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中國革命中之爭論問題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誰革誰的命?(1)


  ——中國革命的黨綱與政綱問題

  中國革命的前途,照上述的分析,已經很容易看得出。但是五年以來,我們中國革命是「推翻帝國主義與軍閥」的革命,這一口號的內容,卻至今還沒有很明確的解釋。帝國主義的統治是在中國的軍閥政制裡表演出來,部分的還表演於各租界上之外國政府的直接統治,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了。可是軍閥是代表甚麼階級的呢?如是不能解釋明白這一點,而看著軍閥純粹是一種獨立的武裝勢力,那麼,不但策略上可以發生許多錯誤(例如與一切「商民」聯合,以抵制一切軍隊之策略),甚至於黨綱問題上都可以發生疑慮。既然這樣,我們必須確定明白中國革命的階級性。中國革命之中,是那一些階級起來反抗,反抗些甚麼階級?中國現在是誰革誰的命?只有這一問題解答之後,然後才能明顯的答覆「中國革命的目的何在」。

  中國辛亥革命的時期,治者階級是滿清貴族及官僚買辦階級,受治階級是農民、工匠、商人、商業資產階級。此外,還有站在革命與反革命兩者之間的商業化的地主土豪階級(地方上的紳士:諮議局、商會等),如俄國的自由派的鄉董會(Zemstvo)[98]。至於遊民無產階級,確實些說,就是失地的農民,他們開始都在革命方面,然而革命爆發之後,很迅速地崩散,不但反動的官僚買辦階級收買他們,殘殺他們,甚至於商業資產階級也幫著鎮壓他們。辛亥革命之中,華僑的商業資產階級——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確是主要的推動力,他們差不多在革命之中處於領袖地位:一切黨綱上的要求都以他們的要求為中心(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尤其是其中的「從荒僻地點建設鐵路至通商大埠」之規劃,實際上是匯合小農與華僑利益的要求)。這一民族的商業資產階級,經過袁世凱的賂買,經過與地主土豪階級的妥協(宋教仁容納章炳麟及張謇派之國民黨組織)始終在政治上是失敗了;不久,這一階級在經濟上也分化了。所以在辛亥革命時是商業資產階級想領導一般「平民」,革官僚買辦階級的命;但是這一階級不但政治上失敗,並且在經濟上消失其為革命階級的資格,於是中國革命漸漸失去他的中心。

  然而歐戰期間,中國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及工業無產階級,漸漸躍登政治舞臺,中國革命在這一階段之中,漸漸移轉他的社會基礎,革命裡各階級勢力的結合逐漸變化到一種新的方式。所以五四運動至五卅運動之間的時期,是一個過渡時期。這一過渡時期的主要點是:無產階級參加國民革命使小資產階級客觀上形成革命中之領袖階級。固然,小資產階級的力量不能領導任何革命,然而歷史上不少這種事實:落後的幼稚的資產階級「擁戴」自己的最左翼做他的政治代表。這最左翼便是店東的小資產階級——亦是小私有財產者的階級。何況在這一期間,中國無產階級客觀上既然尚未形成純粹的工業無產階級,而帶有濃厚的小資產階級性(如書生主義,政客主義,流氓式的紀律觀念,行會式的地方觀念),主觀上也就有不少謬誤的策略,其結果,是拱手讓小資產階級去領導革命。這一時期主要的政治要求,從外爭國權內除國賊起,經過國民會議,一直到最近的民選政府裡,其內容往往因為無產階級政黨策略之錯誤(如認「破壞聯合戰線」為萬惡不赦之罪),而涵著很多的小資產階級性,甚至於客觀上形成以小資產階級利益為中心的景象。而且這裡所謂小資產階級偏重于店東、商人的小資產階級,而不是工匠的小資產階級。所以五四至五卅時期的革命運動裡,商業資產階級的領袖部分變成買辦階級而反對革命,無產階級尚未強大而取得領導權,於是便是無產階級想在背後推著小資產階級去革官僚巨商階級的命。同時,比較工業的民族資產階級,亦在這一時期漸漸的形成起來,起初是站在革命與反革命之間,時時想要影響革命中的小資產階級,隨後更進一步表面上加入革命營壘,而謀奪取其領袖權。

  然而,中國革命到五四運動之後,已經加入俄國的十月所開始的世界社會主義的革命,中國的幼稚的無產階級直接加入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的隊伍,中國的國民革命客觀上也得到了新的使命。如果辛亥革命時,中國革命的性質是純粹資產階級民權主義的革命,那麼,五四之後便大不同了。五四之後的中國革命裡,各階級革命勢力與反革命勢力的結合,顯然有下列的傾向:(一)官僚買辦階級的反革命勢力,因帝國主義在華侵略更加深入而增長。(二)巨商買辦階級,從商業資產階級及商業化的地主土豪階級的分化裡形成出來;這兩部分買辦階級雖然混合,而其內部因列強的衝突而時有劇烈的鬥爭(軍閥的混戰),然而帝國主義經過這一階級掌握了中國經濟的最高權卻更加強厲了。(三)地主土豪階級,亦因國內商業深入擴大,而日益捲入帝國主義支配中國經濟的總機體,經濟上更加變成帝國主義的機械,政治上也就變成官僚巨商(大地主)階級——軍閥之附庸,消失其對抗派(Opposition)的資格。以上是反革命(Conter-revolution)的營壘。(四)民族的工業資產階級,在歐戰期間及其後幾年之中,漸漸的從商業資產階級之中發展出來,形成反革命與革命之間的中間勢力;這種中間勢力的通性是:對於反革命是對抗派,對於革命是妥協派。他在相當條件之下,認為有加入革命而破壞之之必要。(五)店東小資產階級,一方面因為「國貨生意」逐漸發達而日益傾向於劇烈的反帝國主義運動,別方面漸漸因為工人階級的階級鬥爭(不能和反帝國主義運動分離的階級鬥爭)猛烈起來,而發生危懼,因此,他在革命之中始終是動搖和猶豫的;然而小資產階級的群眾,如不剝削勞動的小商人及城市貧民,卻正和民族資產階級及店東小資產階級成一個反比例,革命運動愈高漲,「上等人」愈妥協或動搖,則他們也愈加革命化。(六)工匠小資產階級,單純自己工作的手工業者,尤其是受雇用于店東的手工業者及藝徒,卻是城市小資產階級裡最革命最徹底的分子,他們不但反對帝國主義軍閥,並且反對士紳及一切資產階級;五四之後,手工業工人的罷工運動(甚至於內地的),差不多繼續不斷的直到如今,最初是零星散亂的,並無任何指導的,尤其在江浙一帶;最近五卅之後,他們的運動卻大大的發展,漸漸歸納於無產階級的鬥爭,而受工人階級的指導。(七)農民在這一時期亦起了劇烈的分化:小農之中極少數變成富農;多數小農也日益革命化,直接贊助革命的戰爭;佃農與半佃農數量上大大的增加,並且開始劇烈的階級鬥爭;失地的農民(土匪)也更加增多,並且因為和城市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相接觸,而逐漸進於有意識的鬥爭;農民的鬥爭日益明顯的提出「農地革命」(Agrarian revolution)的要求,堅決的反對大地主的官僚買辦軍閥,反對地主土豪。(八)無產階級從一九二〇年開始經濟的階級鬥爭,一九二二年末,開始參加政治鬥爭的國民革命;他不但是最受帝國主義軍閥資本家壓迫的階級,而且是客觀上全中國裡最民權主義的階級,他在一九二三年便認清自己的最切近的革命目的,是「建立真正平民的民權」(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大會[99]的黨綱草案)。此外,中國革命在五四之後,已經加入「世界社會革命的進程中……,國民革命實在就是中國無產階級反對世界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聯合世界無產階級和各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協力縮短自政治革命到社會革命的過程,而達到共同的最高目的。」(見同上)所以世界無產階級也是中國革命裡的一個很大的動力。以上是革命(Revolution)的營壘。

  中國革命運動發展到五卅時期,這種局勢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是要中國無產階級領導農民工匠等小資產階級制止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主義之影響,而來革官僚買辦地主階級的命。——於是那過渡期間中國共產黨的錯誤策略,也就暴露出來。

  說到此處,中國革命的階級性也就很明白的了:所謂推翻軍閥,就是推翻帝國主義代理人之官僚、買辦、地主階級之統治,所以中國革命現時的職任,還並非推翻資產階級統治之無產階級革命,而多分是資產階級民權主義性的革命。——這是因為「農地革命」是中國革命之中樞。軍閥統治,實際上是大地主(官僚買辦)和小地主(土豪士紳)階級之政權,中國最大多數的人民是農民,都處於地主階級的半封建半農奴制度的剝削和壓迫之下。農民的革命要求,如耕地農有,土地國有,農民政權,賦稅統一,很明顯的是最民權主義的要求,而並非社會主義的要求。列寧論一九〇五年的革命[100]時,說當時俄國的革命無條件的是資產階級的革命,然而這一革命必定要以革命民權的獨裁制為目的(民權共和國的最小限度黨綱),這就是說:必須要無產階級聯合「共和派的資產階級」——農民,建立勞農民權獨裁制,決不可以聯合「立憲派的資產階級」——資本家,去建立大資產階級式的(美國式的)「民主政治」,同時,無產階級自己卻不力求加入臨時革命政府,而假做清高的在野黨,所謂「最左的對抗派」。中國的農地革命也有類似的性質,即使平均地權、耕地農有甚至土地國有完全實現,也和列寧所說的一九〇五年革命一樣,這些農地革命政策仍舊是資本主義發展的輔助,而並非反資本主義的政策。列寧曾經說這些政策之實行,可以發現美國式的農業資本主義化於俄國。中國革命的所以尚非社會主義的革命,正因為國內經濟的需要,是以農地革命為中樞,而農民的革命要求自然是徹底的民權主義,推翻地主階級:中國革命之中,民權主義的職任還沒有完了,而僅只在剛剛開始解決這些職任呢。

  然而中國革命與俄國一九〇五年的革命不同,他決不是無條件的資產階級性的革命,而只是有條件的資產階級性的革命。因為中國的農地革命是反帝國主義的革命,推翻地主階級(官僚、買辦、土豪——軍閥)的統治,同時就是對於列強帝國主義的一個最嚴重的致命的打擊。而且這一革命是世界社會革命中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是中國無產階級革世界資產階級的命。

  [98]俄國的自由派的鄉董會,即地方自治局,或譯地方自治會。1864年農奴制改革後,在歐俄地區建立的地方自治機構。分省、縣兩級,多由貴族、地主和資產階級把持。

  [99]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大會,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舉行。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問題。會議決議接受共產國際有關在中國實行國共合作的決議,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國民革命統一戰線,並通過瞿秋白起草的《黨綱草案》。

  [100]一九〇五年的革命,指俄國1905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