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政治報告討論後之結論 | 上頁 下頁
III.「八七」會議後之路線(2)


  這決議之後,引起同志們對這問題的討論。高漲問題,我不能細說,但我記得很清楚,中央說革命是高漲的,但不是高潮,若飛說是低落是不對的,如暴動後。他現在聲明只說比較五卅是低落——那就是「低潮」,說比五卅低是承認的,可是不能說是低落。中央也並未說革命是一直高漲的。中央十一月決議案之中提及了南昌的教訓與指出盲動主義的危險。

  「八七」之後中央主要的錯誤就是

  A.對暴動觀念之不清,加重了地方機關的盲動主義的情緒及方法。

  B.對革命形勢的估量,對敵人的強點未十分注意。

  ①現在來說這次大會對過去的批評和教訓。過去很多不正確的意見,雖然成為黨的正式意見,但發生了盲動主義,現在要正本清源。

  A.說盲動主義是由革命熱情而來,是膚淺的,是不對的。說盲動主義的危險性是對的。

  B.說盲動主義是僅僅由於「無間斷」論而來的(自然有一部分)這是不對的,我們不是托洛斯基的「無間斷」革命論。上海失敗,武漢失敗,廣東失敗,但鬥爭仍是起來的——在意義上說「無間斷論」方是主要的錯誤。

  C.說形勢的估量過分是誇張的。對上海的緊急決議案,中央的通告是有影響的(但江蘇省委的盲動,比中央更進一步,中央是制止的),可是有許多地方在未接到中央通告之前就發生了盲動主義。

  D.在討論時,有些同志很想注意城市,因此無意之中就輕視了土地革命,把土地革命與反帝國主義對立起來,這樣下去恐怕將來會使人不明白。

  E.說盲動主義等於農民意識,我是不同意的。第一,農民並不天天要暴動,例如江蘇等地方強迫殺人,農民不肯的事實就可證明。第二,關於爭奪城市,中央已指出明白,並不是要農民去攻城,而是要革命勢力在城市無產階級的日常政治、經濟爭鬥中樹立起來。

  F.說中央不注意不平衡的特點,中央早已指出中國革命之不平衡,決議案上是有的。實在呢,除上述的中央錯誤以外,助長盲動主義和失敗主義的還有組織上舊的工作方法。因此就找不著出路,在此狀態之下,就發生了蠻幹的傾向,以至煩悶的傾向,甚至要證明客觀上革命是向下走的。再則,舊的命令主義也可以助長盲動主義之發生。

  盲動主義的意義,我們現在兩個口號,第一個是肅清機會主義,第二是打倒盲動主義。布哈林同志說:「沒有相當的準備,沒有一定程度的暴動形勢的成熟,沒有極廣泛的群眾的革命高潮就開始暴動,這就是玩弄暴動」。這是很大的危險。上海事件之後,中央是注意反對了的,可是不十分堅決。

  「對於時局形勢有各方面的估量,對於時局形勢一般的分析……群眾情形,革命與反革命力量的比較,甚至技術方面都估計了,只有如此,才開始暴動」(布哈林報告),這是暴動的主要原則。盲動主義過去除主觀外,還有客觀的原因:

  A.失業的工人是我們很勇敢的同志,沒有出路,就要暴動,這種情形就反映到黨內來了。B.農村中的盲動主義(也許城市也有),有遊民無產階級的心理反映到暴動中來,因為國內戰爭,使他們格外加多,所以他們就迫不及待的亂動起來。

  ②命令主義。我們不僅是指出盲動主義,並且要看見盲動主義在組織上削弱黨的危險。這是要根本改變的。有同志說過,如果認識群眾,盲動主義一定很少,——使黨脫離群眾。此外還有使黨脫離群眾的命令主義。

  機會主義是命令式的。在上海指揮二次暴動[27]時,表示著限制革命的態度(命令不准動),現在盲動主義卻變成了命令非動不可。在形式上好像相反,其實是一個東西,是盲動與不動主義,它倆在組織原則上是分不開的。

  ③八七以後,危險不僅是盲動主義,並且有其他小資產階級的傾向:

  A.國民黨主義之餘毒。B.軍事投機。C.輕視自發鬥爭。D.黨權主義,如海陸豐。E.與群眾隔離,把農協與工會當成招牌,處處只看見黨的機關。F.燒殺政策,不一定是盲動主義,是反映遊民無產階級的心理。這種現象非常之多,汕頭組織三K黨[28],說不大殺大燒大搶就是機會主義。同時要注意並不是反對燒殺,是要組織革命的民眾,使他們實行革命的獨裁,使他們不要以為大殺大燒大搶是革命。G.布哈林說,真有群眾的鬥爭,並不反對紅色恐怖,而是反對以恐怖代替工會運動。H.要使黨員明瞭政策,並不要說是中央或國際命令,主要的是使黨員明確的瞭解,所以命令主義也是不好的傾向。I.輕視工人運動。中央在廣東暴動之後是更加注意工運了的,但客觀上黨員大多數的心理,都表示要到鄉下去。J.對民族運動之輕視。中央在廣東暴動之後已經提及,這是「八七」、十一月很顯著的缺點,至今未能全改的。K.在組織上過分民主主義化,在改組黨的過程中往往發生。L.工學界限。北方鬧得最大,以前在黨部同志,都換了工人同志。這是有原因的,就是過去智識分子太輕視了工人。然而此後決不可偏向于反智識分子的「馬哈葉夫主義」[29](在順直與廣東都有過)。M.理論教育。這次大會不希望僅僅有怎樣好的一個決議,而是要怎樣使工人同志明瞭理論,如決定辦黨校與訓練班。要知道工人政黨無理論是要破產的。總之,這許多的缺點,難道是反對機會主義過火了嗎?不是的!它是盲動主義的基礎,原因或其他的關係,也就是機會主義的。八七並不是反對機會主義太過,而是反對得不夠,因為機會主義,無論是右傾或左傾,都是離開布爾什維克的道路,都反映非無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的(遊民無產階級等)、以至紳士資產階級的意識,表示這些非無產階級的意識還影響著無產階級的政黨,而且影響得很深。八七之後,所以還有這些盲動主義、命令主義的現象,正因為肅清機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意識的鬥爭,做得太不夠了,我們說:

  盲動主義、命令主義的惡現象,並非由於反機會主義太過火了,而是因為反機會主義的鬥爭還太不夠。

  【注】

  [27]上海二次暴動,指1927年2月22日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

  [28]三K黨(Ku-Kluk-Klan),美國最老的恐怖組織之一,美國南北戰爭後,南部奴隸主和莊園主為鎮壓黑人和維護奴隸制而建立。

  [29]馬哈葉夫主義,即馬哈衣主義。參看本書《給國際的報告》之注釋⑤。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