,需要同步進行。 這種配合,當然每個人不完全相同,但其規律,大體是一致的。 讀書,也是少年、青年時,效果最好,能夠終身享用。有些人,因為成名早,忙著去寫作,等到覺悟到,自己的文化不夠用,已經進入中年,再去補課,收益就小了。但覺悟到這一點,總比一直不覺悟,把作品不受歡迎的原因,完全推到外界的人,好一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