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孫犁 > 耕堂讀書記 | 上頁 下頁
讀《史記》記(跋)


  清人有關《史記》之著述甚多,多為讀書筆記。最有名者,為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之讀書雜誌。我有金陵書局刻本。

  此書,我在中學讀書時,謝老師即為介紹,極為推崇。然中學生《史記》原書,尚未讀懂,更未全讀。此師以己之所好,推及于學生,實無的放矢也。今日讀之,興趣亦寡。序言,略有情致,其他皆個別文字之考證,甚乾燥無味。我尚購有王鳴盛、錢大昕、趙翼之著作,皆為中華書局近年排印本。其治學方法與王氏同,亦皆未細讀。近人整理的郭嵩燾之史記劄記,考據之外,還有些新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治學方法,治學愛好,終生孜孜,流連忘返。這種意趣,後人是難以想像的。此後,魯迅先生于《史記》研究,頗有新的見解,惜《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論及司馬遷者,文字不多。

  其實,《史記》有集解、索隱、正義,再加上乾隆四年校刊時之考證,對於讀這部書,文義上的理解,文字上的辨認,也就可以了。再多,只能添亂,于讀原書,並無多大好處。所以,我讀古書,總是採取硬讀、反復讀的笨法子,以求通解。

  我有兩種《史記》:一為涵芬樓民國五年影印武英殿本。

  一為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此本也是據武英殿本排印的,餘慮其有誤植,故參照影印本。這兩種本子,拿放都很輕便,字大清楚,便於老人閱讀。

  我沒有購買中華書局近年標點的本子。我用的本子,都沒有斷句,更沒有標點。此次引文,標點都是我試加的,容有錯誤。發表前,請張金池同志,逐條參照中華標點本,以求改正。這是很麻煩的事,應當感謝。

  我以為:讀書應首先得其大旨,即作者之經歷及用心。然後,就其文字內容,考察其實學,以及由此而產生之作家風格。我這種主張,不只自用于文學作品,亦自用于史學著作。

  至於個別字句之考釋,乃讀書之末節。

  黃卷青燈,心參默誦,是我的讀書習慣。此次讀《史記》,仍舊用這種辦法。然而究竟是老了,昨夜讀到哪裡,今夜已不省記。讀時有些心得,稍縱即又忘記。欲再尋覓,必需檢書重讀,事倍而功半。

  但還是讀下去,每晚躺在床上,讀一卷,或僅讀數頁。本紀、世家、列傳,及卷首卷尾部分,總算粗讀一過。其他,實仍未讀吧。回憶自初中時,買一部《史記菁華錄》,初識此書。

  時至今日,用功僅僅如此,時間之長,與收穫之少,可使人慚愧。讀書,讀書,一個人的一生,究竟能真正讀多少好書,只能自己心中有數了。

  至於行文之時,每每涉及當前實況,則為鄙人故習,明知其不可,而不易改變者也。

  1990年3月11日晨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