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孫犁 > 耕堂讀書記 | 上頁 下頁
《胡適的日記》


  因為長期不入市,所以見不到新書。過去的書店,總印有新書目錄送人,現在的出版社,是忙著給別人登廣告,自己的出版物,也很少印在書的封三、封底上。過去商務、中華都是利用這些地方,分門別類地介紹自己的出版物。對人對己,都很有利。這一傳統,不知道為什麼,不被當代出版家留意。

  《胡適的日記》也是宗武送來的。上次他送我一部《知堂書話》,我在書皮上寫道:書價昂,當酬謝之。後來也沒有實現。這次送書來,我當即拉抽屜找錢。宗武又說:書很便宜,不必,不必。我一看定價,確實不貴,就又把抽屜關上了,實在馬虎得很!後來在書皮上寫道:書價不昂,又未付款。可笑,可笑。

  這書是中華書局前些年印的,但我一直不知道。我現在不能看長書,所以見到此書,非常高興。當晚,就把別的功課停了,開始讀它。

  《胡適文存》和他寫的《中國哲學史(半部)》、《白話文學史(半部)》,在初中時,就認真讀過了。現在已經沒有多少記憶。因為,很快思想界就發生了變化,胡適的著作,不大為當時青年所注意了。

  文化,總是隨政治不斷變化。五四文化一興起,梁啟超的著作,就被冷落下來;無產階級文化一興起,胡適的文化名人地位,就動搖了。就像他當時動搖梁啟超一樣。這是誰也沒有辦法的,無可奈何的。

  這只是就大的趨勢而言。如果單從文化本身著眼,則雖冷落,梁啟超在文化史上的地位,胡適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仍是存在的,誰也抹不掉的。

  我以為胡的最大功績,還是提倡了白話文,和考證了《紅樓夢》。近來聽說他晚年專治《水經注》,因為我孤陋寡聞,沒有見到書,未敢隨便說。但專就一部舊書,即使收集多少版本,研究多麼精到,其功績之量,恐怕還是不能和以上兩項相比。

  提倡白話,考證紅樓,都是一種開創之功。後來人不應忘記,也不能忘記。提倡白話,又是一種革命行動。考證紅樓,則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不過,什麼事,也不能失去自然。例如,《胡適的日記》,這個「的」字,加上好,還是不加上好,是可以討論的。文學是工具,怎樣用著方便,就怎樣用。不一定強求統一,違反習慣也不好,會顯得造作。

  我還以為,近年的紅學,熱鬧是熱鬧了,究竟從胡適那裡走出了多少,指的是對紅樓研究,實際有用的東西,也是可以討論的。

  1990年11月30日下午,大風竟日未停。

  昨夜不適,夜半曾穿衣起床,在室內踱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