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十 互辯法與科學——原著附錄之一(1)


  一、互辯法乃自然界及社會之一般的發展公律

  每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甚至於隨便什麼人,只要聽見過馬克思主義的,都知道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宇宙觀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便是互辯法或第亞力克諦的方法(24)。大家也知道,互辯法之祖是德國哲學家黑智兒,——黑智兒的著作向來是很模糊而難懂的。所以通常總以為互辯法是一種什麼奧妙複雜的東西;而資產階級的學者甚至於譏笑馬克思主義的互辯法總是陳舊的過時的非科學的哲學之遺毒。我們現在就要很簡賅明瞭的說明互辯法的意義,而且可以證明互辯法的公律,並不是閑著沒事做的哲學所空想出來的東西,而是自然界及人類社會所同具的一般的發展公律。

  二、互辯法一詞之來源

  「第亞力克諦」一詞是古希臘文,意思本是「辯術」。古代的希臘人,尤其是雅典人都喜歡辯論,都是些雄辯家。正當的辯論術是怎樣的呢?必須要能證明給聽眾看:你的反對者是錯誤的。然而這決不能單單提出你自己的意見,去和反對者的意見相對抗,因為這樣是不能證明的。辯論之中,必須要能證明:你的反對者自相矛盾,或者他的話和一般人公認的事實相矛盾;就是要證明:你的反對者的意見如果一直徹底的推論下去,的確變成無意識的瘋話。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蘇格臘底,便有這樣的辯才。蘇格臘底開始和某一個詭辯家(Sophist)辯論,他必定提出許多問題,問得反對方面理屈辭窮,將反對方面的根本意見分析出來,漸漸的證明給他和大家聽:這些根本意見及概念裡,的確有模糊的地方,有自相矛盾的地方,雖然第一眼看來仿佛看不出,其實邏輯上徹底的將那些思想推論下去,自然會發見矛盾,——弄得反對方面非自己撤回自己的意見不可。

  其實各個人自己的思念都是如此的,所以辯論的過程,實際上便是思念的發展;辯論與思念的發展之中通常總可以發見我們思想內部的自相矛盾;黑智兒就稱這種「因矛盾的互鬥而得的思想之發展」——為互辯法。

  三、一切事物及思想都有內部的矛盾互鬥的動象

  不但如此;從最古的時代直到現在,有各個的思想家,也有許多民間的俗諺(這卻表示數百年來群眾的共同經驗),都可以證明:不但我們的思想,而且我們外界的事物——因為世界既在不斷的變化發展——自然都具有內部的矛盾性。譬如古代哲學家赫臘克裡德他不但說「一切皆流」,並且說我們不能兩次浸入同一之河,因為第二次浸到河裡去的時候,那條河已經變了,不是第一次浸下去時候的河了;為什麼?——因為河裡的水是在流,等到你第二次浸下去的時候,那第一次浸下去時候的水已經流到別處去了,這時候河裡的水已非當初的水了;既然如此,則在河流及其他一切變化之現象中,都隱藏著不可解決的內部矛盾:「河既存在,又不存在」——因為他總在流動,不斷的變化。赫臘克裡德不但說這一點,他還說「鬥爭者,一切存在之父母也」,就是說矛盾的互鬥是宇宙的根本公律。如蘇格臘底所說——一樣的現象,可以為善,亦可以為惡(例如有的時候說誑話可以救別人的性命,所以說誑話便是有道德的事)。可是蘇格臘底大致都只致意于道德問題及社會現象;赫臘克裡德卻將此矛盾律與相反律,應用到全宇宙去。他說:「海為最清之水,亦為最濁之水,海水為魚之飲料及救命之物,海水於人則為致死之飲料。」宇宙現象之中,本有所謂「兩極律」,——即兩個極端互鬥,兩個互相敵視的原則相鬥,甲現象能夠引起與他絕對相反的乙現象,——這種情形,凡是稍稍留心考察的人都可以看得見,人類共同的經驗也早已將他發見。宇宙之唯一與繁複,光與暗,善與惡,——這些相反的東西往往同在同一的現象之中。我們俗話說這是「不幸中之大幸」,「否極則泰來」。古代羅馬人說:「Summum jus-summa in-juria」(嚴法即是無法)。

  四、相反則相成矛盾則互變之古說

  不但如此。俄國、希臘正教耶穌復活節時,教會裡唱的歌道:「基督從死中複生,以死治死,棺中天賦與生命。」換句話說,就是以死去戰勝「死」——死神死了,從此生命就從死之中生長出來了。福音上解釋這層意思,引證植物界的實例,例如一顆「種子」——如果這顆種子不死,那就不能生長出來。」實際上的確是如此:生中有死,死中又有生。種子應當死去,然後植物才能生出來。植物消滅了那顆種子,或如黑智兒所說:植物「否認」了那顆種子,植物既生既長,又開出花來,花開過了,花自己消滅了,然後又生出果實或種子來。這種生死輪回,新陳代謝,是一切有機世界的本質。這種現象,在很古的時代便發見了;那時便發生模糊隱約的互辯法公律的預覺,從古代希臘的哲學一直傳到基督教的神秘學說。

  五、黑智兒始建立完整的互辯法學說

  至於社會現象,那麼,希臘的詭辯學派及其仇敵蘇格臘底,都已發見其內部的矛盾。近代史上在黑智兒很久以前,也就有人提及。昂格斯說得好:一切偉大的思想家,都是互辯法家,亦許他們自己沒有覺得。至於黑智兒,則能自覺的將互辯法一以貫之,來建立自己的哲學學說:就是說一切以矛盾而發展;他宣稱互辯法是一切運動及發展之根本公律。譬如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盧梭,在十八世紀初年,約在黑智兒之前一百年就說的:那繁富文化的所謂文明,都有自己的消極方面,文明使人墮落,引起鬥爭和不平等的現象。總之,有善即有惡,有利必有弊。十九世紀初期的烏托邦社會主義傅立葉(Frangois Charles Marie Fourier, 1772—1837)[88]與黑智兒同時,他就對於法國的文明大施攻擊,正是根據于這種文明有無數的矛盾現象上來攻擊的,這些矛盾之中尤其有一種根本矛盾:愈富則愈貧,一方面財富積聚起來,別方面就必然要貧困下去。盧梭及傅立葉所以能看見這些矛盾,正因為他們都是被壓迫階級的思想家;資本主義對於被壓迫階級,自然要暴露他的消極方面,被壓迫階級不但受著資本主義的正面,並是受著他的反面影響。

  六、然黑智兒的學說認矛盾互變之發展為觀念反映於事實之過程

  可是唯心論家的黑智兒認為這種矛盾互鬥或相反互鬥的公律,是他所想出來的「絕對觀念」之公律,他以為那種「形式之永久遞代」,永久是一種形式消滅又有別種形式來代替之現象,——只不過是「觀念」之互相矛盾而逐漸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呢,都是自然界及社會裡真正有這些矛盾現象,反映到我們人的意識上,而發生觀念上的矛盾罷了。

  七、馬克思則將唯物論及互辯法相結合,認思想內的矛盾是物質內的矛盾之反映

  馬克思便發明這一層道理,將黑智兒的互辯法應用到唯物的宇宙觀上來。十九世紀的自然科學也很肯定的證明:動是一切物質的根本自性,天下無不動之物質。通常我們看著是靜的東西,其實這一東西的內部許多分子仍在運動不息,不過我們看不見罷了。羅馬的唯物論者魯克萊齊嘉爾,他是德謨克裡德及伊壁鳩魯的弟子;他要證明這層意思,曾經舉羊群為例;遠遠的看來,這羊群只是一堆黑影,其實內中的每只羊子都在不斷的動呢。一切物質原素內之分子、原子都是如此,雖然我們看著那個物質是不動的。所以德謨克裡德所論的河流,說河是「既存亦亡」,因為他不斷的流動變遷,——這種情形,其實可以應用到宇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及現象上去。一切事物及現象雖然很遲緩,很看不出,但是都在不斷的變遷,以至於消滅——亦就是變改成別種形式。

  現在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一個人的頭上拔去一根頭髮,那麼,這個人是否從此就要變成禿子呢?古代哲學家便想出這個問題了,然而至今我們還是不能答覆這一個問題,正確些說,正當的答案應當是:「禿」之發展已開始於拔去第一根頭髮之時。這是「禿」在胚胎之中。

  【注】

  [88]傅立葉(Frangois Charles Marie Fourier,1772—1837),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著有《關於四種運動和普遍命運的理論》、《論家務農業協作社》、《工業和協作的新世界》等。

  (24)互辯法是「Dialectics」的譯義,日本文中譯作「辯證法」,實在不甚確切;因為「辯證」兩字和普通論理學(邏輯)無所分別,而且和互辯法原義無甚關係。互辯法的原義,本從希臘字「Dialog」——「對話」而出,意義是互相辯駁;至於互辯法一詞的哲學上的意義,實在是:相反者往往相成,矛盾者有時可以互變。……所以如果譯義,則不如譯為互辯法及互變律,兩詞可以同用,重要卻在那一個「互」字上。不過例如logic譯作「論理」,總嫌不甚確切,所以義譯之外,又有音譯,譯作「邏輯」;如今這「Dialectics」亦如此,可以音譯、義譯並存,音譯當作「第亞力克諦」(音從普通羅馬字母之音,不從英文;只英國一國讀作「台亞……」,法、俄、德文均作「第亞力克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