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
六 馬克思主義之階級論及國家論(1) |
|
一、階級與閥閱之意義 階級論和階級鬥爭論,以及由階級鬥爭而發生國家的學說,在唯物史觀之中實占著中心的位置。因此,我們對於這一理論,應當詳細些說明。但是,歷史中的階級鬥爭,往往為閥閱鬥爭所混淆;而且這兩個概念——階級與閥閱,常常容易混同;所以應當先將閥閱和階級做一個比較的分析,說明他們的歷史來源和意義。 既然如此,那麼,先問什麼是閥閱,什麼是階級,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我們日常說的貴族平民等,是閥閱;而資本家、工人等,便是階級。但是,譬如德國著名的社會主義家拉薩爾[55],對於政治科學有很深的研究,尚且稱工人為「第四閥」。足見拉薩爾時代,閥閱與階級的概念尚未明晰確定。直到後來,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之後,階級與閥閱的意義,才由科學的階級理論詳細的確定下來(8)。 二、閥閱者政治法律上所劃分之人民等級也 閥閱是政治的名詞;階級則為社會經濟的名詞。閥閱乃用以稱國家之中同有某種特權,或同無一切權利的一種人;甚至於法律上明文規定各閥對於國家之關係及各閥之間的關係。閥閱的高低,以各人的身分而定,即使為例外,也須由國家的法令來變更。每一閥的應享特權或應盡義務,都是國家所規定的。所以我們說閥閱是政治上法律上的區別。例如俄國革命以前,貴族閥享有種種特權,和其他各閥不相同。貴族才有做官的資格,可以進免費的貴胄學校;各地方貴族的鄉董會(Zemstvo)對於農民有很大的權力;國家對於貴族往往賜與金錢地產;只有貴族才能對於最高政府連名請願。貴族是世襲的,可是也有例外,譬如有特別勳勞的平民,也可以由皇帝欽賜貴族出身。貴族的稱號,在一般社會上都認為是尊榮的。那時俄國的所謂「農民」便是平民閥,只有對於國家的義務,卻不能享受國家的任何權利。國家所收賦稅,大半出於農民身上,這是維持國家的主要力量;同時農民的地位,卻還保存著農奴制度的遺跡:農民應當服從地方政府各種機關的命令,官廳可以禁止他們遷徙,剝奪他們的行動自由,阻擋他們去另覓工作。農民不能受到教育;「農民」的稱號,認為是下等人的。貴族和農民談話的時候,一概稱呼「你」,而不稱呼「您」。距今二十年前,俄國貴族對於農民可以任意執行笞刑,而官廳對於貴族卻不能(9)。 三、閥閱是身分的區別而非財產的區別 各閥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國家所規定,法令所限制的。並且,各閥的身分和各人所有財產的多寡,並無必要的聯繫。高等的閥閱,並不一定是富人;往往會有很有錢的農民和很窮困的貴族。可見各人的屬某一閥,僅僅只有享受某種特權或者剝奪某種權利的區別。 四、階級者社會經濟上所形成之人民界限也 閥閱的意義既然說明,我們再來論階級或「社會階級」的定義。階級是社會經濟的名詞。階級的意義,和法律上的權利義務並無必要的聯繫,卻與社會裡的經濟地位有密切的關係。階級乃以稱對於生產資料有同樣的關係,在生產過程裡有同樣的作用,因此而在社會中有共同的經濟利益的一種人。 譬如現代社會裡有資本家的階級——資產階級,有工人的階級——無產階級。所謂民權主義的國家,如美國、法國、瑞士,以及最近的德國裡,——在法律上工人和資本家享有同等的權利;每一個工人都有集積資本之「權」,都有變成資本家之「權」(資本家在法律上並無何種特權,如屁股可以不挨打之類)。但是實際上呢,資本家或資產階級佔有一切財富,他們享有一切生產資料,自己可以什麼事都不做,什麼東西也不製造,而剝削工人所製造的生產品;因此,他們事實上是統治階級。同時,無產階級的勞動雖然造成社會的種種財富,他們自己卻只有工力;他們因為要求生活,不能不出賣這種工力,受人雇用——這種雇用條件,自然是對於工人不利的,因此,工人的工資永久只能勉強夠活,自然永世也不能變成資本家。 五、階級利益是互相衝突的 每一階級,各有特殊的政治經濟利益。一切工人,都利於少做些工,多得些工資;而資本家呢,卻利於少付些工資,而使工人多做些工。他們雙方的利益是絕對相反的。資產階級要保存現在資本制度的國家秩序;工人卻要想法變更現在的制度,因為在這種制度之下,他們是最受剝削的。工人要求變更社會制度,所以趨向於爭得多量的政治權利,以至於國家政權;而資產階級則竭力反對這一運動。所以,屬某一階級——就是在社會裡站在某種一定的經濟地位,對於社會生產起某種一定的作用,與同一階級的人有共同的利益。 六、現社會中之主要階級依對於生產資料的關係而區分 現在社會裡最主要的階級,完全看他們在社會生產裡的作用而定,即是否佔有生產資料,是否親自參加生產工作,怎樣取得自己的收入:照這個標準,社會便可以分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之中,又有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區別;工業的資產階級是工廠主,商業的是大商人,金融的是銀行家或錢莊當鋪等的「高利貸者」——盤剝重利者。地主階級收入的來源是地租——即地產享有權所給與的種種收入,如建築房屋的房租和出租田圃的田租等等。資產階級的收入來源是資本的利潤。無產階級的收入來源便是工資,這些主要階級之間,還有種種過渡階級所謂小資產階級:如手工業主、自耕農、小店主等,這些人雖然有生產資料,但是部分的還要靠自己勞動去營生,——有些也部分的剝削雇工和藝徒。 七、閥閱與階級各不相同,因身分與財產之關係不盡相符也 因此,閥閱和階級不是永久相符合的。固然,大多數的貴族閥歷史上就是大地主階級,但是其中亦有許多成了銀行家、大商人、工廠主;亦有敗落的貴族,簡直弄得變成工人,甚至於遊民。平民閥裡的「農民」可以成為鄉村的城市的工人,亦可以成為資本家。總之,一閥之中,可以含著許多階級,各階級的利益不相同,甚至於互相衝突。同時,一階級之中,也可以有出身門第(閥閱)絕不相同的人。鄉村中平民出身的人,可以有鄉村資產階級,所謂土豪,可以有中等的農民,所謂自耕農,亦可以有許多鄉村無產階級:沒有田地沒有房舍的雇農或佃農——半無產階級,有許多農民,因為不得不另覓生計而變成工廠工人,出賣自己的工力于工廠主,和在鄉村裡出賣工力于地主土豪的雇農一樣。俄國革命之前,這些各種階級混合的「平民」都由國家規定,使成一閥,剝奪他們法律上的權利(10)。如美國鄉村中,則貴族平民的閥閱區別早就沒有,只有利害不同的階級:大地主、鄉村小資產階級(farmer)及農村工人。 【注】 [54]謝爾凡蒂,今譯為塞萬提斯(Servantes,1547—1616),西班牙著名文學家。代表作長篇小說《董吉訶德》,今譯為《堂吉訶德》。 [55]拉薩爾(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國工人運動中最早的機會主義代表人物。1863年5月到8月擔任全德工人聯合會主席,秘密與俾士麥相勾結,出賣工人運動。 (8)通常譯稱德國大革命是第三階級的革命,——絕對是錯的。封建時代:諸侯貴族為「君閥」,是為第一閥;教會僧侶是「神閥」,是為第二閥;其餘「商民人等」是「民閥」,是為第三閥。所以法國革命,只能說是第三閥的革命;當然這一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的革命。拉薩爾以工人與商民相對待,所以就想出一個「第四閥」的名稱,通常譯作第四階級,亦是錯的。 (9)中國文中的「閥閱」本以指世家華族的高等身分的人;但是科學術語裡,則以「閥」字表示集體名詞(collective noun)的意思,以指出身分高低之義。中國古代(清朝)的士農工商四民之中,士為士閥,其餘大概都是民閥,但是此外還有一種賤閥,如娼優、皂隸、輿台、僕役、蜑戶等,不得應國家考試,不得做官吏。士閥卻享有許多特權,例如一個平民,考中了秀才,或是成了童生,便依國家功令而取得士閥的資格,官廳便不能任意逮捕他,尤其不能打他的屁股——除非將他的秀才革去之後。中國的鄉紳(士閥地主),卻可以自由開庭刑訊佃農,勒迫田租,敲剝重利。 (10)俄國革命前公文上稱呼一個人的時候,必定說「貴族某某籍隸某省,現在某工廠當鐵匠……」或「農民(即平民)某某,現在某省某縣經商」。這和中國以前稱「生員某某」、「樂戶某某」、「某省某縣鄉民某某」是一樣的。所以俄國革命前公文上的「農民」(Krestyanin)或「市民」(Meshtchanin)的字樣,並不作「以農為業」或「在城市經商」的意義講,卻只是表示這一個人的出身,所謂「農民,市民」只是與「貴族」對待的稱號。這樣自然當時將各種階級的分子都混合稱之曰「農民」(平民)或「貴族」。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