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沈從文 > 長河 | 上頁 下頁 |
橘子園主人和一個老水手(1) |
|
辰河是沅水支流,在辰溪縣城北岸和沅水匯流。呂家坪離辰溪縣約一百四十裡,算得是辰河中部一個腰站。既然是個小小水碼頭,情形也就和其他碼頭差不多,凡由辰河出口的黔東貨物,桐油、木材、煙草、皮革、白蠟、水銀,和染布制革必不可少的土靛青、五倍子,以及辰河上游兩岸出產的竹、麻與別的農產物,用船裝運下行,花紗布匹、煤油、自來火、海味、白糖、紙煙和罐頭洋貨,用船裝運上行,多得把船隻停靠在這個地方上「覆查稅」。既有省裡委派來的收稅官吏在此落腳,上下行船隻停泊多,因此村鎮相當大,市面相當繁榮。有幾所中等規範的榨油坊,每年出貨上千桶桐油。 有幾個收買桐油山貨的莊號,一部分是漢口、常德大號口分設的。有十來所祠堂,祠堂中照例金碧輝煌,掛了許多朱漆匾額,還迎面搭個戲臺,可供春秋二季族中出份子唱戲。有幾所廟宇,敬奉的是火神、伏波元帥以及騎虎的財神。外幫商人集會的天后宮,象徵當地人民的希望和理想。有十來家小客棧,和上過捐的「戒煙所」,專為便利跑差趕路人和小商人而準備。地方既是個水碼頭,且照例有一群吃八方的寄食者,近於拿乾薪的額外局員,靠放小借款為生的寡婦,本地出產的大奶子大臀窯姐兒,備有字牌和象棋的茶館,……由於一部分閒錢一部分閒人,以及多數人用之不盡的空閑時間交互活動,使這小碼頭也就多有了幾分生氣。 地方既有財有貨,經常又駐紮有一百八十名雜牌隊伍或保安團隊,名為保護治安,事實上卻多近於在此寄食。三八逢場,附近三五十裡鄉下人,都趁期來交換有無,攜帶了豬、羊、牛、狗和家禽野獸,石臼和木碓,到場上來尋找主顧。依賴飄鄉為生的江西寶慶小商人,且帶了冰糖、青鹽、布匹、紙張、黃絲煙、爆竹以及其他百凡雜貨,就地搭棚子做生意。到時候走路來的,駕小木船和大毛竹編就的筏子來的,無不集合在一處。布匹花紗因為是人所必需之物,交易照例特別大。耕牛和豬羊與農村經濟不可分,因為本身是一生物,時常叫叫咬咬,作生意時又要嚷嚷罵罵,加上習慣成交以前必盟神發誓,成交後還得在附近吃食棚子裡去喝酒掛紅,交易因而特別熱鬧。飄鄉銀匠和賣針線婦人,更忙亂得可觀。 銀匠手藝高的,多當場表演鍍金發藍手藝,用個小管子吹火焰作鑲嵌細工,攤子前必然圍上百十好奇愛美鄉下女人。此外用「賽諸葛」名稱算命賣蔔的,用「紅十字」商標拔牙賣膏藥符水的,無不各有主顧。若當春秋季節,還有開磨坊的人,牽了黑色大叫騾,開油坊的人,牽了火赤色的大黃牯牛,在場坪一角,搭個小小棚子,用布單圍好,竭誠恭候鄉下人牽了家中騍馬母牛來交合接種。野孩子從布幕間偷瞧西洋景時,鄉保甲多忽然從幕中鑽出,大聲吆喝加以驅逐。當事的主持此事時,竟似乎比大城市「文明接婚」的媒人牧師還謹慎莊嚴。至於辰河中的行船人,自然尤樂於停靠呂家坪。因為說笑話,地名「呂家坪」,水手到了這裡時,上岸去找個把婦人,口對口做點兒小小糊塗事泄泄火氣,照風俗不犯行船人忌諱。 呂家坪雖儼然一個小商埠,凡事應有盡有,三炮臺香煙和荔枝龍眼罐頭,可以買來送禮。但隔河臨近數裡,幾個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鄉村景象好好保留下來,呂家坪所有,竟仿佛對之毫無影響。人情風俗都簡直不相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裡可不必花錢,一到呂家坪鎮上,便是極酸的狗矢柑,雖並不值錢,也有老婦人守在渡口發賣了。雖然這種買賣與其說是為賺錢,還不如說是為消遣。 蘿蔔溪是呂家坪附近一個較富足的村子。村中有條小溪,背山十裡遠發源,水源在山洞中,由村東流入大河。水路雖不大,因為長年不斷流水,清而急,鄉下人就利用環境,築成一重一重堰壩,將水逐段瀦匯起來,利用水潭蓄魚,利用水力灌田碾米。沿溪上溯有十七重堰壩,十二座碾坊,和當地經濟不無關係。水底下有沙子外全是細碎金屬,所以又名「金沙溪」。三四月間河中楊條魚和鯽魚上子時,半夜裡多由大河逆流匍匐而上,因此溪上游各處堰壩水潭中,多鯽魚和楊條魚,味道異常鮮美。土地肥沃帶沙,出產大蘿蔔,因此地名蘿蔔溪,十分本色。 蘿蔔溪人以種瓜種菜種橘子為業,尤其是橘子出名。村中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園,無地可種的人家,牆邊毛坑旁邊總有幾樹橘柚。就中橘園既廣大,家道又殷實,在當地堪稱首屈一指的,應分得數滕長順。在過渡處被人談論的兩姊妹,就是這人家兩個女兒。 滕長順原來同本地許多人一樣,年青時兩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飯。到後又自己劃小小單桅船,放船來往沅水流域各碼頭,兜攬商貨生意,船下行必裝載一點山貨和蔬菜,上行就運零碎雜貨。因為年紀青,手腳靈便,一雙手肯巴,對待主顧又誠實可靠,所以三五年後就發了旺,增大了船隻,擴張了事業,先是作水手,後來掌舵把子,再後來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討媳婦時,選中高村一個開糖坊的女兒,帶了一份家當來,人又非常能幹,兩夫婦強健麻俐的四隻手不斷的作,積下的錢便越來越多。這個人於是記起兩句老話:「人要落腳,樹要生根。」心想,象一把勺老在水面上漂,終不是個長久之計。 兩夫婦商量了一陣,又問卜打卦了幾回,結果才決心在蘿蔔溪落腳,買了一塊橘園,一棟房子。當家的依然還在沅水流域弄船,婦人就帶孩子留在家裡管理田園,養豬養雞。船向上行,裝貨到洪江時,當家的把船停到辰溪縣,帶個水手趕夜路回家來看看婦人和孩子。到橘園中摘橘子時,就辭去了別的主顧,用自己船隻裝橘子到常德府做買賣,同時且帶家眷下行,看看下面世界。因為橘子莊口整齊,味道甜,熟人又多,所以特別容易出脫,並且得到很好的價錢。一個月回頭時,就裝一船辰河莊號上貨物,把自己一點錢也辦些本地可發落的雜貨,回呂家坪過年。 自從民國以來,二十年中沅水流域不知經過幾十次大小內戰,許多人的水上事業,在內戰時被拉船、封船、派捐、捉伕的結果,事業全毀了。許多油坊字號,也在兵匪派捐勒索各種不幸中,完全破了產。世界既然老在變,這地方自然也不免大有今昔,應了俗話說的,「十年興敗許多人」。從這個潮流中淘洗,這個人卻一面由於氣運,一面由於才能,在種種變故裡,把家業維持下來,不特發了家,而且發了人。 婦人為他一共養了兩個男孩、三個女孩,到現在,孩子已長大成人,討了媳婦,作了幫手。因此要兩個孩子各駕一條三艙四槳小鰍魚頭船,在沅水流域繼續他的水上事業,自己便在家中看管田莊。女兒都許了人家,大的已過門,第二第三還留在家中。共有三個孫子,大的已滿六歲,能拿了竹響篙看曬穀簟,趕鴨下河。當家的年紀已五十六歲,一雙手巴了三四十年,常說人老了,骨頭已松不濟事了,要休息休息。可是遇家中碾谷米時,長工和家中人兩手不空閒,一時顧不來,卻必然挑起兩大籮穀子向溪口碾坊跑,走路時行步如飛,不讓年青小夥子佔先。 這個人既於蘿蔔溪安家落業,在村子裡做員外,且因家業、年齡和為人義道公正處,足稱模範,得人信服,因此本村中有公共事務,常常做個頭行人,居領袖地位。遇有什麼官家事情,如軍隊過路派差辦招待,到呂家坪鄉公所去開會時,且常被推舉作蘿蔔溪代表。又因為認識幾個字,所以懂得一點風水,略明《麻衣相法》,會幾個草頭藥方,能知道一點時事,……凡此種種,更增加了這個人在當地的重要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