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社會哲學概論 | 上頁 下頁
三、細胞——生命之歷程


  一切有機體都是細胞所組織成的,細胞乃是蛋白質的小球,內有細胞核,非常之小,要用顯微鏡方才能看得見。通常的細胞還能發展「外緣」,他的內容就漸漸因此而益流動。最低等的細胞體只有一個細胞,外緣卻極薄;大多數的機體卻是多細胞的。低等機體的細胞大致同樣的多;假使細胞的分工愈複雜,細胞的組合方式愈繁多,細胞的生理機能愈精巧,那動物也愈高等。譬如人的身體:骨肉筋皮等等都是細胞組成或長成的。細胞,——從單細胞動植物一直到人的細胞的繁殖方法都是「分裂」。細胞的中間漸漸縮緊,兩頭脹大,如此便分成兩個;所謂細胞體亦能如此。新分裂成的細胞體或細胞,自己重新凝聚一個中心點;——新細胞體裡四圍的細胞都擁向中心,新細胞也是如此團聚「外緣」使圍拱新細胞核,——於是原來的一個集體,分成兩個。普通胚胎之中,既受「種子」之後,便如此屢次的分裂組合而成熟新生物。已成熟的生物裡也有這種過程。生物的組成,完全是細胞的作用;細胞之中最多的成分便是蛋白質;蛋白質體專能吸收外界的營養品加以融化,同時又轉輾分裂:一集體吸引凝聚至於極點便自散滅而成新的多數集體。有機體的變化及性質是如此,所以有機體有生死。

  可以說:「生命是蛋白質體生存之方式」;此種生存之方式,便在自身各部分的永久不斷的自新。凡有生命的必有蛋白質體;凡蛋白質體不在潰敗的過程中的必發現生命。當然還必須其他的化學成分,才有持久的活的機體;然而單為生命之發現,卻並不需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的需要,只在於變成蛋白質而持續此生命。最低等的生物實在僅僅是蛋白質球,然而他們卻已有生命之表現。此種生命之表現是什麼意義呢?

  生命之表現首先便在於此蛋白質體吸取外界有益於己的物質,加以融化,同時體中的舊物卻因潰敗而排泄出去。非生物的體亦是不斷的變易,崩壞而又改組成新形式,自然現象之中無不如此;可是非生物體既然崩壞之後,便已非原物。石頭可以日益銷蝕,銷蝕一分便非原石。銷蝕崩壞的過程在非生物界是毀滅的過程,在蛋白質體卻是生存的基礎。蛋白質體內這種一方面潰敗一方面營養的過程若是停止,那蛋白質體亦就消滅,就是死。生命是蛋白質體存在之方式,——其主要的特性乃在於每一生物機體有時時「變易自己」的能力:「既是自己又是別物。」——時時從外界吸引別的物質而由內部驅出自己的物質。時時有細胞死去,卻又時時有細胞生長;所以經過一定的時間,機體的成分裡便已絕無舊物。可見生命乃是——物質之變易、改組,以營養與排泄相調劑的過程,這是蛋白質的性質。然而「物質的組合」可以因「交易」而頻受刺激,生出趨於「繁複」的傾向。組織方式愈複雜,生命的功能也愈多而愈細。

  最簡單的生命功能便是……蛋白質體與營養物質之間的擊蕩,吸取營養品時之收縮,融化營養品時之內動,因營養而增進之生長力。如此適應生長而起光覺溫覺,……直到極複雜的腦經作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