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七 唯物論與宗教及道德(2)


  八、歷史上唯物論家的犧牲精神

  意大利哲學家白魯諾在一六〇〇年,為著宣傳唯物論的「異端」,宣傳宇宙並不止一個,卻有好幾個,——為著宣傳這種學說,教皇的「都察院」(inquisition)把他捉去,要放在油鍋裡燒死他;他站在這油鍋邊上,在臨死之前,還是很直爽很勇敢的說:「燒死我,並不就是駁倒我的學說。」

  俄國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家和唯物論哲學家赤爾納塞夫斯基(Nicolai Gavlirovitch Tchernyshevsky,1828— 1889)[63]為著宣傳自己的學說,被法庭判決徒刑的苦役處分,苦役期滿之後,又被鎖閉於荒徼的雅苦德區(Yakutsryaoblasty)。詩人吟詠他道:

  在那遙遠的雅苦德的荒林,

  喪失了放逐的科學的明星。

  那時俄皇的專制政府,因為受著歐洲輿論的抨擊,想放他回來,派了一個官吏到赤爾納塞夫斯基那裡去,請他執行一些所謂「表面上的手續」——簽一個字在所謂「懺悔書」上。赤爾納塞夫斯基始終是唯物論者,他回答這一位官吏,也真正照著唯物哲學的理論,他向那官吏道:「我的腦筋的結構是這樣的,你們的腦筋卻另是一樣。這就算是我唯一的『罪狀』。我如何能為著自己腦筋的結構不同,而表示懺悔呢?」這位官吏只能空手回去覆命。

  九、唯物論家之「唯心主義」的高尚道德是社會經濟的必然結果

  唯物論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理論上的唯物論和實行上的唯心主義,就是肯犧牲物質上的幸福而為將來的理想奮鬥,這種情形是否有自相矛盾之處呢?

  唯物論對於道德,和他對於其他一切生活現象相同,都是可以適用的:唯物論能夠照著唯物哲學的原理去解釋道德。通常說:道德,即人人自願遵守的一種行為上的規則,——是人與禽獸所以相異之點。這是不對的。通常說,禽獸只有利己主義,——這也是不對的。道德的最初的根源,正在於人是禽獸出身,禽獸之中的群生動物,各有自己的動物社會,人亦是這種群生動物之一,所以人類從自己的「獸祖」遺傳得來一種「社會本能」(social instinct);這種社會本能是各種群生動物都有的。社會本能的最高點,就是肯為著自己的團體犧牲自己的個人。譬如野鹿的領袖便有這種本能,這是生存競爭之中所鍛煉出來的;其他許多本能,如母獸愛護自己的子女等類,也是如此。

  再則,譬如狗,他對於人會很馴服,會戀戀不捨,會知道自己的過失;這些狗的心理裡,已經不僅是一種恐怖,而有了道德的成分——就是已經有了一種社會本能,與感謝心的習慣和感情是相連的。

  十、道德的源始是獸性中的社會本能

  許多原人的種族,和自己的仇敵常常打仗,他們往往表現一種肯犧牲自己的「愛種主義」,絕對不怕死的「英雄主義」,——這便是最早的社會本能。

  人類文化發展之後,道德日益受經濟及生活的支配,最終結算起來,自然是受生產力狀態的支配;隨後,更加受階級鬥爭的支配。

  原人共產公社漁獵時代的道德,比較起貴族統治奴隸的城市社會來,已經大不相同,與發達的資產階級社會更不相同。以戰爭劫奪為生的種族裡,對於善惡的觀念,完全與和平的農業人民、商人或實業家不同。

  十一、道德隨著階級鬥爭之發展而變遷

  等到勞動的生產量確已增多,即使是仇敵,也不妨讓他一條生路,使他替我們做苦工,倒比殺他還有利些;到了這種時候,我們人的所謂哀矜戰敗的仇敵之「惻隱之心」,才發現出來。至於有些種族,時時刻刻要感覺食料的缺乏,老病的人簡直是累贅的東西——這些種族裡,便認為殺死老病的人,是很好的有道德的事,甚至於老病的人自己也是這樣想。然而到了生產力發展之後,老年人都是過去時代許多傳說和經驗的保存者,他們知道許多「聖智」,那時社會裡便異常的尊敬老人了。

  基督教所認為道德的馴服性——實際上是奴隸性的「善行」,自安命運而等待天堂上的報賞。基督教最早傳播的地方,正在羅馬帝國的奴隸和愚昧的貧民之中。

  至於封建時代,那些貪得無厭強暴豪縱的諸侯地主之間,便發生新的「武士道」的道德所謂「知恥之勇」(「honoun」)。

  十二、現社會裡道德的階級性

  從這些實例之中,已經可以看出:從唯物論的觀點上來說,道德是受每一種族、時代或階級之經濟條件的支配的。同一時代之中,兩個相鬥的階級之道德觀念,簡直是絕對相反的。譬如罷工工人糾察破壞罷工的工賊,資本家認為這是不道德的,有罪的。資本家說這是侵犯個人的身體,侵犯個人的「勞動自由」。工人宣佈罷工之後,人人抱義氣,寧可自己同著家婆兒女挨餓,以博得工人群眾共同的勝利——工人卻認為這種行為是好的,是很有道德的(15)。

  階級愈進步,他所代表的經濟形式愈高等,則其道德概念也愈純潔愈高尚。至於垂死的正在崩敗之中的資本家社會,充滿了互相傾軋的利己主義,只知道貪狠殘酷的發財主義,這種社會裡的道德,也就可想而知的了;所以無產階級便提倡自己的新道德——同志的道德。這一新道德,是從現代工人階級所處於生活狀況及階級鬥爭之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是由於現代生產過程的紀律和團結力所鍛煉出來的。工人階級有偉大的理想,為著這種理想可以忍受極大的犧牲;這些理想當然是階級的,但是同時也是全人類的。——因為工人階級爭到了自己的解放,一定要力求消滅一切階級,消滅國界,力求一切民族間的永久和平,造成一個全世界的勞動公社。

  十三、唯無產階級有最高尚的道德理想

  這一高尚偉大的理想,在歷史上真正是空前,為著這種理想,自然值得犧牲一切去幹;而且這種理想並非單單我們頭腦裡的想像,並非單是我們主觀上的願望,而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資本制度社會的公律,加以極深切的經濟研究之後所得的結果。

  因此,馬克思及昂格斯的唯物論,不但能解釋過去及現在的道德之發生和發展,並且能指出我們自己的道德之深切的原因;我們無產階級的道德,實是將來人類道德的胚胎。馬克思的唯物論雖然將一切「理想」從雲端裡捺到地面上來,指出這些理想的唯物的基礎,對於我們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也是如此解釋,——然而並沒有否認道德及其理想的價值。

  事實上恰好相反。新的無產階級道德及無產階級理想之基礎愈加鞏固,愈加「物質些」,則無產階級勝利的信心亦愈大,勇往直前去為這些理想而奮鬥的勇氣,也愈加來得果決。

  【注】

  [62]郭羅棱科,今譯柯羅連科(Владимир Галактионович Королеко,1853—1921),俄國作家。著有《馬卡爾的夢》以及自傳體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一生》等。

  [63]赤爾納塞夫斯基,今譯車爾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家、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評論家、作家。著有《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果戈裡時代的俄國文學概論》、《對反公社所有權的哲學偏見的批判》、長篇小說《怎麼辦?》等。

  (15)關於道德依時代而變遷,依階級而不同的情形,有許多實例,讀者可以參看考茨基所著《倫理與唯物史觀》。這本書中國已有譯本,商務印書館出版,郭夢良所譯,題作《人生哲學與唯物史觀》,譯本不十分好,所用術語往往有含混和亂雜的地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